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课件 1 绪论-医学资料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364939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9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课件 1 绪论-医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 1 绪论-医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 1 绪论-医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 1 绪论-医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 1 绪论-医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课件 1 绪论-医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课件 1 绪论-医学资料(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 理 生 理 学,邓松华教授,PATHOPHYSIOLOGY,安 徽 医 科 大 学 基 础 医 学 Basic Medical College,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绪 论,一、病理生理学任务、地位与内容,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三、病理生理简史,一、病理生理学任务、地位与内容:,1、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机体机能代谢变化及治疗原则,2、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同医学科学的各个学科如生物学、生理、生化、病解、免疫、药理、微生物等学科密切相关. 如药理作用下机能代谢变化、遗传性疾病的病生变化、免疫-变态反应等.,病理生理学还同医学外的其他自然科学如

2、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密切相关应用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研究患病机体变化规律;研究反常气候对正常和患病人体功能、代谢的影响等。,此外,依“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病理生理学和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一起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3、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的桥梁,(1)生理、生化:通过病理生理向临床过渡 (2)同临床各学科密切有关(内、外、妇、 儿、皮肤等) 如疾病原因的探索、机制的阐明、诊疗 和预防措施的改进等。,主要内容:,1、总论: 疾病概念、疾病发展中普遍规 律、病因学、发病学一般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不同疾

3、病可有共同的病理过程) 如:水、电、酸碱紊乱、 缺氧、休克等,*兰尾炎、肺炎 都有炎症 这一病理过程 变质、渗出、增生 * 疾病可包括几个病理过程: 大叶性肺炎,有炎症、缺O2、发热、水肿等,3、各论: 又称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在此讲授的是几个主要系统的疾病出现的病理过程(个别疾病在临床课中讲)如心功不全、呼吸衰竭、肝功不全、肾功不全、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等,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即是理论性学科,又是实验性学科,一是设计正确实验,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1、动物实验:复制疾病实验动物模型、 提高科研及动手能力 把实验结果与临床资料比较,为临床治

4、疗提供依据,2、临床观察:通过对患者观察,疑难病的讨论,探索疾病发展规律,答出正确结论,3、疾病流行病学研究 宏观上把握疾病 发 展趋势 *实验手段:常规功能测定、细胞培养,放免技 术,酶联免疫,PCR、DNA探针、免疫印迹,原位杂交等,三、病理生理简史,起源:,19世纪中叶,法国医生Claude Bernard等开始认识到仅仅用临床观察和提出尸体解剖的方法还不足以全面、深刻地揭示疾病的本质,并开始在动物身上用实验方法来研究疾病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创立了实验病理学在动物上复制模型;,* 1870俄国喀山大学成立病生教研室,成为独 立学科,之后在欧洲国家相继成立; * 20世纪50年代我

5、国有的院校成立病生教研 室,翻译出版苏联病理生理学教科书; * 60年中国生理科学会病生专业筹委会成立; * 85年成为独立的国家一级学会,同年出版病 理生理学杂志;,目前专业委员会:心血管、肿瘤、动脉硬化、微循环、休克、呼吸感染、炎症、血液学、发热、缺氧、免疫、中医、受体、危重症急救等15个,我室:原有18位教师,9位赴美,4位离退,2位药理、免疫,余3位,又进7位,现10位。,科研方向:肿瘤基因治疗、肿瘤生物学、 烧伤免疫,至目前培养近100多名硕士,疾 病 概 论,一、健康与疾病 二、病因学 三、发病学 四、疾病经过与转归,一、健康与疾病,健康:WHO对健康解释是“不仅仅没有疾病和虚弱(

6、infirmity),还包括身体、心理的完好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健康的完整概念应是:生理、心理和参于社会竞争三者均完好无损。(抵制不健康行为:吸烟、酗酒等)要以豁达、平和心态对待成功与失败。,亚健康: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近年来研究热点。WHO调查,健康:5%,患病20%,亚健康:75%, 我国超7亿。 躯体性亚健: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心理性亚健:焦虑,烦躁,心悸,易怒 人际交往性亚健:社会交往不稳定,被遗忘 或抛弃的孤独感,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所发生的损伤抗损伤斗争的过程,表现为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同程度上妨碍了机体正常生命活

7、动进行,使机体自稳态(homeostasis)发生破坏(机体各器官间及机体与外界环境协调性)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疾病的特征为疾病发生要有病因,机体自 稳态破坏,有机能、代谢、形态结构变化, 出现症状、体征、社会行为异常,换言之机体在病因作用下,自稳态紊乱而 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二、病因学,病因:引起疾病发生的内外因素,诱因(很多疾病有诱因):促进疾病发生 发展的内外因素 例:大叶性肺炎 肺炎双球感染病因 过度劳累、寒冷诱因,(一)外界致病因素,1、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 体、 寄生虫、螺旋体、支原体等 其致病作用依赖于 毒力产生内毒素、外毒素能力 侵袭力侵

8、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特点: (1)有一定入侵门户或繁殖部位(如伤寒只 能经口入消化道并在小肠淋巴组织内繁殖, 甲肝病毒从消化道入血并在肝细胞内繁殖) (2)宿主对病原体具有感受性才能发挥致病 作用(病原体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如鸡 瘟、猪瘟对人体无作用),(3) 病原体作用于机体即改变了机体, 又改变了病原体,(机体产生免疫 反应,微生物可产生变异(抗药性) 而改变遗传性),2、理化因素:机械力、创伤、震荡、 骨折、烧伤、冻伤、电击伤、电辐伤、 紫外线、 强酸、强碱、四氯化碳、 甲醇、乙醇、药物等,物理因素致病特点: (1)在疾病发生中起作用,发展中并不起作用 (2)潜伏期短或没有 (3)

9、对各器官来说,无明显选择性,化学因素特点: (1)对机体器官组织有一定选择性,如四氯化碳损肝、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氟主要累及骨与肌肉、巴比妥作用中枢神经 (2)有些微量元素可不引起中毒,但有积蓄作用 (如铅中毒、地方性氟中毒) (3)肝、肾功能下降容易中毒 (4)潜伏期短(慢性中毒除外),3、营养性因素: Vit B1缺脚气病;Vit D缺佝偻病; 碘缺甲状腺肿;微量元素缺代谢障碍、 营养过剩高脂血症,A硬化,肥胖症。,(二)体内致病因素,1、遗传因素,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总数或结构改变 (理化因素、OFR、病毒等均可引起),如 两性畸形、先天愚型等,* 基因突变基因化学结构改变 (一碱基被另一

10、置换),如基因突 变可引起分子病血友病 甲型缺,X连锁隐性 乙型缺,X连锁隐性 丙型缺,常染色体隐性,目前用转基因动物来生产因子,我国成功地将受精卵中注入凝血因子基因,所得转基因羊乳中含大量蛋白,提取后用于治疗乙型血友病。 分子病还如苯丙酮尿症、白化病、蚕豆病(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还原性辅酶缺,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不能变成GSH,膜稳定性下降)。,* 遗传易感性(genetic predisposition) 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糖尿病等。,2、免疫因素,变态反应哮喘、寻麻疹、药物过敏。 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类风关、重症肌无力。 免疫缺陷病补体缺陷,体液、细胞免疫缺陷,“免缺”: 遗传因

11、素补体成份缺陷 先天性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Di George征) 后天感染(HIV感染) 免疫缺陷易感染或肿瘤,3、精神、心理、社会因素,长期忧虑、悲伤、恐惧可发生疾病 高血压病 精神紧张 消化道溃疡 甲亢、肿瘤,* 变态心理:可导致人格解体,躯体性疾病发生 * 社会经济 越好,发病越少,平均寿命高 (同生产力、科技、劳动条件、营养、居住环境等有关) 同社会政策、(增加10%人口,消耗40% 国民生产总值)文化教育(文化越高,对防病、治病自觉性越高)有关,4、先天、年龄、性别因素,* 病毒胎儿畸形 缺O2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致胎 畸、先心等; * 年龄小儿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老年免疫功能

12、低下易患肿瘤、 前列腺肥大、冠心 * 性别妇女易患胆石症、癔病、甲亢、 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三、发病学,(一)疾病发生发展一般规律(各种疾病过程中 普遍存在,共同的基本规律),1、损伤与抗损伤(贯穿疾病始终,相互联 系,相互斗争构成各种临床表现),损伤占优势病情恶化 抗损伤占优势病情好转,抗损伤:,代 偿,形态代偿及修复 (高BP心肌肥大、 心缩力),机能代偿:一侧肾切除,对侧代偿,代谢代偿:酸中毒,肾排氢能力 ,储碱,* 屏障防御: 皮肤粘膜、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解毒功能,非特异性抵抗力(应激):使机 体适应 各强刺激如感染、中毒、出血、创伤等,* 特异性抵抗力: 细胞,体液免疫增强,2、疾

13、病过程中因果转化,病因 机体损伤性变化 新的 病因 另外变化(结果),如:大出血心输出量下降组织缺O2 毛细血管开放微循淤血 回心血量下降心输出量下降,细菌心内膜炎心功能下降 心缩力下降心输出量下降 疾病加重,3、局部和整体关系,本质上疾病是整体反应,如疖肿是局部化脓性炎症,局部处理可治愈,但合并糖尿病,即要治疗全身代谢障碍; 皮下脓肿局部变化为主,可切开排脓,如伴发热、菌血症要作相应处理,阑尾炎局部炎症,但有全身反应发热、WBC升高等。,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局部病理过程和全身病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主次矛盾相互转化),(二)疾病发生基本机制,1、神经机制:,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协

14、调、机体各系统功能代谢的平衡稳定,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前提和标志。许多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神经系统而引起疾病的发生。有的病因刺激经神反射引起相应系统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如腹部钝击伤引进迷走反射,可致心跳暂停,惊恐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发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速。,*病因直接破坏神经系统乙脑 高度嗜神经性,* 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 和分解起作用,精神紧张、焦虑脑皮质功能 紊乱各种疾病,2、体液机制:体液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体液因子(组胺、去甲、PG、纤 溶物、NO、ET等)体液因子通过三种方 式作用靶细胞。,(1)内分泌特殊细胞分泌化学介质或激素,(2)旁分泌信息分子

15、对邻近靶细胞起作用,(3)自分泌细胞对自身分泌的信息物质 起作用,3、细胞机制:病因直接作用组织细胞, 引起细胞代谢障碍,甲肝肝细胞 疟原虫红细胞等,细胞膜功能、线粒体功能、微粒体功能、 溶酶体功能,分子病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所有疾病的分子机制。 狭义的分子病理学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核酸与蛋白质)在疾病中的作用。所谓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是指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它主要分成以下四大类:,分子病,(1)酶缺陷所致的疾病 主要是指由于DNA遗传变异所致的疾病引起的酶蛋白异常。如I型糖原沉积病,它是由于编码6-磷酸

16、-葡萄糖无法酶解为葡萄糖,反而经可逆反应转化为糖原,并沉积于肝。,(2)、血浆蛋白和细胞蛋白缺陷所致的疾病 如镰刀细胞性贫血,它就是由于血红蛋白的珠蛋白分子中-肽链氨基端第6位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异常取代,由于谷氨酸具有亲水特征而缬氨酸具有疏水性,因此发生异常取代后使血红蛋白表面的亲水性降低,血红蛋白的稳定性破坏。在血氧分压降低的情况下(或在血氧分压较低的微血管中),异常血红蛋白连接形成棒状晶体,从而使红细胞扭曲呈镰刀状。,(3)、受体病 由于受体基因突变使受体缺失、减少或结构异常而致的疾病称受体病。 它又可分为遗传性受体病(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和自身免疫性受体病(如重症肌无力等)两种。,(4)、膜转运障碍所致的疾病 是一类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