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性检测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360490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耐药性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耐药性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耐药性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耐药性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耐药性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耐药性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耐药性检测(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菌耐药性监测 主要内容 一、抗生素的分类 二、抗生素的抗菌机制 三、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四、当前关注的细菌耐药问题 五、细菌耐药监测的意义 -内酰胺类(一) 青霉素类 窄谱青霉素类 耐酶青霉素类 广谱青霉素类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 一、抗生素的分类 -内酰胺类(二) 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 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呋新(钠、脂)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头孢他啶、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 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吡肟 -内酰胺类(三) -内酰胺-内酰胺酶抑制剂 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 氨苄西林/舒巴坦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克

2、拉维酸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 (舒普深) -内酰胺类(四) 其他-内酰胺类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单环-内酰胺类:氨曲南 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 培南 其他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 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 等 四环素类:四环素、米诺环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 星 磺胺类:新诺明 30S 50S 30S 50S 30S 50S 四氢叶酸二氢叶酸 抑制DNA合成 (喹诺酮类) 抑制细胞壁合成 (-内酰胺类、糖肽类) 影响叶酸代谢 (磺胺类) 影响蛋白质合成 全

3、过程 (氨基糖苷类) 30S亚基抑制 (四环素类) 50S亚基抑制 (大环内酯类) 影响膜通透性 (多粘菌素、两性霉素B) 二、抗生素的抗菌机制 中药抗菌中药抗菌 鱼腥草、野菊花、百花蛇舌草、龙胆草、黄连、 夏枯草 作用机制: 增强机体免疫力 本身具有抑菌活性 优势: 中药可以替代传统的西药抗生素,具有较大的开 发潜力。 三、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产生针对抗生素的灭活酶和钝化酶 抗生素作用的靶位改变 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 影响主动流出系统 细菌的耐药机制往往不是单个存在的 四、当前关注的耐药问题 革兰阳性菌: sMRSA,VRSA sVRE sPRSP 革兰阴性菌: s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

4、 s产AmpC的肠杆菌科细菌 s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金葡菌 青霉素耐药金葡菌 金葡菌耐药性的进化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 (MRSA) 万古霉素 90年代 万古霉素中度耐药金葡菌(VISA)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 1997 2002 万古霉素 耐药 金葡菌 二十世纪50年代 青霉素 甲氧西林 70年代 MRSA的耐药机制 MRSA的主要耐药机制是由染色体介 导产生低亲和力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 所致,mecA 基因是PBP2a的编码基因, MRSA几乎对所有的-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 药 。 目前首选万古霉素,但近年来万古霉素的 MIC值有“飘移”现象。 新

5、的治疗药物:利耐唑胺(斯沃) MRSA的用药原则 ESBLs的检测 ESBL(Extended-spectrum-lactamases ) 超广谱-内酰胺酶 主要的产酶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产酸克雷伯菌 检测方法 s双纸片协同试验 s表型确证试验 双纸片协同试验 三代头孢+酶抑制剂 表型确证试验 2008-2009年我院ESBLs检出率 大肠埃希菌 39.2(60/153) 肺炎克雷伯菌 17.9(15/84) 对ESBL细菌的药敏回报 耐药:青霉素类、头孢类(包括四代)、氨曲南 可能敏感:碳青霉烯类、 内酰胺/酶抑制剂、 头霉素类 ESBL细菌的用药原则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产ESBLs菌感 染的首选药物。但国内外已有报道指出,已 经分离出耐碳青霉烯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 克雷伯菌,这可能由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 广泛应用,造成其耐药菌株逐渐产生。 五、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意义 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滥用抗生素,延缓细菌 耐药性发生 有助于预防、控制和遏制本地的、地区的以及全国的耐药 性发生发展 帮助制定修订经验处理和标准化的用药指南,为修订国 家药典提供信息 为研制新的抗菌药物和改造老抗菌药物提供信息 The end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