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颞骨病变的CT诊断鼻窦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365860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5.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颞骨病变的CT诊断鼻窦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耳-颞骨病变的CT诊断鼻窦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耳-颞骨病变的CT诊断鼻窦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耳-颞骨病变的CT诊断鼻窦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耳-颞骨病变的CT诊断鼻窦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颞骨病变的CT诊断鼻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颞骨病变的CT诊断鼻窦(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耳-颞骨病变的CT诊断 n一、轴位 n二冠状位 n薄层:层厚11.5mm, 层距l 15mm层左 右。骨算法重建。每个 象素可以小至0.25mm。 n宽窗宽:4000HU n窗位:100HU 第一节检查技术 4颞骨 鳞部 鼓部 岩部(锥体) 茎突 乳突 茎乳孔 鳞部 鼓部 岩部(锥体) 茎突 乳突 外耳门 正常乳突气房,内听道 第四节外伤 n必须用12mm薄层扫描、若有可 能应作轴位和冠状位互成直角的 两个方向的扫描,以提高诊断的 准确率。很据主要的骨折线方向 与颞骨锥体长轴的关系,分为纵 行和横行两种类型。 n骨折线一般从颞骨鳞部开始,向前向下,通过鼓 室盖、外耳道、中耳和破裂孔。 n骨折可

2、以引起气脑、脑脊液漏。 n可以引起听小骨脱位或骨折。听小骨脱位,显示 锤骨头和砧骨短突形成的冰淇淋球棒外形发生改 变。 n能显示乳突气房内的液体或气-液面。 中耳癌 n中耳内的鳞状细胞癌常常 是外耳道内的鳞状上皮细 胞癌向中耳内蔓延所致。 CT表现: 1、中耳腔内软织织肿物 2、有骨质破坏。 3、不易与并有骨质破坏的炎症性病变鉴 别。(中耳乳头炎) 听神经瘤 (acoustic neurinoma) n是良性肿瘤,起源于雪旺氏细胞 schwann),多数发生存第对颅神经 的前庭支。肿瘤最初发生于内听道内 ,向内长入脑池。骨性内听道,尤其 是它的内口膨大,是大部分听神经瘤 的特点。肿瘤生长缓慢,

3、被诊断出来 时,大部分桥小脑角池内已有肿物。 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n 由于细菌直接侵入中耳及乳突部 的急性亚急性感染性炎症改变, 病变范围包括咽鼓管、鼓室及乳 突气房,本病好发生于婴幼儿及 学龄前儿童。 临床表现 n耳痛,小儿多有发烧、烦躁、听力减 退、耳鸣。 n耳内剧跳痛,耳内流脓,鼓膜穿孔。 n缓解后又发烧,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耳 后鼓窦区乳突皮质有压痛肿胀,外耳 道后 上壁塌陷,乳突部软组织肿胀。 n中耳腔积液时,CT可见 中耳腔内密度增高,亦可 出现气-液平面。 n乳突气房积脓时,CT可 见乳突气房密度增高,亦 可出现液平面。 CT表现 并发症 n严重时可并发骨髓炎和脓肿,或乙状突周围

4、脓 肿及岩尖炎等并发症。CT可见相应的变化。 n乳突骨髓炎时,CT可见乳突内大区域性骨破坏 ,呈边界不清的透光区,甚至 n可产生死骨 n乙状窦周围脓肿,即乳突内侧 n乙状窦骨板被侵蚀可见窦壁 n轮廓模糊不清、不完整。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头炎 n 慢性中耳炎多伴有乳突炎症 ,为临床常见的疾病。 n 可分:单纯型。 n 肉芽肿型。 n 胆脂瘤型。 临床表现 n单纯型: n耳流脓为间断性。 n听力减退。 n多无耳痛,急性发作时,可有胀闷不适 ,耳鸣,一般不明显。 n 分泌物为粘液脓性,脓量于急性发作期 增多,无气味。 n鼓膜穿孔位于紧张部,穿孔大小及形状 可不同,鼓膜均有残留边缘,鼓环无破坏 。 CT

5、表现 n单纯型慢性中耳乳突炎,可 发生于气化型和非气型乳突 。 n CT可见鼓室粘膜增厚和 部分听骨破坏。 n 乳突气房粘膜增厚,密 度增高,气房间隔增厚。 n 非气化乳突骨质则常呈硬 化改变。 肉芽肿型慢性中耳乳突炎 病理改变 n为慢性炎性病变,常致粘膜破坏和肉芽组织 形成。在细胞活动和酶的作用下,可致骨质 破坏,同时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分化来的 成骨细胞,也可使骨质硬化增生。 n炎性活动期以粘膜增厚、肉芽组织增生和骨 质破坏为主要表现。 n静止期主要表现纤维化和骨化。 CT表现 n鼓膜增厚、穿孔、内陷; n炎性渗出液可于鼓室内显 示液平面; n乳突气房混浊或骨质硬化 ; CT表现 n因肉芽

6、组织充填鼓室及鼓窦 内,可见异常的软组织影,CT 值约4565HU,鼓窦区破坏范 围较小,边缘不清,无硬化。 n听小骨破坏或可见听小骨纤 维固定、鼓室硬化、新骨形成 。非钙化性软组织影包绕听骨 链。 n增强扫描:可强化。 胆脂瘤型中耳炎 n为中耳炎引起的鼓膜穿孔修复过程中,外 耳道上皮长入鼓室腔-鼓窦入口-鼓窦,反 复脱屑堆积逐步增大而成。鼓膜穿孔多为 松弛部。 n临床症状与慢性化脓性中性耳乳突炎相似 。 n耳镜检查可发现中耳腔内胆脂瘤皮屑。 临床表现 n耳流脓为持续性。 n听力减退,可发生于流脓前数年或十数 年。 n耳内分泌物可有胆脂瘤上皮拭出。 n鼓膜穿孔多位于鼓膜松弛部或后上边缘 性穿孔

7、,穿孔内有胆脂瘤上皮积存,上鼓 室外侧壁骨板处可有破坏,或骨部耳道后 上壁塌陷,或骨壁穿破形成空洞。 n 听力检查可有传导性耳聋。 n CT表现 (1)中耳鼓室及鼓窦区见 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 影,呈软组织密度(CT值 3065Hu)。 (2)病灶边界多数清楚, 少数可不清楚,见到骨质 硬化边为其典型CT征像。 (3)听骨破坏,或移位。 (4)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 。 1、鼓膜紧张部的胆脂瘤:首先累及后鼓室常侵入 面隐窝及鼓室窦,病变常在砧骨或锤骨内延伸, 也可见听骨链向外侧移位。 2、临床上常见的胆脂瘤 经鼓窦入口进入鼓窦, 并向鼓窦周围的乳突发 展。 n CT表现 n听骨移位及骨破坏外。

8、n中耳内软组织增生。 n上鼓室外例壁骨棘变短钝。 n鼓窦入口鼓窦腔扩大,其内有软组织增生, 密度增高,鼓盖下突(Korner,s隔)变短,破坏 消失。 n破坏腔边缘常为光整或有硬化环。 鉴别诊断 n慢性中耳乳突炎的肉芽肿及脓液与胆脂瘤密 度大致相仿,CT值一般都在3465Hu。 n1、单纯胆脂瘤密度偏低,出血的肉芽肿密 度偏高。 n 2、肉芽肿鼓窦破坏区较小,边缘较模糊。 n3、增强扫描胆脂瘤无强化;而肉芽肿有增 强。 n4、炎性渗出性病变CT可出现液-气面,变换 体位扫描病变位置可移动。胆脂瘤无上述改 变。 鉴别诊断 n5、耳镜发现胆脂瘤皮屑。 n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根据鼓膜完救, 无耳流脓史鉴

9、别。 第三章 鼻和副鼻窦 n检查方法: 基线为下眶耳线,从上齿 槽开始,向上达额窦水平。 n用层厚45mm,层距5mm。 n骨算法,矩阵,横断或 冠状位扫描。 第二节正常解剖 副鼻窦癌 n以上领窦癌最常见。常见组织学 类型是鳞状细胞癌。 1、上领窦癌 常见症状是颜面 部肿胀,若累及鼻腔可引起疼痛 ,一侧鼻腔阻塞和分泌物增加。 CT表现 n上颌窦癌特征性表现是窦腔内 软组织肿物合并骨质破坏。 n要注意上颌窦癌在窦腔内的位 置和蔓延方向及范围。 n1、筛窦癌 n2、蝶窦癌 n 3、额窦癌 n CT表现与上颌 窦癌类似。 (1)软骨肉瘤 (Chondrosarcoma) n起源于副鼻窦壁的软骨残余,

10、 经常发生于筛窦一上颌窦区域 。一般生长缓慢,形成膨胀性 肿块。 CT多表现:经常发生于筛窦上颌窦 区域。 一般生长缓慢,形成膨胀性肿块。 有环状致密钙化。 骨瘤(Osteoma) n最常发生于额窦内 、其次为筛窦。病 变主要由致密的骨 板组成,在副鼻窦 内膨胀性生长。骨 瘤可以阻塞副鼻窦 的孔道,继发感染 。 CT表现:边缘光滑,高密度,质 地均匀的骨性影象,常有分叶。 第五节 感染性疾病 n 鼻腔为上呼吸道通外界的门户,故为感染的 好发部位。 n鼻腔和鼻旁窦的解剖关系密切,鼻腔的粘膜与 鼻旁窦的粘膜相连续,故鼻炎伴发鼻旁窦炎临 床上很常见。 n临床上无明显症状而影像学检查发现鼻旁窦有 异常

11、改变,x线平片发现约占20,CT发现约 占40,而MRI发现则可高达60。 急性化脓性鼻旁窦炎 (acute suppurative sinusits, n急性化脓性鼻旁窦炎为鼻旁窦粘膜的急性化脓性 炎症,轻者仅累及粘膜,重者可累及窦腔的骨质 。还可引起鼻旁窦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的并发症 ,如眼眶、上颌骨和颅内并发症。 病理改变 n病变初期粘膜血管痉挛可致粘膜暂时缺血 ,继而粘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物增加 ,多为水样、粘液性,继而发展为化脓性 ,上皮开始坏死脱落,血管出血,粘膜内 白细胞浸润,渗出粘膜表面,导致分泌物 为粘液脓性; n如果炎症不能及时控制,则可侵及骨质或 经血管、淋巴管导致骨髓炎

12、或邻近眼眶和 颅内并发症。 临床表现 n 全身症状可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 不振。 n在儿童可有恶心、呕吐、腹泻、咳嗽。 n局部症状以鼻塞、多脓涕和头痛为主。 n临床检查可发现鼻腔粘膜充血、肿胀, 鼻甲红肿,鼻腔内大量粘脓涕等。 CT表现 1、鼻腔内可见粘膜肿胀、增厚明显,鼻甲肿大 ,鼻腔、鼻道狭窄鼻道内伴有气泡的中低密度的 粘脓性分泌物。 2、鼻旁窦内粘膜肿胀增厚,呈中低密度影,增 厚粘膜多与鼻旁窦骨壁平行。相应的窦腔变小。 可与窦腔内的分泌物形成气液平面。 3、C+:黏膜可有强化。 4、少数毒力强的感染可致骨壁轻度吸收,此征 象小儿多见。 并 发 症 n 急性化脓性鼻旁窦炎如未被控制止,

13、则 可经血管、淋巴管及周围间隙向邻近眶 面部和颅内扩展,引起眼面部蜂窝组织 炎、骨脓肿、骨髓炎、脑膜炎、脑炎、 脑脓肿等。 慢性化脓性鼻旁窦炎 n主要为局部症状,脓涕为慢性化脓性鼻旁窦炎的 主要症状之一;鼻塞轻重不一,头痛可有可无, 其特点为有时间性,有固定部位,休息、滴鼻药 n等可减轻。 n全身价状一般不明显。 n临床检查可见鼻粘膜慢性充血、肿胀增厚,中、 下鼻甲肥大。可息肉样变。 CT表现 n1、主要特点为窦腔骨壁的硬化增厚。 n2、还可发现鼻腔内鼻甲肥厚,可呈息肉样 改变,相应的鼻道狭窄;鼻道内可见中低 密度的脓性分泌物。 n3、窦壁粘膜肥厚可致窦腔狭窄,严重者可 致窦腔闭塞,窦腔内充满

14、中低混合密度的 软组织影;窦腔内脓性分泌物和部分残留 的窦腔内的空气形成气液平;窦腔内可 形成粘膜囊肿或息肉。 过敏性鼻旁窦炎 (aIIergic rhinitis) n 临床表现:过敏性鼻旁窦炎常在 幼年和青春期首次发病似乎有遗传 倾向。患者多伴有过敏性鼻炎发作 ,以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 鼻塞为主要特征。鼻腔粘膜明显水 肿,苍白,以下鼻甲为主。 CT表现 n多为双侧对称性发病: n1、主要表现下鼻甲肿胀、鼻道 狭窄。 n2、鼻窦内可见粘膜水肿增厚, 息肉样增生和粘膜下积液即粘膜 下囊肿。 真菌性鼻旁窦炎 (fungus of Paranasal sinuses) n 真菌又称为霉菌,鼻

15、和鼻旁窦的真菌 感染相对少见。最常见的病原菌为曲 霉菌和毛霉菌, 曲霉菌较毛霉菌常见 ,大多数为非侵袭性,多见于身体健 康者或有过敏体质者。毛霉菌感染多 属侵袭性,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糖 尿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者 。 临床表现 n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多见。临 床多为类似慢性非特异性鼻炎 、鼻旁窦炎的症状,如鼻塞, 流涕、涕中带血,有时出现反 复鼻出血,擤出污秽的痂皮、 碎屑或绿色胶状分泌物,抗生 素治疗无效。 CT表现 n 非侵袭性可涉及到鼻腔和鼻旁窦,一般多为单 侧,上领窦最多见,蝶窦次之。CT扫描可显示 鼻旁窦内软组织增生影,可呈不规则息肉状, 病变密度中等偏高,可强化。增生的软组织

16、内 可见散在斑片状或沙粒状的钙化区,为真菌性 鼻旁窦炎典型的特点,还可见窦壁骨质硬化。 CT表现 n侵袭性可见骨质破坏,向鼻旁窦周 围的颅面部扩展,CT表现为眶面部 软组织密度增高、肿胀。眶内密度 增高,眼球突出等。颅内炎症则表 现为密度增高,坏死和脓肿。 粘液囊肿 (mucocele) n副鼻窦口因炎症或肿瘤阻塞 ,引起窦腔无气,并有大量 粘液潴留,继而窦腔内压力 升高,使窦腔扩大,窦腔骨 壁均匀变薄,并呈气球样变 。显著 n的扩大可以突入眼眶或鼻腔 。囊内一般为液体密度,但 如长期脱水浓缩,或继发感 染,成为粘液脓性,此时密 度较高,其CT值与软组织很 相似。一般不强化。 n 粘液囊肿好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