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理血剂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353994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80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理血剂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第十二章理血剂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十二章理血剂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第十二章理血剂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第十二章理血剂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理血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理血剂(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理血剂 学习目的与要求: 1、熟悉理血剂的概说、分类及使 用注意。 2、掌握下列方剂: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咳血方 、小蓟饮子、槐花散、黄土汤。 3、熟悉下列方剂:桃核承气汤( 大黄 虫丸)、复元活血汤(七厘散 )、失笑散(活络效灵丹)、桂枝茯 苓丸、十灰散。 4、了解下列方剂:鳖甲煎丸。 一、定义 二、适用范围及分类 三、使用注意 四、现代药理研究 一、定义 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 化瘀或止血作用,用于治疗瘀血和出血 病证的方剂,统称理血剂。属“八法” 中的“消法”、“清法”等范畴。 二、适用范围及分类 理血剂是针对瘀血证或出血证而 设,分为活血祛瘀剂和止

2、血剂二类。 三、使用注意 其一,活血化瘀剂能促进血行,性多破 泄,逐瘀过猛,易于伤正,故在使用时常须 辅以扶正之品,使瘀消而不伤正,且对月经 过多者及孕妇均应慎用。其二,使用止血剂 时尤应辨明出血原因,审因论治,出血兼有 瘀滞者,止血药又应适当配伍活血化瘀之品 ,以防血止瘀留,血不归经,使出血加重或 反复不止。 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瘀血证与血液循 环和微循环障碍以及血液流变性异常有密 切关系。活血化瘀方药能改善和纠正血液 循环和微循环障碍以及血液流变性异常, 改善血流动力,对抗血栓形成,使瘀血证 病人血液的浓、粘、凝、聚状态得以减轻 和消除。此外,还具有抗炎、促进炎症的 局限化和吸收,修复损

3、伤组织,抑制胶原 的合成,促进增生的结缔组织软化吸收, 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第一节 活血祛瘀 活血祛瘀剂,主治蓄血及各种瘀血阻滞病证,如经闭、痛经、 干血痨、癥瘕、半身不遂、外伤瘀痛等。临床表现以刺痛痛有定处 ,舌紫黯,舌上有青紫斑或紫点,腹中等病变部位有肿块,疼痛拒 按,按之坚硬,固定不移为特点。常用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 川芎、赤芍、丹参等为主组成方剂。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故 常配柴胡、枳壳、乌药等理气药以行气活血,代表方如血府逐瘀汤 。血证病机又有寒热虚实之分,故遣药组方当有所侧重,如血瘀偏 寒者需配温经祛寒药如桂枝、吴茱萸等温经活血,代表方如温经汤 、生化汤;血瘀偏热又当配清热

4、凉血药如大黄、赤芍、丹皮等以清 热活血,代表方如桃核承气汤;水瘀互见则应加利水渗湿药如茯苓 、泽泻等,代表方如桂枝茯苓丸等;正气亏虚而瘀血阻滞者配伍补 虚药如人参、黄芪、阿胶等,代表方如补阳还五汤;若跌仆损伤者 ,须配伍活血理伤的穿山甲、天花粉等,代表方如复元活血汤。 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 桃核承气汤 血蓄下焦 瘀热互结 逐 瘀 泻 热 桃仁活血破瘀 大黄下瘀泻热 芒硝泻热软坚 以助大黄 桂枝通行血脉,防寒凉凝血 甘草护胃安中,缓诸药峻烈 下焦蓄血证下焦蓄血证 君 臣 佐使 桃核承气汤 配伍特点: 化瘀攻下,邪有去路; 寒热并用,清中寓温。 辨证要点: 少腹急结或疼痛,小便自利,脉涩。 下焦蓄血

5、的代表方,常用方。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血府逐瘀汤病机、主治 胸 中 血 瘀 兼肝郁气滞 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 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 急 燥易怒,入暮潮热 唇暗或两目暗黑,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 紧 血府逐瘀汤功用、组成 行气止痛 活血袪瘀 主要 次要 桃、红、芎、芍 当归 川牛膝 柴胡、枳壳 桔梗 生地 甘草 血府逐瘀汤方义分析 桃红四物汤(赤芍 、生地 )活血化瘀而养血 四逆散(枳壳)行气活血而疏肝 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 合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 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 血府逐瘀汤 配伍特点:气血同治、活中寓养、升降并用 辨证要

6、点: 胸痛固定、刺痛、舌黯红、脉涩。 血瘀胸中的常用方、代表方。 方 名相 同 不 同 方 意 功 效主 治 血府逐瘀汤 1.多以:当归、 赤芍、川芎、 桃仁、红花 为基础组成 2.均有活血祛 瘀止痛作用 3均治血瘀所 致诸证,症见 疼痛如刺,固 定不移,舌黯 有瘀斑,脉涩 桔梗 枳壳 行气开胸 柴胡 牛膝:引血下行 宣通胸胁气 滞,引血下 行功效好 胸中血瘀血行不畅之胸 痛、头痛、日久不愈痛 如针刺,而有定处 通窍活血汤 麝香 老葱 活血通窍 作用较强 瘀阻头面的头痛昏晕或 耳聋,脱发,面色青紫,或 酒渣鼻、妇女干血痨 膈下逐瘀汤 香附 乌药 枳壳 元胡 行气止痛 作用大 瘀血结于膈下两胁及

7、腹部胀 痛,有积块或小儿痞块肚腹 疼痛 少腹逐瘀汤 小茴 官桂 温通下焦 干姜 温经止痛 作用较优 血瘀少腹积块月经不调痛经 身痛逐瘀汤 秦艽 羌活 通络宣痹 地龙 通痹止痛 力强 瘀血痹阻于经络肢体痹痛, 关节疼痛 疏肝行气 开窍通阳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汤 中风后遗证 元气亏虚 不能固摄 气虚 血瘀 脉络瘀阻 筋脉失养 小便频数 遗尿不禁 苔白脉缓 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 语言蹇涩 口角流涎 补阳还五汤方义分析 补气 生黄芪 重用 归尾 活血 桃、红、芎、芍 通络 地龙 君 臣 佐 配伍特点: 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使气旺则血行, 活血而不伤正。 证治要点: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8、,苔白、脉缓或脉弱 中风后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者常用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 临床应用: 本方常用于气虚血瘀之中风后遗症的 治疗,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 或脉细弱无力为辨证要点。 使用注意: 本方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愈后还应继 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复元活血汤 医学发明 复元活血汤 外 伤 瘀留胁下 局部疼痛、青紫 可伴情志症状 治法:活血袪瘀,疏肝通络 复元活血汤组成 甘 草 天花粉 当 归 穿山甲 红 花 桃 仁 柴 胡 大 黄 君臣佐使 本方的组成可趣记为:将军(大黄)穿山, 桃花(粉)红,柴草贵(归)。 复元活血汤方义分析 大黄重用酒制荡涤留瘀败血,并引瘀血下行

9、 柴胡疏肝行气,使气行血畅,并引诸药直达病所 两药合用,一升一降,以攻散胁下之瘀滞,为君 桃仁酒制、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穿山甲破瘀通络,消肿散结,共为臣药 当归补血活血 天花粉既能入血分消瘀血而续绝伤, 又能清热散结消肿,共为佐药 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加酒煎药以增强活血通络之力 复元活血汤 配伍特点:升降同施,活中寓养 煎服法:粗末再煎法、酒水同煮法 粗末再煎法、酒水同煮法 使用注意:服药后以利为度,不必尽剂,服药后以利为度,不必尽剂, 以免损伤正气。以免损伤正气。 温 经 汤 金匮要略 温 经 汤病机、主治 瘀血阻滞 冲任虚寒 崩漏 月经不调 闭经 痛经 不孕 傍晚发热 手

10、心烦热 唇口干燥 温经汤功用组成 养血祛瘀 温经散寒 吴萸 桂枝 当归 川芎 阿胶 麦冬 白芍 丹皮 人参 生姜 半夏 甘草 君 臣 佐 使 温经汤方义分析 吴茱萸、桂枝、生姜温经散寒 当归、川芎、芍药活血养血 丹皮凉血散瘀 阿胶、麦冬养阴润燥,兼清虚热 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血之源, 并达统血之用 半夏通降胃气而散结,有助于祛瘀调经 温经汤 配伍特点: 一是方中温清补消并用,但以温经补养为主 。二是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相配,能使全方 温而不燥,刚柔相济,以成温养化瘀之剂。 辨证要点: 月经不调,小腹冷痛,时发烦热,舌黯红, 脉细涩。 妇科调经常用方 生 化 汤 傅青主女科 生化汤病机、

11、主治 血虚寒凝 瘀阻胞宫 恶露不行 小腹冷痛 生化汤功用组成 温经止痛 化瘀生新 当归 川芎 桃仁 炮姜 黄酒 童便 甘草 君 臣 佐 使 生化汤方义分析 重用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 川芎活血行气 桃仁活血祛瘀 炮姜温经止痛 甘草调和诸药 黄酒温通血脉,以助药力 童便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 生化汤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妇女产后常用方剂。以产后 恶露不行,小腹冷痛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若腹痛不甚者,可减去桃仁;若瘀 块留滞,腹痛甚者,可加蒲黄、五灵脂、延胡 索以祛瘀止痛;若小腹冷痛甚者,可加肉桂以 温经散寒。 使用注意 本方药性偏温,若产后血热而有瘀 滞者,则非本方所宜。 失 笑 散 太平惠民

12、和剂局方 组成五灵脂酒研,淘去沙土 蒲黄炒香, 各二钱(各6g) 用法先用酽醋调二钱,熬成膏,入水一盏 ,煎七分,食前热服。(现代用法:共为细 末,每服6g,用黄酒或醋冲服,亦可每日取 8-12g,用纱布包煎,作汤剂服)。 功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瘀血停滞证。心腹刺痛,或产后恶露 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 方解 方中五灵脂苦咸甘温,入肝经血分,功 擅通利血脉,散瘀止痛;蒲黄甘平,行血消瘀, 炒用并能止血,二者相须为用,为化瘀散结止痛 的常用组合。调以米醋,或用黄酒冲服,乃取其 活血脉、行药力、化瘀血,以加强五灵脂、蒲黄 活血止痛之功,且制五灵脂气味之腥燥。诸药合 用,药简力专,共奏

13、祛瘀止痛,推陈出新之功, 使瘀血得去,脉道通畅,则诸症自解。前人运用 本方,患者每于不觉中,诸症悉除,不禁欣然而 笑,故名“失笑”。 桂枝茯苓丸 金匮要略 桂枝茯苓丸方义分析 桂枝温通血脉以行瘀滞 桃仁活血祛瘀,助君以化瘀消癥 丹皮、芍药既能活血散瘀, 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 芍药并能缓急止痛 茯苓渗湿祛痰,以助消癥; 健脾益胃,扶助正气。 白蜜为丸取其缓和诸药破泄之力 桂枝茯苓丸配伍特点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既用桂枝以温通 血脉,又佐丹皮、芍药以凉血散瘀,寒温 并用,则无耗伤阴血之弊。二为漏下之症 ,采用行血之法,体现通因通用之法,俾 癥块得消,血行常道,则出血得止。 桂枝茯苓丸 辨证

14、要点:少腹有癥块,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 使用注意:本方用于妊娠而有瘀血癥块者,用量宜 轻,只能渐消缓散,不可峻攻猛破,若攻之过急, 则易伤胎元。 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瘀阻胞宫证。腹痛拒按,或漏下不止,血 色紫黑晦暗,或妊娠胎动不安等 鳖 甲 煎 丸 金匮要略 组成鳖甲90g,炙 乌扇烧 黄芩 鼠妇熬 干姜 大黄 桂枝 石韦去毛 厚朴 紫葳 阿胶各22.5g 柴胡 蜣 螂熬 各45g 芍药 牡丹去心 庶 虫虫熬 ,各37g 蜂 窠炙,30g 赤硝90g 桃仁 瞿麦各15g 人参 半夏 葶 苈各7.5g 用法上二十三味,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 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

15、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 ,内诸药,煎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 现代用法:除硝石、鳖甲胶、阿胶外,20味烘干碎断,加 黄酒600g拌匀,加盖封闭,隔水炖至酒尽药熟,干燥,与 硝石等三味混合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3g。每次 服1-2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软坚消癥。 主治疟母、癥瘕。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 (或硬)成 块,结成疟母;以及癥瘕结于胁下,推之不移,腹中疼痛 ,肌肉消瘦,饮食减少,时有寒热,女子月经闭止等。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疟母、癥瘕之常用方。临床应 用以癥瘕结于胁下,推之不移,腹中疼痛,肌肉消瘦,饮 食减少,时有寒热,女子月经闭止等为辨证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