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学问和智慧》教案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19365812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赛课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学问和智慧》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赛课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学问和智慧》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赛课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学问和智慧》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赛课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学问和智慧》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赛课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学问和智慧》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赛课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学问和智慧》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课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学问和智慧》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时(课 题)教 学 设 计 首 页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课题 学问与智慧课型 第几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三维)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作者智慧典雅、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教学方法阅读法教具学具多媒体使用教材的构想学生搜集“纸上谈兵”、“ 庖丁解牛”、 周总理智答记者”几个故事准备课上讲述。搜集有关智慧与学问及其关系的名言警句。阅读课文,依据议论文的知识,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设计意图1、品味作者

2、智慧典雅、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2、大段形象的比喻,可谓妙语如珠;整齐的句式让人琅琅上口 ;运用反问,加强自己的语气 ;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到位,还巧创新词,用幽默进行调侃 )第 页(总 页)课 时(课 题)教 学 流 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一、 导入新课。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

3、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赵括熟读兵书,但没有实战的智慧,被后人戏为“纸上谈兵”。)同学们听过什么类似的故事吗?感受:有智慧不见得有学问。远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发明了生产工具、火的应用等。还有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金字塔、赵州桥等宏伟建筑。甚至在日常生产中无处不闪现着劳动的智慧。但有时候,智慧又与学问息息相关,到底智慧与学问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走进我们今天的学习学问和智慧二、阅读课文,学习字词,疏通文意。1、

4、读准字音2、积累字词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找出各段中心句或关键词语,并根据这些句子或词语画出知识线。特别注意第2段中心句应该是两个,第6段的中心句在段末教师引导小结:(引导学生理清:作者在论述中心论点时,先论证学问离不开智慧,再论证智慧离不开学问,最后得出结论。)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己从文中选择一个话题,联系自己学习与生活中的实例,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参考问题:1、说说“学问”和“智慧”有什么区别。2、为什么“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补充:有学问缺智慧的例子学问不多但有智慧的例子3、有智慧的书和无智慧的书有什么区别?4、为什么“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5、最后一句在

5、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五、体会论证方法明确:本文综合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师生总结其作用。六、品析语言。【大段形象的比喻,可谓妙语如珠;整齐的句式让人琅琅上口 ;运用反问,加强自己的语气 ;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到位,还巧创新词,用幽默进行调侃 )】各组同学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讲故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注意听,之后评价。庖丁解牛:梁惠王看到庖丁正在分割一头牛,但见他手起刀落,既快又好,连声夸奖他的好技术。庖丁答道:“我所以能干得这样,主要是因为我已经熟悉了牛的全部生理结构。开始,我眼中看到的,都是一头一头全牛;现在,我看到的却没有一头全牛了。哪里是关节?

6、哪里有经络?从哪里下刀?需要用多大的力?全都心中有数。因此,我这把刀虽然已经用了十九年,解剖了几千头牛。但是还同新刀一样锋利。周恩来总理智答记者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习文中字词,疏通文意。晦塞(s)

7、 陶冶(y) 犀锐(x) 譬如(p) 大郤(x)大窾(kun) 探骊(l)得珠 矻矻穷年(k)字字珠玑(j)读书得间(jin)陶冶烛照渊博犀锐晦塞笼罩熔炉疆域 远瞻 书橱 映射 斧凿 肥皂泡博而寡约 瞬息幻灭推陈出新 寸积铢累食古不化 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两脚书橱冬烘先生矻矻穷年无关宏旨探骊得珠物竞天择劳而无功读书得间鞭辟入里高头讲章读破五车浮光掠影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作者认为的学问与智慧的概念:学问:工具;智慧:能力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第2段: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

8、死的学问。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第5段: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课文的题目是“学问和智慧”,全文围绕这个论题,先解释“学问”与“智慧”的区别(1一2段),再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3一6段)。全文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各组成员先自己大声说出来,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交流后各组抢答。)(学问是系统的知识,是知识的积聚。智慧是能力,是发现和创造的能力。)(一个老板让两个大学生上街买豆子,结果甲是老板

9、吩咐一件跑一遍,为简单的几个问题连跑了几趟市场;而乙回来的时候是带回了有关豆子的所有行情。学问离开了智慧只能当跑腿。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自然就有学问,但他缺乏智慧,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因而导致不能进学甚至不会营生,落了个悲惨命运。 一些考上大学的大学生生活不能自理而自杀曹冲智称大象 司马光砸缸救人(历史故事:刮目相看:三国时,吴国猛将吕蒙骁勇善战,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缺少学问,每次讨论国家大事时,像一根木头似的,不知该说什么。后来在吴王孙权的劝导下,发愤努力,读了很多书,最终成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这一句总结全文,点明全文的中心论点)学生分组各选取一个分论点(即学问离不开智慧,智慧离

10、不开学问),深入文段,合作探究本文是如何论证观点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正反对比(正反对比论证、分类对比);举例论证(列举孟德尔和达尔文等事实根据 );首尾呼应,再次点题。各组同学选择语言的任意一个方面进行品析,品析是要求用“三步赏析法”。第 页(总 页)课 时(课题)教 学 设 计 尾 页板书设计学问和智慧1: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2: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3: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4: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5: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6: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作业设计1、请精读最后一段第一句话,按以下句式仿写一句。若把学问譬作 ,那智慧便是 。有 、有 ,甚至有 ,也不能 ,就是拥有 ,以及 ,也只 ,而决不 。参考示例:若把学问譬作兵书,那智慧便是将军的计谋。有精兵、有猛将,甚至有充足的粮草,也不能打胜仗,就是拥有雄心壮志,以及屡挫不悔的精神,也只会有招架之功,而决不能缔造火烧赤壁和布匿战争以少胜多的辉煌。 2、试着用学习本文的方法预习论美一文。教学反 思 第 页(总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