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52091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辉南县第一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英国首相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遍布全球的问题。”这表明当时大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A. 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B. 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C. 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D. 争夺亚洲市场和殖民地【答案】B【解析】据材料“1898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遍布全球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焦点是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故B项正确;“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说法没有突出世界性和全球性

2、,故A项错误;“争夺非洲市场”说法过于片面,故C项错误;“争夺亚洲市场”说法也过于片面,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是遍布全球的问题”,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焦点入手,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正确的是: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一战”的爆发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A. B. C. D. 【答案】A【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属于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排除,其它均是正确表述

3、,A正确。3.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之处是A. 都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B. 战前都建立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C. 北非地区都成为战争的主战场D. 都使西欧国家遭受到严重削弱【答案】D【解析】【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A错误;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存在两大对立的政治军事集团,一战前有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二战前德意日组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即轴心国集团,二战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B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是苏德战场,C错误;两次世界大战都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削弱了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地位,故D正确。4.

4、有人指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形成这个观点的依据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B.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C.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D.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用排除法较好,一战的主要战场是在欧洲,但也涉及到其他地方,如日本宣战后,进攻中国山东,攫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故B项错误;一战后期,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先后宣战,因此实际交战国不仅仅是欧洲国家,故C项错误;一战削弱了欧洲帝国主义的力量

5、,但不能称之为毁灭性打击,故D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因而称之为“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故A项正确。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5.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 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B. “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C. 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D. 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答案】B【解析】马恩河战役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德国没有实现自己的战略计划,所以说已经输掉了战争,并不是因为英法比军队的战斗力

6、强,排除A;马恩河战役使德国占领巴黎的计划落败,西方战线陷入对峙相持阶段,德国不得不面临两线作战的境地,故而小毛奇说已经输掉了战争,故选B;俄国军队在东线的进攻很快被德军制止,并没有对西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排除C;.战争主动权的转移是凡尔登战役以后,排除D。6.圣诞快乐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英三国士兵在圣诞之夜宣布停战的故事。回顾战争,在欧洲战场上,其重心转移的顺序是A. 南线东线西线B. 西线东线西线C. 东线西线东线D. 东线南线东线【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开始,战争的重心是在西线,在西线进入阵地对峙,以后战争的重点转向东线,在俄国退出一战以后,

7、战争的重点又重新转到西线。因此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史实,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7.“这场战役使德国企图一举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再次遭受挫折,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这场战役”是指A. 马恩河战役B. 索姆河战役C. 日德兰战役D. 凡尔登战役【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可以看出”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德国发动的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战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马恩河战役宣告德国“速战速决”战略计划的破产,但德国的军事进攻并

8、未被遏制,战争主动权尚未出现转移,与题意不符;B选项错误,索姆河战役是英、法联军发动的战役,战争主动权已经掌握在协约国手中;C选项错误,日德兰海战是英国海军和德国海军之间进行战役,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8.一战中,同盟国战败的原因不包括A. 战争的非正义性质B. 美国的参战C. 协约国的经济实力更强D. 同盟国始终两面作战【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于双方而言都毫无正义可言。A选项不是同盟国战败的原因,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是美国的参战,协约国的经济实力更强,同盟国始终两面作战等因素造成,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9.下列事件发

9、生在1917年的有美国对德宣战中国向同盟国宣战俄国退出帝国主义大战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美国在1917年4月向德国宣战,1917年北洋政府向德国宣战,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签订条约,退出一战,是爆发的直接原因,发生在1916年2月,故答案选A项。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10.1918年2月英国下议院一反四年前的敌视态度,

10、以385票赞成55票反对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给予30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这表明A. 战争改变了社会结构B. 战争在客观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C. 战争促进了科技进步D. 妇女的重要作用在战争中被逐渐发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反映的是妇女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终于赢得了政治权力,这说明了英国的政治体制逐渐完善,结合具体时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段,战争中妇女扛起了责任,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20世纪的和平与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女权的提升11.从全球的观点来看,其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开启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进程。这一进程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

11、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材料评述的是A. 第二次工业革命B. 第一次世界大战C. 俄国二月革命D. 巴黎和会【答案】B【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故选B;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排除A;俄国二月革命只限于俄国,排除C;巴黎和会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排除D。12.一战对人类历史进程最重要的影响是A. 德意志帝国崩溃B. 英法遭受重创C. 美日崛起D. 十月革命胜利【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对

12、人类历史进程最重要的影响”是十月革命。因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因此D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但不是对人类历史进程最重要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奥地利官员理查德写道:“过去的阿尔萨斯-洛林,现在已经回到了它法兰西祖国的怀抱中了。但是许许多多的新阿尔萨斯-洛林被人为地在东欧制造出来,滋养着民族仇恨和准备着新的战争。战前,欧洲有六大强国,组成协约国和同盟国两个集团。这两个集团曾是相互平衡的,只要它们情愿,就可以保证和平。”这一言论意在说明A. 协约国和同盟

13、国的建立更能保证和平B. 战胜国按照自己利益的需要制造新的民族矛盾C. 民族自决原则并未在东欧国家实行D.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的要求为新的战争埋下种子【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过去的阿尔萨斯-洛林,现在已经回到了它法兰西祖国的怀抱中了。但是许许多多的新阿尔萨斯-洛林被人为地在东欧制造出来,滋养着民族仇恨和准备着新的战争。战前,欧洲有六大强国,组成协约国和同盟国两个集团。这两个集团曾是相互平衡的,只要它们情愿,就可以保证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战胜国为自己利益制造新的矛盾,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不能保证和平;C选项错误,

14、一战后中、东欧和巴尔干地区出现了一批新独立的国家,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了实行;D选项错误,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为新的战争埋下了种子,不只是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4.第-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固然是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变革的一大特色,但此民族主义决非排他性的、狭隘的,而是建立在中国人希望加入国际社会作为平等一员的强烈愿望的基石之上,是中国重新定位自己及世界之思考的结晶。”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 力图树立全新与平等的国家形象B. 已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C. 能与各战胜国平等分享胜利果实D. 能客观理性地认识国际形势【答案】A【解析】从材料“民族主义决非

15、排他性的、狭隘的”“希望加入国际社会作为平等一员的强烈愿望的基石之上,是中国重新定位自己及世界之思考的结晶”表明一战使中国人也彻底走出“天朝大国”天下唯我独尊的封闭心态,中国力图寻找一个新的国家认同及形象,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错在“已获得”“高度认可”;C项错误,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失败;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对世界的认识,故D项排除。点睛:关键是材料“民族主义决非排他性的、狭隘的”“希望加入国际社会作为平等一员的强烈愿望的基石之上,是中国重新定位自己及世界之思考的结晶”。15.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是指A. 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B.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C. 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D.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