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52036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科试卷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三第116课。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不折叠。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2、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A强调法治B重视教育 C强调德性修养D人性本善2.孔孟克服了商周天命观的神秘化倾向,在对天神“敬而远之”的前提下,从“人”出发来理解政治生活;汉代有人把孔子说成是通过去、知未来的“神圣”,把六经变成神学经典。这一变化A.推动儒学不断发展完善 B. 深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C.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D. 背离了先秦儒学人文方向3.表1 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史料历史材料出处其(刘贺)天资喜由乱亡(无),终不见仁义荒淫迷惑,失皇帝礼仪,乱汉制度。汉书武五子传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刘

3、贺),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汉书儒林传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包括悼亡赋易经礼记孝经医书论语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据此可知A.刘贺昏庸无道不重礼制 B.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C.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 D.儒学思想注重民间传播4.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 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D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5.唐宪宗曾将法门寺佛骨迎入宫中供养,韩愈认为“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

4、之义”,要求皇帝“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同时他认为道教“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材料反映了韩愈A. 主张重振儒学正统地位 B.迎合君主专制集权需求C. 吸收融合佛教道教思想 D.论证伦理秩序的合法性6.1993年出土的唐虞之道竹简,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物,文章赞颂“禅而不传”的“唐虞之道”,着重叙述舜知命修身及其仁、义、孝、悌的品德,主张“爱亲尊贤”。据此可知,唐虞之道A.深受“三纲五常”影响 B.适应了后世统治者需求C.代表新兴地主阶层利益 D.与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7.在唐代,“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的吴道子在画界的地位要高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5、的王维,至北宋中期,王维在画界地位被越抬越高。这一变化是因为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 宋代文人阶层的不断壮大C.市井文化日益繁荣 D. 不同时代产生了不同绘画技法8.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宋以后,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A. 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B. 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的普及C. 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D. 民族融合推动了民间信仰变革9.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 据此可知

6、,顾炎武A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B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C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D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10.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学校系统,它表明层级中央郡国县乡聚官学太常太学学校庠序私学精舍书馆A. 完整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B. 进入官学成为入仕唯一途径C. 儒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D. 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打破11.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这说明()A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B文学平民化、世俗化趋势C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D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12.唐本草图经载“菘菜不生北土

7、,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有将菘芜菁子南种,亦二年都变”,为此徐光启亲自试种,结果“种芜菁三四年,亦未尝变菘也”;此外,他积极试种南洋传入的甘薯,并解决了甘薯在北方的越冬藏种等问题。材料反映了徐光启A.继承总结前人经验 B.学习西方农业思想C.重视农业实验方法 D. 开展实地调查统计13.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北宋司马光作疑孟,批评孟子的说法“非忠厚之道”。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臣对于君主特定的“感”作出特定的“应”,是完全合理的。这说明南宋理学A维护了传统儒学的正当性B强调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C与北宋理学存在本质区别D有一定的反专制民

8、主色彩14.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作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反映出当时A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B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C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D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15.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9、 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16.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17.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画A注重营造温馨的气氛B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 C都用于表

10、达政治观念 D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18.宋代以后的观世音菩萨画像端庄,没有妩媚、妖烧的性感。圣母玛利亚的形象不乏仁慈,有丰满妇女的皮肤和体型,而观世音菩萨的身体被深深埋藏在衣服里。材料主要反映了A艺术形式植根于思想传统之中B中西方宗教信仰体系的差异性C中国绘画内敛含蓄,凸显人性 D西方绘画自由洒脱,强调意境19.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A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B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C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D统治

11、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20.文艺复兴时期,教堂里面的绘画和广场上的雕刻,主题是宗教,表现的往往却是真实的人生,一些以朝圣或形容神迹的故事,其中又隐含了许多为了信仰而不惜挑战权威的故事。这说明文艺复兴A.否定天主教会权威 B.推动了信仰的自由C.追求人的自身价值 D.恢复古典传统文化21.古希腊和中国分别爆发了人类思想上的“造山运动”,下面是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希腊亚里士多德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中国 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孟子人之初,性本善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从上述材料反映出古希腊思想家和

12、中国思想家的共同点是A都重视对人类自身或人性的研究 B都重视对人和自然的研究C都重视对事物评价标准的研究 D都重视对客观世界的研究22.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构建民权政府 B批判神权统治 C鼓吹人性解放 D主张平等自由23.路德认为:在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是不可侵犯的,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政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

13、之中,后者存在于人间,应归世俗政府管理。路德的上述观点A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B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立D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24.1543年天体运行论出版,针对“日心说”,路德讥讽哥白尼是“自命不凡的占星术士”“愚蠢到公然与圣经相违背”,加尔文也回应道“有谁胆敢将哥白尼的依据置于圣灵之上呢?”这表明A自然科学仍待突破神学的束缚B宗教改革阻碍科学革命的推进C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背道而驰D新教与旧教教义主张基本一致25.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他的后继者布鲁诺被宣布为“异教徒”,烧死于罗马;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则被判处终身监禁。这说明 A. 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的价值与意义 B.否定上帝存在是科学发展的前提C. 科学在与神学的艰难斗争中前进 D.天文观测是科学进步的重要手段26.有学者研究发现,自18世纪初开始,法国出版的神学书籍下降,科学奇事、世俗文化和艺术书籍比重日增,各种传统形式的文学书籍维持不变。这反映了当时法国A封建君主专制逐步松动B生产方式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