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北京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67557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北京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京市北京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京市北京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京市北京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京市北京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北京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北京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 (5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束缚(s) 侍候(c) 肇事(zho) 毁家纾难(sh)B. 剖白(pu) 憎恶(zng) 勾当(gu) 笨嘴拙舌(zhu)C. 文苑(yun) 侮蔑(w) 愤懑(mn) 胜券在握(jun)D. 茁壮(zhu) 矗立(ch) 驯良(xn) 噤若寒蝉(jn)【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解答此类题目,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联想相关词语,因义定音,注意多音字、形近

2、字、形声字、难读字和习惯性误读字等。A项,“束”应读sh;“侍”应读sh;B项,“憎”应读zng,“拙”应读zhu;C项,“苑”应读yun,“券”,应读qun。故选D。【点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平时要注意积累,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2.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渲泄 不惮 拷问 斜门歪道B. 敷衍 慰籍 无遐 不遗余力C. 绰号 耽搁 厮杀 专心致志D. 鲁莽 憋曲 慷慨 震聋发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

3、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将字形、字音、字义一起识记,做时看清要求,据音定形,按义辨形。A项,“渲”应改为“宣”,“斜”应改为“邪”;B项,“籍”应改为“藉”,“暇”应改为“瑕”;D项,“曲”应改为“屈”,“震”应改为“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主要的方法是:形辨法。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音辨法。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3.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都

4、正确的一项是A. 怯懦 轻挑 佳肴美撰 通情达理B. 藐视 隔模 烜赫一时 迫在眉捷C. 错辞 侥幸 托泥带水 踌躇满志D. 疯癫 狂飙 衣锦荣归 置之度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将字形、字音、字义一起识记,做时看清要求,据音定形,按义辨形。A项,“挑”应改为“佻”,“撰”应改为“馔”;B项,“模”应改为“膜”,“捷”应改为“睫”;C项,“错”应改为“措”,“托”应改为“拖”。故选D。4.下列选项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节目声入人心的出品人廖昌永一直被看作是“专业”和“权威”的代名词,演唱成员们听到他的专业

5、点评,好似醍醐灌顶。B. 郗鉴慧眼独具,舍弃了那群衣冠楚楚的公子们,毫不犹豫地选定坦腹东床的少年王羲之作为女婿。事实证明,他的见识果然不凡。C. 或许有些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但更多的人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一些文章,只看到局部问题,看不到全部事实,是典型的目无全牛。D. “繁盛的中国18世纪”故宫珍宝展正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展馆内熙熙攘攘。在教堂广场上,这一抹“中国风”显得格外惊艳靓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

6、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C项,目无全牛;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语境中讲的是“一些文章,只看到局部问题,看不到全部事实”的现象,用“目无全牛”不合语境。故选C。【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7、;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5.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B. 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等。C.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他与契诃夫、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D.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简称。这种方法把干支按顺序相配六十个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循环记录。【答案】B【解析】【详解

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体裁常识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做此类题目,需在平时学习时注重积累,加强对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主题、风格、流派、地位及影响的记忆。注意识记准确,作者与作品、事件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B项,表述有误。朝花夕拾是散文集,不是选项说的“散文诗集”。故选B。【点睛】做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化常识内涵十分丰富,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文化常识大概包含这些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

9、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需要我们掌握重点作家的简介,可以按朝代顺序列表整理归纳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二、课内文言文 (每题2分,共20分)6.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肯綮(qng) 园圃(f) 逋慢(b) 穰岁之秋(rng)B. 涸辙(g) 栏厩(j) 优渥(w) 门衰祚薄(zu)C. 修禊(x) 逦迤(l) 捧袂(ju) 累世絜驾(xi)D. 拔擢(zhu) 攘窃(rng) 雕甍(mng) 狼奔豕突(sh)【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解答此类题目,要仔细审题

10、,明确题意,联想相关词语,因义定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难读字和习惯性误读字等。A项,“圃”应读p,“逋”应读b;B项,“涸”应读h,“厩”应读ji;C项,“逦”应读l,“袂”应读mi;D项,读音无误。故选D。【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

11、。(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1、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2、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5、学会以义辨形。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改变B. 称俗而行也 称:称赞C. 至杀不辜人也 辜:罪D. 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

12、含义。解答此类题目,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根据语境辨析正误。B项,解释错误。句中“称”的意思是“适合”,不是选项认为的“称赞”。故选B。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乃中经首之会(合乎)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交换)以亏人自利也(损害) 除臣洗马(贬官)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坚固) 气凌彭泽之樽(超过)列坐其次(次序) 凡闻言必熟论(深透)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再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活用现

13、象,根据语境辨析正误,必要时可用排除法。所给句子中,易,意思应是“轻视”。除,意思应是“授;拜(官职)”。固,意思应是“顽固”。次,意思应是“旁边”。A项,解释不正确。B项,解释不正确。C项,解释不正确。故选D。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媵腊而相遗以水B. 子夏之晋,过卫 杳不知其所之也C. 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D. 当其欣于所遇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明确辨析方向,然后联系平时积累和词语所在的语境,结合句子结构特征,做分析。必要时可用代入法进

14、行比对验证。A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B项,之:动词,去,到;动词,去,到。C项,以:目的连词,来;介词,用。D项,其:代词,他们;代词,自己的。故选B。【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10.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子贡辩智而鲁削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其不仁兹甚,罪益厚是非之经,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