聚焦中考广西地区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三)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368207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中考广西地区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聚焦中考广西地区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聚焦中考广西地区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中考广西地区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三)一、(2016桂林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枕乡音梦里听包利民离得越远,越容易听见乡音。因为在更遥远处,故乡的地域被扩大,乡音也成为一地之音。若在国外,可能闻汉语而动乡情。而其实,如果细究到每一个村子,语言都是有着些许差别,生于斯长于斯,感触细微。比如在同省,听到同一城,或者同一镇的声音,都会有着难抑的激动。而在我家乡的小村子,语言没有什么特殊的音调变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发音,基本属于普通话,只是有一些词语或者句子是外人难以弄懂其中意思的,这或许是东北话的普遍特征。当将乡音细化到村,那么,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缘故,更是因为同饮一井水的那种情感,才使

2、得他们的话语也亲切入心。当时村里有一个孩子,说话极让我们讨厌,倒不是他说什么难听的话,而是他说话时的嗓音和动作。他的声音很尖细,却又不似女孩声,所以听起来很不舒服,而且每一说话必手舞足蹈,因此大家都远远躲着他。直到长成少年,他说话依然如此。当搬离那个村子时,我竟是很庆幸可以不再见到他,不再听到他的声音。多年以后,当我在几千里外的异地他乡,回想起故乡的种种,也从没有那个孩子的影子出现。那个夏天的午后,我正躺在宿舍的床上看书,他便找了来,虽然十多年不见,已经面目全非,可是他一开口,我便认出了他。声音依然很尖细,依然手舞足蹈,可是,这曾经讨厌的一切,此刻,在陌生的土地上,竟差点逼出我的泪水来。原来,

3、曾经的一切,在经过距离的遥远和思念的累积之后,都会变得美好,哪怕是曾经讨厌的声音,也是游子心中的天籁。当年的邻家老奶奶,白发苍然,一肚子的传说故事,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聚集到邻家,听她讲故事。她盘坐在炕头上,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故事便流淌出来,每一天都不重样。我们听得上瘾,虽然害怕那些鬼神之事,却欲罢不能。后来,那个老奶奶去世,也带走了她一肚子的故事。当离开故乡后,总是想起那个黑黑的屋子,想起昏暗的烛光,想起那张满是皱纹的脸,想起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故事,才觉故乡遥远,而飘荡在记忆中的声音,却比故乡更远。一个冬天的夜,窗外是无边无际的寒冷,拥被而眠,竟是梦见了当年的情景。梦里,邻家老奶奶清晰的声音,穿过

4、沉沉的梦境,化作醒来时的一枕清泪。有些乡音,真的只能在梦里重闻。梦,是比故乡更遥远的地方。那时,村里有个傻子,每日里站在村口,嘴里发出哇啦哇啦的声音,他只会发出这一种声音,谁也听不懂他要表达些什么。那一年在外历尽风尘重返故乡,一进村口,便听见他独特的声音,带着巨大的亲切感一下子便穿透了风霜覆盖的心,泪落如雨。只要是故乡的声音,只要是乡亲的声音,不管那是怎样的声音,总能抵达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可是,离乡日久,许许多多的乡亲,却再也见不到了,更多的,都星散在外,而故乡也正一日日变得让我们不认识,心中的故乡渐渐远去。所以,我们越走越远,回去的时候越来越少,熟悉的乡音,也只能在偶尔的旧梦中响起。或许

5、,我们一辈子不曾改变的口音,就是故乡给我们留下的印迹,一直相伴,一如心中的故乡。1文章标题里“乡音”的含义是什么?这“乡音”凝聚着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指自己故乡的本土话,是我们最能表达情感的载体;二指离别家乡在外的游子心中共同的情怀乡音是流动的故乡,是听得见的家乡_这“乡音”凝聚着游子对故乡深深地眷恋之情。2作者在文章中列举了哪些乡音?这些乡音各有什么不同?当时村里那个孩子的声音,虽然他的声音总让人不舒服、想远离,但无论过去多久,那却是不折不扣的乡音;当年邻家老奶奶夹着山东口音说故事时的声音,那是另一种“乡音”,是作者和诸多游子再也回不去的、曾经生活在故乡的日子;那时村口傻子嘴里永远听不懂的

6、声音,那是代表故乡、代表父老乡亲的声音。3品析一下文章的第段所蕴含的情思。多年以后,他乡遇乡亲,“我”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因为他那不好听却极亲切的乡音填补了“我”灵魂中因乡愁而产生的落寞、孤寂,更让“我”体会到了那些生命中远离后的思念、失去后的珍惜。4请分析一下第段中连用四个“想起”产生的表达效果。作者回忆的是当年邻居老奶奶讲故事的场景,想起的是那颇显简陋却异常温暖的环境,是装满故事亲切异常的故乡人,连用四个“想起”串起了如此细致的回忆,正是作者乡愁萦绕心头的表现。5作者为什么认为 :“乡音只能在梦中响起”?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漂泊在外,离乡久远,归乡少,归乡难,所以只能梦回故乡、梦闻乡音来聊

7、作宽慰。心中的那个故乡已经随着岁月越走越远,即使归乡,面对的也是物是人非,不复当年。那时、那人、那音、那地,也只有梦中才有可能重温、再现。6“一枕乡音梦里听,穿过沉沉的梦境,化作醒来时的一枕清泪。”文中多次提到落泪,这泪中有什么呢?有再遇故人的激动,有回忆往昔的甜美,更有故乡难归、岁月不再的隐痛。二、(2016来宾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忽然天好蓝炎炎夏日,她一个人义无反顾地骑着一辆自行车就出发了。目的地,是西藏。到了昌都时,她突然看到了一个磕长头的女人。那女人走三步退两步,样子很虔诚。她觉得很有意思,就一直跟在她的身后。更让她觉得有意思的是,那女人的身边竟跟着一条胖乎乎的小狗。她感到奇怪:

8、磕长头的人,怎么会带一条狗在身边?有人对她说,那不是狗,是一条狼!她一听,当即就吓了一跳!原来,这女人本是个牧民,一天晚上狼群袭击她家的羊群时,她们全家打死了一头母狼,没想到母狼带着一个小狼崽。看着狼崽没有母亲,女人又不忍心杀害它,于是就把它带到家里养了起来。她听了,真是目瞪口呆。难道这女人就不害怕狼崽长大后对她不利?毕竟狼是肉食者啊,天生就有一种嗜血的本性。从昌都开始,那女人就一直在往前走。有时她故意想搭讪,但女人都不理她。她认为女人肯定对她有所防备,毕竟自己是一个陌生人,而且还这么奇怪地跟着她。一天,她们到了一座玛尼石堆边。她看到女人终于停了下来,拉开腰上拴着的一个布袋子,拿出了一些糌粑开

9、始吃。她看着女人的吃相,感觉到了她的辛苦。她仔细地看着,但女人却似乎并不在意,仍是自顾自地吃着,还吃得很是香甜。但在一瞬间,她却惊呆了!原来,她看到在那女人因为磕长头而弄得脏兮兮的脖子上,竟然挂着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就是西藏民间价值连城的九眼珠!一般的九眼珠,随随便便都可以值个几十万,而这个女人脖子上的,她一看就知道是珍品中的珍品!她的眼睛都有一点儿直了!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女人竟把如此值钱的东西就这样直接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而且还是一个人单独出行。这天晚上,到了一个小镇。她看到女人在一家旅店的门前屋檐下躺了下来,准备睡觉。她看了,觉得有点心疼,就对老板说,给那女人开一个房间,让她进来住。老板却

10、说没有房间了。她踌躇了一下,就走了过去,对那女人说,你今天晚上和我住一个房间吧。那女人却怔怔地看着她,不说话。她看着妇人的眼睛,突然想,是不是女人对自己有戒心?毕竟她脖子上的九眼珠可是那么的值钱啊。于是,她只好不好意思地独自一人进了房间。半夜里,却下起了大雨。她从梦中惊醒,愣愣地看着窗外,听到“哗哗”的下雨声,突然就想到了那个女人。那屋檐很窄,能为她遮风挡雨吗?她有点担心。于是,她起了床,到了旅店门口。一看,那女人果然全身都被雨淋透了,包括那条小狼,都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她慌忙拉着她,在女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让她进了自己的房间。一进房间,她连忙从包里拿出自己的备用衣服,让女人换上。女人这

11、次还是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接过了她的衣服开始换。在换衣服的时候,她好像是不经意地就把那枚九眼珠放在了她的身边!她站在那里,只要一伸手,那枚九眼珠就唾手可得!她看着急急换着衣服的女人。想,难道她不提防我了?等女人换好衣服。她站在一边,对她说,好了,你在床上睡一会儿吧。没想到,女人竟只是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她,仿佛对她所说的根本不懂一样。她想,是不是刚才把她冻得太过厉害,从而神志不清了?于是,她就又重复了一遍,说,你睡一会儿吧,暖暖身子。女人却还是怔怔地看着她。她看着女人,想,她怎么了?突然,她看到女人张开了嘴,发出了一连串“噜噜”的音符。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女人根本就不懂汉语!难怪一路上她跟

12、她说话,她都不理她呢。她马上觉得自己有些神经过敏。这时,她看到了女人脖子上戴着的那枚价值连城的九眼珠,又看了看房间里那条正在跑来跑去的小狼,心里就为自己曾经想过的有关“动物嗜血”的理论感到有些好笑。她想,一个连人都不防备的民族,又怎么会对动物防备呢?她忽然感到西藏的天好蓝,虽然现在是在黑夜,但她仍然有这种强烈的感觉。1从全文看,第段所说的“有些神经过敏”表现在哪些事上?请简要概括。看到女人身边的狼崽就想到“动物嗜血”的理论。认为女人不理她的搭讪是有所防备。觉得女人对同住一房的邀请不回答是有戒心。怀疑女人摘下九眼珠是忘记了提防她。认为女人不答话是神志不清。2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忽然”的含义

13、是什么?“忽然”有突然的意思,她被西藏女人的善良、纯洁所震撼。3文章第段画线的语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原来,这女人本是个牧民,一天晚上狼群袭击她家的羊群时,她们全家打死了一头母狼,没想到母狼带着一个小狼崽。看着狼崽没有母亲,女人又不忍心杀害它,于是就把它带到家里养了起来。画线句子属于插叙部分,它补充交代了狼崽的来历,表现了西藏女人的善良本性,为下文写西藏女人单纯善良,对她毫无防备作铺垫。(意思相近即可)4试分析文章末尾“她忽然感到西藏的天好蓝,虽然现在是在黑夜,但她仍然有这种强烈的感觉”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西藏的天好蓝”象征西藏女人的纯洁、质朴、无杂质。西藏女人对她毫无戒心,使她豁然悟出人与人

14、之间原本就该这样单纯。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在结尾处,又和文章标题相呼应,构思精巧,发人深思。(意思相近即可)5文中“磕长头的女人”戴着价值连城的九眼珠,却不防备别人,对这种做法,你怎么看待?结合你的生活感悟,谈谈你的看法。提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这种做法可取与不可取均可。但需结合自己生活感悟,言之有理,表达清晰。三、(2016贵港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飞舞在生命里的蝴蝶标本阿黛儿的父亲在她12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去世了,阿黛儿因此变得孤僻和敏感。初一时,阿黛儿的学校里新来了一位生物老师格雷特。一次课上,格雷特为了给同学们讲清楚雄鸟和雌鸟的不同,特意举了一个例子,并要求大家进行讨论。阿

15、黛儿一言不发,格雷特觉得很奇怪,有同学告诉他,阿黛儿的父亲刚刚去世了,她最抗拒这种话题了。后来,格雷特常在课余时间和阿黛儿谈心,阿黛儿却是想尽各种方法逃避,阿黛儿不想看到他人眼神中的同情,她要用行动向人证明,虽然没有了父亲,自己却依然是最优秀的。学期结束前,格雷特宣布结业考试内容为制作一只蝴蝶标本。对阿黛儿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最佳时机。为了这次考试,阿黛儿花费了很多时间,一次又一次地捕捉蝴蝶。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阿黛儿在郊外的草地上捉到了一只蓝绿相间的彩色蝴蝶。拿着这只漂亮的蝴蝶,阿黛儿按照格雷特上课时所说的方法小心地做着,花了几个夜晚的工夫,终于把标本做好了。完工的那天,阿

16、黛儿第一次睡了个好觉。交标本的日子一天天接近了,阿黛儿的心里充满了期待。然而,就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收拾家务的时候,竟不小心把那只蝴蝶标本碰到了地上。看着支离破碎的蝴蝶标本,阿黛儿伤心欲绝。母亲内疚地说:“别哭了,都是妈不好,要不然我到学校去跟你们老师解释一下。”“不!”阿黛儿大声地吼叫着,一把推开了母亲,狂奔而去。不知道为什么,阿黛儿居然一个人跑到了学校的教室里,傍晚的学校冷冷清清的,在课桌的抽屉里,阿黛儿突然发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躺在那里,这是真的吗?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用力地揉着,是的,是一只漂亮的蝴蝶标本。阿黛儿想,这大概是上帝送给我的吧。阿黛儿欣喜若狂,一路小跑着回到了家里。夜里,阿黛儿把这只蝴蝶放在台灯下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