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生物工程与技术课程复 习 生物技术的定义 (1)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 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体作为反应器, 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 的技术 (2)即生物工程,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 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 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 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 需的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中药生物技术的含义 • 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 术手段和其他学科的科学原理,针对中药和天 然药物及其活性成分研究、开发和生产中存在 的具体问题,按照预先的设计,进行生物体改 造或生物原料加工,使其符合中药现代化和产 业化的一门科学技术 • 利用生物技术的基本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中药 和天然药物及其活性成分 中药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 • 基因工程 • 发酵工程 • 细胞工程 • 蛋白质工程与酶工程 • 抗体工程和组织工程 • 一、生物技术在高质量中药原料的研究和生 产以及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有巨大的 应用潜力 1.中药基因研究是中药资源保护、种植和 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建立珍稀濒危中药材的基因库;高抗性的转基因药 用植物;选育优良品种;道地性药材遗传特征分析 中药生物技术发展概况 抗除草剂大豆 样品比较(左为普通棉花, 右为兔毛转基因棉花) 2.细胞工程技术为中药和天然药物人工资源 的开发提供了有效途径 药物植物的快速繁殖、脱病毒 大规模培养技术 克隆技术,虎、穿山甲等 3.发酵工程技术为现代中药的生产提供了重 要手段 冬虫夏草菌发酵生产的菌丝体及产物 紫杉醇: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技术 4.蛋白质工程和酶工程为中药和天然药物活性 成分生产提供了最佳技术手段之一 人参皂苷的转化 二、生物技术为提高中药和天然药物品质评 价水平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 基因鉴别技术为中药材品种鉴定提供了新手段 三、生物技术为中药和天然药物新药研究与 开发提供了新的工具和途径 1.生物芯片 2.生物转化和生物组合化学 第一篇 基因工程技术 与中药研究 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 • 分子生物学是对生物 大分子进行结构和功 能研究的一门科学。
• 主要是核酸生物学 •核酸的种类 •DNA 脱氧核糖核酸 •RNA 核糖核酸 •组成核酸链的单体 •DNA和RNA链的形成 •DNA和RNA链的区别 DNA的结构 • 一级结构 • 二级结构 • 三级结构 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一 5’5’ 3’3’方向的判断方向的判断 B-DNA、A-DNA、Z-DNA等 •DNA双螺旋结构 •DNA超螺旋结构 DNA的功能 DNA携带两类不同的遗传信息: 一类是负责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信息; 二类是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信息 RNA的功能 • rRNA 是构成核糖体的骨架 • tRNA 转动氨基酸 • mRNA 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种类非常多,每一种的含量非常低 3’端有poly(A)尾巴,5’端有m7G帽子 • DNA的生物学特性 变性 复性 DNA分子的变性 原核生物基因原核生物基因 原核生物基因特征原核生物基因特征 1.操纵子结构; 2.蛋白质基因单拷贝; 3.RNA基因多拷贝; 4.结构基因是连续的,没内含子; 5.大部分DNA用于编码蛋白质; 6.重复序列少. 植物细胞中DNA的提取 一般步骤: (一)材料的预处理 (二)提取 (三)杂质的去除 提取 1.CTAB法原理 可破坏细胞膜使DNA释放到缓冲液中; 可保护DNA免受内源性核酸酶的降解; 可与核酸形成复合物,在高盐溶液中可 溶并且很稳定,降低盐的浓度可使之沉淀 出来; 用乙醇可将复合物分离开来,核酸沉淀 下来,CTAB溶于乙醇中。
• CTAB法提取步骤 加入10%CTAB提取液进行提取 离心分离复合物沉淀 溶于高盐溶液中 乙醇沉淀DNA • 基因工程:指在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病 毒、质粒或其他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 质的新组合,并使之参入到原先没有这 类分子的宿主细胞内,能持续稳定地繁 殖和表达外源DNA 基因工程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 获得目的基因;(切) • 构建重组DNA分子;(接) • 转化重组DNA分子;(转) • 扩增重组DNA分子;(增) • 筛选阳性重组克隆;(筛) • 提取扩增的目的基因; •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入宿 主细胞,实现目的多肽或蛋 白的表达 分子克隆分子克隆 基因工程常用工具酶 • 限制性内切酶(切); • DNA连接酶(接); • DNA聚合酶 限制性内切酶 • 是一类能识别和切割双链DNA分子中特定 碱基序列的核酸水解酶 • 通过切割DNA分子,对含有特定基因的片 段进行分离、分析 • 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为Ⅱ型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 用于将两段乃至数段DNA拼接起来的酶称 为DNA连接酶 • 它能催化5’磷酸基与3’羟基之间形成磷 酸二酯键。
• T4DNA连接酶:来自T4噬菌体,作用底物 必须是双链DNA,既可连接匹配的粘性末 端,也可连接平末端,最常用 DNA聚合酶 • 以DNA或RNA为模板,催化dNTP连续加到双 链DNA引物链3’-OH末端,合成与模板互 补的DNA • Taq DNA聚合酶:DNA测序和PCR反应 •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全酶)Ⅰ及其大片 段(Klenow片段) 基因克隆载体 • 基因克隆载体:指在特定系统中能自我复制的 DNA分子 • 所分离的外源DNA一般并不带有复制控制系统及 在新的受体细胞中实现功能表达所需的调控系 统 • 克隆载体:以繁殖DNA片断为目的的载体 • 表达载体:用来将克隆的外源基因在寄主细胞 内表达成蛋白质的载体 克隆载体 • 必备条件: 复制原点; 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 筛选标记; 拷贝数多; 易与寄主DNA分开 克隆载体 • 质粒载体: 以细菌质粒(细菌细胞内一类独立于染色体而 能自我复制的环状双螺旋小分子DNA)的各种元 件为基础组建而成的基因工程载体 质粒载体pBR322图谱 • 表达载体的必须元件: 复制原点; 合适的酶切位点; 强的且能被寄主的RNA聚合酶识别的启动子; 强的转录终止序列; 所产生的mRNA要有AUG和S-D序列。
基因表达载体 表达载体 • 分胞内表达和分泌表达载体 • 原核细胞表达载体和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 融合型表达载体和非融合型表达载体 目的基因的获得 • PCR方法 • 自基因组文库中分离 • 化学合成法 • 限制酶法(鸟枪法) • 物理分离法 PCR方法 •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基本原理: 变性、 退火、 延伸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体外连接 • 粘末端DNA片断的连接 • 平末端DNA片断的连接 • 粘平末端DNA片段连接 重组基因转入受体细胞 • 将重组质粒DNA转入受体细胞称为转化 • 将重组分子引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有:转化、转 导、转染、杂交、细胞融合、脂质体介导转移 、显微注射法、电穿孔法等 重组体的克隆与筛选 • 克隆:无性繁殖 • 筛选方法: 直接筛选和间接筛选 1.遗传学直接筛选:利用可选择的遗传表型和功能进 行筛选,如抗药性、营养缺陷型 2.间接法:根据分子生物学特性 遗传学直接筛选可靠性较差,可作为初筛;分子生物 学的间接法可靠性强,可作为最后鉴定 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和调控 • 外源基因表达是指利用被克隆入某一种载体的 目的基因产生蛋白质的过程。
• 表达过程包括转录、翻译、后加工等 • 每个步骤都是在各调节因子控制下完成的 • 原核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较易; 真核基因可在真核细胞或原核细胞中表达 DNA分子标记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 • 由于同种生物具有相同的DNA序列,不同 种生物具有不同的DNA序列,可以依据 DNA序列的差异来鉴定生物物种 遗传多样性与DNA多态性 • DNA多态性是指染色体等位基因中核苷酸 排列顺序的差异 • 等位基因:染色体同一位点处可决定某一遗传性状 的几个基因; • 生物遗传多样性是DNA多态性的结果 • DNA多态性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基因突变:A.有利突变 B.中性突变 C.不利突变 DNA分子标记技术 • 分子标记:指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 种差异特征的DNA片段,它直接反映基因组DNA间的差 异 广义:可遗传的并可检测的DNA序列或蛋白质; 狭义:DNA分子标记 • 可分为三类: (1)基于分子杂交的分子标记技术; (2)基于PCR的分子标记; (3)DNA序列测定 DNA分子标记 用于生药鉴定的优点 • 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微量、便捷、准确 等特点; • 适合于近缘品种、易混淆品种、珍稀品种 、动物药材、破碎药材、陈旧药材、腐烂 药材及植物模式标本、中药出土标本、古 化石标本等 RFLP技术 •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 限制性内切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 由于不同物种基因组内限制性酶切位点的 不同造成酶切后DNA片段长度发生变化, 限制性片段的长度在不同个体间呈多态性 现象,即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DNA多态性产生的方式 • 基因点突变,造成原有切点消失或产生新 的切点; • 结构重排: (1)缺失、倒位或插入等引起的DNA顺序的突变; (2)多个串联重复顺序组成的高变区,由于重复顺 序的拷贝数不同造成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在基因组中 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
RFLP基本步骤 • 靶DNA的制备; • 核酸探针的标记 • 杂交显示 第二篇 发酵技术及其在中药 研究中的应用 一.发酵与发酵工 程 1.发酵 早期:酵母菌作用于果汁或麦芽 汁产生气泡的现象,或者指酒的生产过 程 生化学: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的 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 现代发酵: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 动来制造产品的过程 1. 2.发酵工程 又称微生物工程,发酵技术,是将微 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的基本 原理有机结合,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转 化功能,获得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 发酵工程是“研究利用微生物的工 业,即微生物参与的工艺过程” 三.发酵工程的内容和特点 1.发酵工程的内容 发 酵 工 程 上游工程 发酵工程 下游工程 菌种选育、最适发酵条 件、培养基的筛选 培养基制备和灭菌,发酵罐、管 路的灭菌,无菌空气的供给,种 子培养,生产培养及控制,补料 产品的分离纯化 2.发酵工程的特点 ① 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 ② 微生物生长繁殖迅速,发酵周期短; ③ 发酵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④ 反应以微生物的自动调控方式进行; ⑤ 易产生高分子化合物及对其转化; ⑥ 可对菌种进行改良; ⑦ 可大量生产新的活性物质。
四.微生物发酵类型 1.微生物菌体发酵 目的:获得微生物菌体细胞 酵母和藻类、担子菌, 苏云金芽杆菌、疫苗等 特点:细胞的生长与产物积累成 平行 关系,生长稳定期产量最高 2.微生物酶发酵 目的:获得酶制剂和酶调节剂 青霉素酰化酶、糖苷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氨肽酶抑制剂 特点:需要诱导作用,或遭受阻遏、抑 制等调控作用的影响,在菌种选育、培养 基配制以及发酵条件等方面需给予注意 3.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