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社会总供给与产业政策-医学资料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359662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9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章社会总供给与产业政策-医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8章社会总供给与产业政策-医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8章社会总供给与产业政策-医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8章社会总供给与产业政策-医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8章社会总供给与产业政策-医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章社会总供给与产业政策-医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社会总供给与产业政策-医学资料(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社会总供给与产业政策 社会供给是指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供给, 供给总量和结构分别取决于产品和劳务 的生产总量和结构,而产品和劳务的生 产总量和结构又分别取决于产业素质和 产业结构; 研究产业素质和产业结构对社会总供给 的决定关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产业政 策,促进供给总量的有效增长和供给结 构的优化,从而使供给总量和供给结构 能够更好地适应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的 变化。 本章所要讲授的重点问题 产业发展对社会总供给的决定 产业政策的含义与目标 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产业发展对社会总供给 的决定 产业是对国民经济按照一定的分工 原则,为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而划 分的从事产品和劳务生产经营的各 个

2、部门,是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同 类企业的集合体。 产业发展对社会总供给的决定作用 ,可以从产业素质和产业结构两个 方面来考察。 (一)产业素质对社会总供给 的决定作用 产业素质,就是产业系统的质量,其内 容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的合理化状态及产 业的技术水平; 产业素质决定着产业系统的产出水平和 社会供给水平; 产业素质越高,产业的劳动生产效率越 高,吸收社会资源的能量越大,从而能 够从规模扩张和效益提高两个方面促进 供给总量的增加。 浪费支撑的中国“奇迹” 南风窗2005(3)撰文: 20多年的改革 开放造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但这个增长 过度依赖资源消耗。2003年,中国GDP总量 达11万亿,

3、占全球GDP 的比重不到3%,而 同年消耗的钢材、水泥、煤炭、电分别占世界 消耗量的30%、40%、30%、13%;每增加 1美元GDP,中国所耗能源为世界平均量的3 倍、美国的4、7倍、德国的7、7倍、日本的 11、5倍。 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 但万元GDP用水量却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二)产业结构对社会总供给 的决定作用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类产 业的构成状况、比例关系及其内在 联系的总和; 各产业的构成状况和比例关系,是 产业结构的数量规定; 各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产业结 构的质量规定。 产业结构的优化决定着 供给结构的优化 产业是经营同类产品和劳务的企

4、业集合 体,因而产业结构决定着产品和劳务的 生产结构,进而决定着供给结构。 为了使供给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需求结 构的变化,就必须依据市场需求结构的 变化和资源禀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包括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 业结构合理化两个方面。 1、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低级 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演进的趋势或过程 。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经济 发展的进程中,产业结构演变表现出明 显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进的规律 。 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演进规律,可以从 三次产业演进、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 的演进两个方面来考察。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实质 产业结构高度化,意味着产业重心日

5、益从资源 产业、原材料产业向加工工业转移,而且加工 业本身也日益由初加工和简单加工向深加工和 复杂加工转化,使得产业发展在对资源依赖性 减弱的同时,对科学技术、高素质人才的依赖 性不断增强。 产业结构高度化,不仅使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 化方向发展,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而且使产业具有更高的附加价值和功能,创 造出更加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产品和劳务。 2、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部门之间比 例关系协调及各产业的发展与整个国民 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断标准为: 产业结构是否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 产业间比例关系是否协调; 产业间内在联系是否合理; 社会资源能

6、否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 。 二、产业政策的含义与目标 产业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内 在要求和一定时期的产业现状及变动趋 势,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通过优 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从而提高 供给总量的增长速度,并使供给总量和 结构能够有效地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要 求的政策手段和措施的总和。 产业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引导经济结 构优化的重要的经济政策。 产业政策调节的对象 产业政策调节的对象是产业结构和 产业组织,这是产业政策区别于其 他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也是产业 政策能够比其他经济政策更加深入 社会经济运行的内部结构,直接干 预产业间和产业内部资源配置的重 要原因。 产业政策的目标 不断

7、提高产业素质 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产业政策正是通过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和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进而促进供给总量 的增加和供给结构的优化,并使供给总 量和结构能够有效地适应需求总量和结 构的变化。 三、 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产业政策覆盖面宽,调整范围广,因而 内容也相当广泛,形成一个政策体系; 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产业结构政 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 业布局政策; 本章重点介绍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 政策。 (一)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是根据经济发展的 内在联系而揭示一定时期内产业结 构变化趋势及过程 ,并按照产业结 构的发展规律规定各产业部门在社 会经济发

8、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 提出协调产业结构内部比例关系及 保证产业结构顺利发展的政策措施 。 1、产业结构政策的目标 产业结构政策的目标是促进产业结构的 优化,即通过规划和指导产业发展目标 和结构格局,协调产业部门之间的关系 ,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使 产业结构决定的供给结构能够更好地适 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政策在产业政策体系中起主导 作用,其他产业政策都要以产业结构政 策所确定的目标为依据。 2、产业结构政策 的主要内容 制定产业结构政策,绝不是非常详细地 规划所有产业的发展规模,而是根据本 国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着重 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产业结构长期构想 对战略产业的

9、保护和扶持 对衰退产业的调整和援助 3、战略产业的选择 战略产业,是指对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 进程具有较大影响的产业,主要是指主 导产业、支柱产业和瓶颈产业。 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 特定的产业结构中,客观地居于主导地 位,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并能带动其他部 门增长的产业。 主导产业的选择是产业结构政策的重要 内容。 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 选择主导产业首先应明确选择的基 准,即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主 导产业。 综合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主导产 业的选择基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需求收入弹性基准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增长率与收入增 长率之比,通常用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来 表示。 需求收入

10、弹性基准,实际上反映的是产 业的市场潜在容量。 以需求收入弹性为基准,就是要选择那 些需求收入弹性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 (2)生产率上升基准 生产率上升基准中的生产率,是指综合 要数的生产率,是技术进步在产业发展 中作用的综合反映。 生产率上升基准实际上是一个技术进步 标准。 以生产率上升率为基准,就是要选择那 些生产率提高较快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 (3)产业关联度基准 产业关联度基准,就是根据产业间 联系的效应强度选择主导产业。 产业关联度基准,反映的是该产业 对其他产业带动的强弱程度。 以产业关联度为基准,就是要选择 那些对其他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 作为主导产业。 (4)过密环境基准

11、 过密环境基准,要求选择那些能提 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强化社会防止 和改善公害的能力,并具有扩充社 会资本能力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过密环境基准的着眼点,是经济的 长期发展与生态和社会之间的协调 。 (5)丰富劳动内容基准 丰富劳动内容基准,要求在选择主导产 业时,考虑经济发展能为劳动者提供舒 适、安全和稳定劳动场所的产业; 丰富劳动内容基准的提出,反映出社会 认识到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 成员的满意程度,是以人为本理念在主 导产业选择中的体现。 4、战略产业的 保护和扶持 产业结构政策对战略产业的基本政策倾 向是保护和扶持。 战略产业保护性的政策措施主要有:A 进口限制;B 关税保护;C

12、 限制外商投 资,等。 战略产业扶持性的政策措施主要有:A 税收优惠;B 融资优惠;C 财政补贴; D 政府特别采购,等。 (二)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 的内在要求,制定和干预产业市场结构 和市场行为,协调竞争与规模经济的矛 盾,以实现产业组织的合理化和高效化 的各种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这里所说的产业组织,是指提供同一或 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和劳务的同类企业 市场关系的集合体。 产业组织作为同类企业市场关系的集合 体,本质上反映的是同类企业间的竞争 和垄断关系。 1、产业组织政策 的目标和内容 产业组织政策的直接目标,是促进产业 组织形成有利于资源高效配置的有效竞 争态

13、势,即使产业组织处于既能保持产 业内企业间的适度竞争活力,又能获得 规模经济效益的合理化状态; 产业组织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维护合理 而适度的产业竞争秩序和实现产业规模 经济效益。 2、建立有效的 产业竞争秩序 市场竞争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革 新技术和降低成本的重要动力; 但过度的和不正当的竞争会损害社会经 济效益,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产业组织政策通过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和 防止垄断,形成一个既促进竞争有效展 开,又防止过度竞争的产业竞争秩序, 促进产业组织形式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 化配置。 (1)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主要从控制市场行 为入手,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其 主要内容

14、有: 禁止欺诈行为 禁止不正当的销售行为 禁止搭卖 禁止贸易限制 禁止、限制某些转售价格维持 其他禁止行为 (2)反对和阻止垄断 垄断是公平竞争的对立物。政府防止垄 断主要从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两个 方面进行: 控制市场结构。控制市场结构,使任何企业 都不能在市场结构中占有较高的份额; 控制市场行为。政府通过干预企业定价方式 、干预企业非价格竞争的程度反对压制竞争 对手等措施,以防止垄断。 3、实现产业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 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 扩大而出现的单位产 品成本下降,进而引 起产业收益递增的现 象。如右图所示。 最低点P所对应的生 产规模即为最佳经济 规模Q。 实现规模经济

15、的途径与措施 一般地说,各产业实现规模经济的 途径主要有两条:一事兼并;二是 联合。 实现产业规模经济的政策措施有: 借助经济杠杆促其上规模; 用立法规定产业规模起点标准: 通过行政手段鼓励企业兼并、联合。 4、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分工协 作中,特别是在保持产业内部活力和扩 大就业方面,具有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作 用; 但中小企业在与大企业的生产协作和市 场交易中,在劳动力、资本、技术、信 息等生产要素的占有方面,处于不利地 位,客观上要求政府产业政策的扶持。 政府促进中小企业 发展的政策措施 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其作用 在于改善中小企业在劳动力、资本、技 术、信息等方面的不利竞争条件,维护 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合法权益,促 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 有:劳动政策;金融政策;正当交易政 策;指导政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