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64881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无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4道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1 在谈到我国古代农民心中的理想社会的时候,有学者认为,农民心中的最理想的国家形态其实是“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他们喜欢把官吏称为“父母官”,他们心目中的皇帝应当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家国同构观念 B宗法血缘关系C中央集权意识 D安土重迁理念2 荀子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B设立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2、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推行郡县制,加强控制地方3 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C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D体现了相权的制衡性4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吐蕃(西藏)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C宣慰司 D行中书省5 钱穆认为,中国政制之演进,约得三级。第一级,“由封建而跻统一”;第二级,“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

3、”;第三级,“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从演进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 )A推行科举制是士人政府形成的标志 B政权统治基础逐步扩大化和民众化C共同趋向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儒家思想正统化影响三级政制演变6 明孝宗时期,监察御史陈孜上奏指出:“国家政务我太祖、太宗既设司礼监掌行,又命内阁大学士共理,内外相维,可否相济今后政务,不分大小,俱下司礼监及内阁共同商榷,取自圣裁”。这反映了( )A内阁与司礼监相互牵制 B真正拥有“相职”的是内阁辅臣C政府行政效率得以提高 D皇权受到阁权与宦权的共同限制7 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员,几乎都被愤怒的青年学生殴打过。1919年,外交总长曹汝霖家被烧,驻日公使章宗

4、祥被打;1928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处理济南惨案,家被毁,1931年处理“九一八”事件,和随同人员蔡元培、顾维钧都被学生殴打。这反映了( )A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主要矛盾 B外交官员不注重维护民族利益C民众的理性法治观念需要加强 D民众的盲目排外思想非常普遍8 有一首中国军歌,曲调来自法国儿歌约翰弟弟(即大家熟知的两只老虎),歌词由当时军队中的仁人志士填写。其中歌词有:“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据此可知,该军歌源于( )A五四运动 B国民革命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9 有学者评论某个事件说:“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掌握了领导权,且中国共产主

5、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 )A国民革命的开展 B八七会议的召开C遵义会议的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0“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郭沫若1937年诗中的“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一句来纪念抗日战争。材料体现出( )A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B抗战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与时代的限制C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D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引领了政局的走向111945年8月29日,大公

6、报发表的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道出了普通民众向往和平的心愿。毛泽东重庆之行的目的是( )A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B践行全面抗战的路线C商讨国内的和平问题 D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12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在解放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这两个“解放区”的含义分别是( )A武装割据、人民主权 B民族解放、民主自由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民族解放、思想解放131892年,波兰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 )A其发表是空

7、想社会主义破产标志 B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C其诞生与工业革命之间紧密联系 D成为各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14列宁认为:在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的道路上,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对列宁所说的第一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人类史上首次推翻封建制的民主革命C无产阶级首次发动的武装起义 D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5担任过十月革命时期真理报副主编的季诺维耶夫曾说:“二月革命胜利后,弗伊(列宁)带着整个革命的现成政治图纸回到俄国。”“现成政治图纸”指的是( )A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B分配土地给农民C号召俄国人民退

8、出世界大战 D建立苏维埃政府16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参议会( )A实行直接民主强调人民主权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17从以下1978-2008年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等数量统计表中可知,此时( )A人民法律意识提高 B法制建设成就巨大C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D基层民主政治扩大18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广为传唱的台湾民歌,但1981年该曲发表时,却因引发

9、老兵们的思乡情结而遭台湾当局禁止,直到1991年才解禁。促成解禁的原因可能是( )A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C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D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19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我们并不要求每个人都放弃自己的见解,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这次大会( )A就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达成了协议B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D在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召开20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与中国达成的某项声明中指出:美国将“不定期地派遣美

10、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这一声明( )A促成了中国重返联合国 B标志着中美正式建交C有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 D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局面21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柜子上写着“核战争”三个字,肯尼迪对赫鲁晓夫说:“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该漫画说明当时( )A世界冷战格局正在形成 B美苏寻求建立国际战略平衡C古巴导弹事件持续升级 D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态势221972年,在雷克雅未克举行了一场国际象棋比赛,比赛双方是苏联当时的世界冠军鲍里斯斯帕斯基和美国国际象棋大师鲍比非舍尔,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亲自介入,以便促成这

11、场比赛。这表明冷战期间( )A体育竞赛带有浓厚政治色彩 B体育成为美苏竞争的焦点C文化沦为冷战中的万能武器 D美苏重视双方的文化交流23某论文的分级标题有:一、以亚洲外交为出发点,力争首先成为亚洲盟主;二、以日美关系为基本点,着力开展大国外交;三、以联合国外交为重点,极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四、调整防卫战略,加强军事力量。该论文的主题应是( )A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C日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措施242019年3月21日至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出席了40多场活动。下列不可能是向国际社会传达的

12、信息是( )A推进“一带一路”的倡议 B倡导“多边主义”的主张C完善“全球治理”的设想 D建立“单极世界”的意愿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共三题,共52分,其中25题18分,26题22分,27题1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每位专制君主虽然都力求“乾纲独揽”,“事皆亲决”,但实际上他无法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一人“独治”天下,必须“设官分职,体统相维,品式具备”。于是,在统治阶级内部就出现了一个权力分配的问题。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说:“吾国中央官制,秦汉以后,无时不在变化之中,而其变化的特质则为天子的近臣转变为国家的大臣。天子畏帝权旁落,惧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为己有,常用近臣以压制大臣。历时既久,近臣便夺取了大臣的职权,因之大臣乃退处于备员的地位,而近臣却渐次变为大臣。近臣一旦演变为大臣,天子又欲剥夺其权,而更信任其他近臣。这样,由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而吾国中央官制遂日益复杂起来。”摘编自李渡中国历代中枢权力机构沿革论略材料二 明初朱元璋鉴于历代王朝地方权重,导致割据,尾大不掉,对中央离心离德的局面,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