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十二201908160180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65030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十二201908160180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省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十二201908160180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省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十二201908160180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省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十二201908160180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省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十二201908160180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十二20190816018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十二20190816018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十二)一、现代文阅读(9分)孔子为何提倡仁和孝仁在论语中出现了一百多次,可谓孔子思想的核心,这点没有疑问。孔子追求的仁者,爱人,具体来说就是不要打仗。他在宪问里举齐相管仲作为仁的典型代表,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不以兵车就是仁的直接表现。儒家思想中还有一项重要主题孝,就不像仁一样简单明了。虽然孝的地位提升和孟子、荀子等战国时代的儒家密切相关,但追溯源头,还是要从孔子算起。孝是儒家思想中最有争议的一项,尤其是被简化为父母对子女的权威之后,那么孝是怎么回事呢?论语学而里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因为论语没有

2、上下文, 孝弟是怎样成为仁的根本的,孔子没说清楚。对孝和仁的关系,孔子还有一个解释,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意思是,守孝道的人是不会犯上的,不犯上也就不会作乱,就是仁。孔子家语王言解还有一个证据。曾参问孔子,什么是成就王业的道理。孔子说了 七教,头两条就是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即敬老、尊齿,同时直接指向了 上,也就是执政者。只有执政者先敬老,老百姓才能进一步孝。为什么执政者的敬老能促进孝,孔子没有进一步说明。孔子特别敬仰的仁人帮我们揭晓了谜底。管子入国解释了 敬老。管仲当年提出治国的九惠,第一惠叫做老老,就是敬老。年七十已上,一子无征,三月有馈肉;八十已上,二子无征,月有馈肉;

3、九十已上,尽家无征,日有酒肉。死,上共棺椁。此之谓老老。简单说,就是对七十以上的老人,留一个儿子养老,不要征发兵役、徭役,年纪越大,征发的待遇越优惠。死了以后,执政者还要提供丧葬。老老之后还有慈幼,具体是有三幼者无妇征,四幼者尽家无征。也就是,幼儿多的,让父母有更多机会养育。老老、慈幼合在一起,就是今日敬老爱幼的源头,而且这些都是上位者可以左右的事情。谜底揭开,孔子所谓的仁和孝延续了管仲的说法,都是针对执政者,而不是老百姓的。执政者别打仗,就是仁;仗打得少了,不用上战场的成年人有机会留在家中,赡养老人,照顾幼儿就能实现孝。孝其实是仁的隐喻形式。孝养老人是人类的天性,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却是上

4、位者剥夺了这种权利。频繁征战耗尽了成年劳动者的生命和赡养能力,让长者老无所依。行孝,的充要条件,不仅要有孝心,还有更重要的一条:父(母)、子(女)同时健在。失去了家庭代际中的任何一方,尊老爱幼就无法实现。而这可以说完全不是普通人的责任,其责在上位者。孔子不止一次用孝的隐喻,来追求他心中的仁。而这种隐喻在两千多年以来,却被后人混清了本体和喻体,变成了对普罗大众的道德枷锁,这是孔子始料未及的。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仁在论语里多次出现,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它可被表述为仁者,爱人。B. 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主题,被后世儒家提升到很高地位,但最早重视孝的是孔子。C. 孔子

5、认为孝是为仁之本,就普通百姓而言,守孝道者一般不会犯上作乱,就是仁。D. 孔子认为执政者欲成就王业,必须以身作则,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带动百姓行孝。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孔子虽然提出了 孝是为仁之本的观点,但并没有明确解释其理由,在论语中也缺乏直接的上下文供人参考。B. 孔子对为什么执政者的敬老能促进孝这个问题没有作进一步说明,是因为管仲在管子入国中已对此作了解释。C. 孔子提倡仁和孝,是针对执政者的,他希望执政者行仁政,不打仗,让成年人有机会赡养老人,为孝创造条件。D. 春秋时期,频繁的战争剥夺了许多百姓孝养老人的权利,使百姓在孝的问题上有心无力。这是孔子

6、提倡仁和孝的社会背景。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孔子并不反对聚合诸侯,成就王业,他反对的是以战争的方式来达成目的,所以他欣赏管仲不以兵车的仁,提倡上敬老的孝。B. 孝被简化为父母对子女的权威后,成为儒家思想中最有争议的内容之一,最后变成了桎梏普罗大众两千多年的道德枷锁。C. 管仲治国九惠中的老老慈幼,是政府对百姓敬老爱幼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帮助。可见,孝并非百姓单方面的事情。D. 孔子敬仰管仲,延续了管仲关于仁和孝的说法。孔子的孝是对统治者说的,目的是以孝求仁,就是所谓孝是仁的根本。二、文言文阅读(17分)博罗欢,畏答儿幼子蘸木曷之孙,琐鲁火都之子也

7、。从世祖讨阿里不哥,数有功,帝喜而赐马四十匹,金币称之。诏录燕南狱,谳决明允,赐衣一袭。皇子云南王忽哥赤为其省臣宝合丁毒死事觉中书择可治其狱者四人奏上皆不称旨丞相線真以博罗欢闻帝可其奏。未至云南,宝合丁密以金六籝(箱笼一类的竹器)迎馈,祈勿究其事。博罗欢虑其握兵徼外,拒之恐致变,阳诺曰:“吾橐不能容,可且持归,待我取之。”博罗欢至,则竟其狱,诛毒王者,而归其金于省。陛见,帝顾谓線真曰:“卿举得其人矣。”赐黄金五十两,授昭勇大将军、右卫亲军都指挥使。会伐宋,授金吾卫上将军、中书右丞,节度左军。师至,三城皆下,清河亦降。益封桂阳、德庆二万一千户。诸王乃颜叛,帝将亲征。博罗欢谏曰:“何至上烦乘舆哉?

8、臣疾且愈,请事东征。”帝乃赐铠甲弓矢鞍勒,命督五诸侯兵,与乃颜战,败之。既而其党哈丹复叛,诏与诸侯王乃马带讨之。往返凡四岁。凯旋,俘哈丹二妃以献,敕以一赐乃马带,一赐博罗欢。陈其金银器于延春阁,上召诸侯王将帅分赐之。博罗欢辞,帝曰:“卿可谓能让。”乃赐金银器五百两以旌之。有诏括马毋及勋臣之家。博罗欢曰:“吾马成群,所治地方三千里,不先出马,何以为吏民之倡?”乃先入善马十有八。大德元年,叛王药木忽儿、兀鲁速不花来归。博罗欢闻之,遣使驰奏曰:“诸王之叛,皆由其父,此辈幼弱,无所与知。今兹来归,宜弃其前恶,以劝未至。”帝深以为然,赐金鞍勒,命以平章政事行省湖广。拜光禄大夫、上柱国、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

9、章政事。居岁余,卒,年六十三。博罗欢勇有智略,战常以身先之,所获财物悉与将士,故得其死力。平居常以国事为忧,闻变即请行,至终其事乃止。其忠义盖天性然也。谥武穆。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皇子云南王忽哥赤/为其省臣宝合丁毒死/事觉/中书择可治其狱者四人/奏上/皆不称旨/丞相線真以博罗欢闻/帝可其奏/B. 皇子云南王忽哥赤为其省臣宝合丁毒死/事觉/中书择可治其狱者四人/奏上/皆不称旨/丞相線真以博罗欢闻/帝可其奏/C. 皇子云南王忽哥赤为其省臣宝合丁毒死/事觉/中书择可治其狱者/四人奏上/皆不称旨/丞相線真以博罗欢闻/帝可其奏/D. 皇子云南王忽哥赤/为其省臣宝

10、合丁毒死/事觉/中书择可治其狱者/四人奏上/皆不称旨/丞相線真以博罗欢闻/帝可其奏/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成为中央最高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现在的省即源于此。B. 封指旧时分封给王室成员及大臣、诸侯的土地。土地所有者具有这块土地,税收,征兵等权利。封地又称采邑、食邑。C. 古代官府向民间征集马匹叫括马。D. 战国时楚国规定凡立覆军斩将之功者,官封上柱国,位极尊宠,为武官勋爵中的最高级。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博罗欢深有智谋。到云南查案,面对宝合丁的贿赂,

11、他假意应承,稳住对方,实际上秉公断案,严惩凶手,收缴贿款。B. 博罗欢屡立战功。他讨伐阿里不哥、伐宋、平定诸王反叛等,哪里有战事,无不积极请战,凯歌高奏,也因此屡屡收到皇帝赏赐和提拔。C. 博罗欢谦让不争。皇帝以缴获乃颜的金银赏赐有功侯王将帅,他推辞不受,皇帝因而厚赏他来表彰他的这种品德。D. 博罗欢带兵有方。作战时常常冲锋在前,以身作则;有所缴获,全都分给将士,因此深得部下敬重,将士都愿意为他拼死而战。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8分)(1) 博罗欢虑其握兵徼外,拒之恐致变,阳诺曰:“吾橐不能容,可且持归,待我取之。(4分)(2) 诸王之叛,皆由其父,此辈幼弱,无所与知。今兹来归,

12、宜弃其前恶,以劝未至。 (4分)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代女愚公邓迎香带领村民_地开挖山腰上的小溶洞,终于打通了麻怀村与外界的隧道,凿碎了千百年来贫穷的封锁,凿出了通向富裕的新希望。 灯火通明的写字楼里,一些企业让员工_地加班,不仅损害了员工权益,时间长了 ,还会让员工对企业失去归属感。 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不少同学_地学习的精神固然可嘉,但更应该注意劳逸结合,尤其要注重提高学习效率。A.废寝忘食 通宵达旦 夜以继日 B.夜以继日 废寝忘食 通宵达旦C.夜以继日 通宵达旦 废寝忘食 D.废寝忘食 夜以继日 通宵达曰9. 下列各句中,没

13、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据统计,去年玉米品种和可以替代玉米品种进口的数量,达到了 440亿公斤,进一步加深了东北等核心产区新粮收储矛盾和安全储粮压力。B. 机器人服务员只能沿着固定线路送餐,加上餐厅人员走动较大,不懂得躲闪,上菜容易洒落打翻,甚至造成安全事故,被炒鱿鱼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了。C. 河南登封不少农民纷纷购买价值400元一瓶的生命百分百神水,堪称包治百病,却被查证只是几元钱成本的普通果味饮料。D.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带动全民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10.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大脑灰质是通

14、过神经电脉冲的频率以及不同电脉冲之间的间隔对信息进行编码和处理的,换个文艺的说法, _。而电脑程序则缺乏大脑神经元的这种天赋,交换信息的方式要有限得多。A. 大脑能够用自己的节奏和旋律把信息奏成一部交响乐B. 信息能够被大脑用自己的节奏和旋律奏成一部交响乐C. 信息能够被大脑用自己的旋律和节奏奏成一部交响乐D. 大脑能够用自己的旋律和节奏把信息奏成一部交响乐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1) 离骚中诗人自比猛禽,不愿与世俗小人同流合污的两句是_,_。(2) 蜀道难中写攀登青泥岭,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来表现山之高险的句子是_,_。(3) 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_,_。五、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1-12题。别严和之陆游其一器之魂逝已难招,尚有和之慰寂寥。今夜月明空叹息,想君孤棹泊溪桥。其二千里风烟行路难,旅舟应过子陵滩。人间富贵知何物,莫负君家旧钓竿。11. 这两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