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耕文库】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统招班201912060266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61885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耕文库】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统招班201912060266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常耕文库】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统招班201912060266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常耕文库】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统招班201912060266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常耕文库】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统招班201912060266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常耕文库】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统招班201912060266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耕文库】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统招班20191206026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耕文库】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统招班201912060266(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统招班)(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 单选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aO+H2O=Ca(OH)2可放出大量热,可利用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 任何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 有化学键断裂一定发生化学反应D灼热的铂丝与NH3、O2混合气接触,铂丝继续保持红热,说明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2用Na2FeO4溶液氧化废水中的还原性污染物M,为研究降解效果,设计如下对比实验探究温度、浓度、 pH、催化剂对降解速率和效果的影响,实验测得M的浓度与时间关系

2、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在15 min内M的降解速率为1.3310-2mol/(Lmin)B 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说明升高温度,M降解速率增大C 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证明pH越高,越有利于M的降解D 实验说明M的浓度越小,降解的速率越慢3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决定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大小 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明反应时的温度与压强,如没注明则表示标准状况时的反应等量的氢气和氧气分别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的热量多H2(g)I2

3、(g) 2HI(g) HQkJmol1表示常温常压下,在恒温密闭容器中当有1mol H2和1mol I2(g)反应生成2 mol HI时放出QkJ的热量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条件下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A 2项 B 3项 C 4项 D 5项4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无催化剂时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无催化剂时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可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B 500、101kPa下,将1molSO2(g)和0.5molO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

4、反应生成SO3(g)放热a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 H=-2a kJmol-l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D H=E1-E2,使用催化剂改变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H4NO3溶于水吸热,说明其溶于水不是自发过程B. 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为熵增加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C. 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D. 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6.在C(s)+CO2(g)2CO(g)的反应中,现采取下列措施:( )缩小体积,增大压强 增加碳的量 通入CO2 恒容下充入N2 恒压下充入N2

5、其中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A. B. C. D. 7.在一个绝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A(g)+nB(g)pC(g)+qD(s),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一定可以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体系的密度不再变化 各组分质量分数不再改变A. B. C. D. 8.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 由C(石墨)=C(金刚石)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在101kPa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

6、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H=+285.8 kJmol-1D. 在稀溶液中:H+OH-H2O H=-57.3 kJmol-1,若将含1mol CH3COOH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9.已知299 K时,合成氨反应 N2(g ) + 3H2 ( g )2NH3( g ) H = 92.0 kJ/mol,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A. 一定小于92.0 kJ B. 一定等于92.0 kJ C. 一定大于92.0 kJ D. 不能确定

7、10.aA(g)bB(g)cC(g)dD(g) HQ,同时符合下列两图中各曲线规律是( ) A. abcd T1T2 Q0 B. abcd T1T2 Q0C. abcd T10 D. abcd T1T2 Q0B 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16C 容器与容器均在T1时达到平衡,总压强之比大于1:2D 若T2T1,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的体积分数大于40%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共52分)17. (10分)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进行如下实验: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8、molCO2和3molH2。在500下发生发应,CO2(g)+3H2(g)CH3OH(g)+H2O(g)。实验测得CO2和CH3OH(g)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变化如下图1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2)50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图2是改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若提高温度到800进行,达平衡时,K值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下列措施中不能使CO2的转化率增大的是_。A 在原容器中再充入1mol H2 B 在原容器中再充入1molCO2C 缩小容器的容积 D 使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E 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出

9、(4)500条件下,测得某时刻,CO2(g)、H2(g)、CH3OH(g)和H2O(g)的浓度均为0.5mol/L,则此时v(正)_ v(逆)(填“”“”或“=”)。 18(12分)中和热的测定是高中重要的定量实验。取0.55mol/L的NaOH溶液50mL与0.25mol/L的硫酸60mL置于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从上图实验装置看,其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除此之外,装置中的一个明显错误是(2)为保证该实验成功该同学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图的碎纸条的作用在于_ 。(3)若改用60mL 0.25molL-1H2SO4和60mL 0.55molL-1NaOH溶液

10、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4)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 (从下列选出)。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5)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 (从下列选出)。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棒轻轻地搅动(6)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温度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平均值(t2t1)/H2SO4NaOH平均值126.226.026.129.5227.027.427.232.3325.9

11、25.925.929.2426.426.226.329.8近似认为0.55 mol/L NaOH溶液和0.25 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则中和热H_ ( 取小数点后一位)。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19(8分)(1)丙烷(C3H8)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气态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已知1 g丙烷完全燃烧放出50.45kJ的热量。丙烷在室温下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高炉冶铁过程中,甲烷在催化反应室中产生水煤气(CO和H2)还原氧化铁,有关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