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52152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说明:1.本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2.答题前,请将考试号、姓名等内容填涂到答题卡上。3.答案请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4.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北京时间 2018 年11月20日7时40分,我国成功发射试验六号卫星,卫星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运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 进入轨道后的试验六号卫星所在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地月系 D. 河外星系2. 当试验六号卫星向地面传送信息受

2、到干扰时,最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 电离层受到扰动 B. 地球磁场更稳定 C. 中纬度极光多发 D. 太阳辐射能减弱【答案】1. C 2. A【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该卫星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运动,因此,该卫星与月球一样属于地球的卫星,属于地月系,选C。【2题详解】卫星向地面传送信息需要借助电离层传输,但由于太阳活动发出的带电粒子流可能会干扰电离层,从而可能会使卫星向地球传递信息时受到干扰,选A。【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电离层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强烈干扰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各类无线电通信产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2、干扰地球磁场当太

3、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针剧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现象。3、产生极光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从而出现美丽的极光。4、自然灾害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水旱灾害等。危地马拉当地时间 2018 年 11 月 19 日凌晨,富埃戈火山再次喷发。图甲为富埃戈火山图,图乙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圈层A. II B. III C. IV D. V4. 关于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圈层 I 越向下密度越小 B. 圈层 II 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 圈

4、层 III 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D. 圈层 IV 和圈层 V 物质均为固态【答案】3. C 4. B【解析】【3题详解】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软流层,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中,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的IV中,据此选C。【4题详解】根据图示,圈层 I 为大气层,越向下密度越越大;圈层 II 是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圈层 III 为地壳,地壳由各类岩石组成,地壳厚度不均;圈层 V 为地核,地核的外核部分,横波不能通过,据此推测其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据此分析选B。【点睛】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5、(1) 大气圈-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近地面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悬浮物组成,其主要成分是N、O,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 水圈-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由气态水、固态水和液态水组成,根据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并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3) 生物圈-是渗透于其他圈层的。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顶部,其中生物是这里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图甲、图乙、图丙为三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5. 图甲所示地貌名称是A. 雅丹地貌 B. 黄土地貌 C. 喀斯特地貌 D. 丹霞地貌6. 图乙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 流水侵

6、蚀 B. 流水沉积 C. 海水侵蚀 D. 海水沉积7. 图丙所示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 奇峰林立 B. 冰川广布 C. 沟壑纵横 D. 地势坦荡【答案】5. A 6. C 7. A【解析】【5题详解】据图示,图甲中有大量独立而残存的小丘,且景观所在地有明显的干旱环境特点,属于雅丹地貌,选A。【6题详解】图乙所示地貌为海蚀崖,是由海浪侵蚀形成的,选C。【7题详解】图丙所示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其特点是奇峰林立,峰林、峰丛、溶洞广布,多地下暗河,景色秀美,选A。【点睛】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 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

7、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西北地区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沉积作用冰川沉积

8、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8. 甲层大气A. 赤道地区厚度最大B. 臭氧密度较大C.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D.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9. 乙层大气对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有天气复杂多样 人类天然屏障适合飞机飞行 影响无线电波A. B. C. D. 【答案】8. A 9

9、. C【解析】【8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甲层大气为对流层,其厚度因纬度而不同,赤道地区厚度最大,两极地区最薄。甲层臭氧较少,乙层为平流层,臭氧密度较大;甲层空气下热上冷,大气以垂直运动为主;其热量主要来自近地面,故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据此分析选A。【9题详解】乙层大气为平流层,该层大气稀薄,水汽、尘埃杂质等都较少,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该层有臭氧,臭氧可以吸收大量紫外线,是人类天然屏障;该层对无线电波影响不大,据此分析正确,选C。【点睛】大气垂直分层是: 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连云港市 2018 年 12 月 15 日、16 日天气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0. 使近地面大气

10、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 B. C. D. 11. 与15日相比,16日气温日较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减弱,增强 B. 减弱,增强 C. 增强,减弱 D. 增强,减弱【答案】10. B 11. C【解析】【10题详解】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经大气的削弱作用后传到地面,地面吸收热量后以地面辐射形式放散热量,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升温,据此结合图示,为太阳辐射,为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选B。【11题详解】与15日的多云天气相比,16日为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高;晚上,云量少,大气逆辐射较弱,气温较低

11、,故16日比15日的气温日较差大,选C。【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后会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会增温,之后以红外线长波辐射形式向外辐散热量,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后大气会以大气辐射的形式放散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可以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被称为大气逆辐射,这个过程被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其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与云量呈正相关。日光温室结构多样,为了使作物能够更好的生长,通风换气和湿度调节成为主要环节。图甲为我国北方某日光温室示意图。读图回

12、答下列各题。12. 日光温室中的作物质量难以优质的原因是A. 太阳光照强 B. 土壤肥力差 C. 水热条件差 D. 昼夜温差小13. 当通风口打开换气时A. 上通风口以出风为主,下通风口以进风为主B. 上通风口以进风为主,下通风口以进风为主C. 上通风口以进风为主,下通风口以出风为主D. 上通风口以出风为主,下通风口以出风为主【答案】12. D 13. A【解析】【12题详解】日光温室与露天环境相比,昼夜温差小,导致作物的有机质消耗较多,质量难以优质。与露天环境相比,日光温室的太阳光照较弱,但土壤肥力较高,水热条件较好。据此分析选D。【13题详解】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外边进来的是冷空气,走

13、下通风口。当通风口打开换气时,上通风口、复合墙体、下通风口之间形成顺时针的环流,也就是上通风口以出风为主,下通风口以进风为主,选A。【点睛】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近地面受热区域为上升气流,对应低压;近地面受冷区域为下沉气流,对应高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风总是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4. 在图示气压场中,当空气质点受力平衡时,正确表示地转偏向力的箭头是A. a B. bC. c D. d15. 在空气质点运动过程中A.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始终垂直B. 地转偏向力和风向始终平行C. 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始终垂直D.

14、水平气压梯度力和等压线的夹角为锐角【答案】14. B 15. C【解析】【14题详解】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气压梯度力总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总是与运动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据此结合图示,正确表示地转偏向力的箭头是b,选B。【15题详解】在空气质点运动过程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不变,总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向总是和地转偏向力始终垂直;摩擦力总是和风向相反,故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始终垂直;水平气压梯度力和等压线的夹角为直角。据此分析选C。【点睛】风的受力分析要点: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产生偏向的是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风向相反。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而不影响风速,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台风“山竹”2018 年 9 月 16 日在广东海宴镇登陆。图为台风“山竹”登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6. 台风“山竹”到达海宴镇后继续西进,受其影响 玉林风速减弱 风向偏南气压降低 雨势增强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