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九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九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合肥九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 本项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幽王当政时,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竟在没有敌寇的情况下,命令城防举烽火。结果,诸侯以为自己的天子遇到了大敌,纷纷率兵救难勤王。即使到了春秋中叶,还出现过“诸侯城周”的勤王举动。这反映了分封制使A.周王拥有绝对权力 B.周朝有效控制边疆 C.宗法等级秩序森严 D.权力中心意识明确2.战国时期,有儒者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韩非子认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儒法思想具有互通性 B.实
2、现国强民富成为士人共识C.法家更顺应时代潮流 D.儒家强调统治者应为政以德3.下表为儒法两大传统吏治观。据此可知儒家吏治观法家吏治观贤者居位:德治强者为王:刑治从道不从君君主至上“出于公心”的荐贤制形式主义的考试制“内举不避亲”厉行回避制主信臣忠以私制私,设事防事A.两者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B.儒家吏治在于维护民权C.两者奉行相近似的选官标准 D.法家吏治优于儒家吏治4.魏晋时期,张季鹰做出“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的人生抉择,钟嵘提出“诗缘情”的思想,认为诗歌的意义不在于“言志”层面的讽喻教化,而是“陶性灵,发幽思”;陶渊明自言“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魏晋文人的这些言论
3、A.体现了道家逍遥自得的思想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推动了赋体文学形成与发展 D.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5.唐朝的十五位监察御史,“以第一人察吏部、礼部,兼监察使;第二人察兵部、工部,兼馆驿使;第三人察户部、刑部,岁终议殿最。”其余十二人,负责巡按州县、监察州县地方官吏。这反映出唐朝A.重视地方官吏的监察 B.重视监察制度的体系化建设C.对六部的监察是重点 D.有效实现了唐代吏治的清明6.下表是唐宋时期中央各类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统计表。由表中呈现的变化可推知学校名称朝代入学资格国子学唐朝三品以上官员子孙宋朝京朝七品官以上子孙太学唐朝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宋朝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四
4、门学唐朝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宋朝八品以下官员至庶人子弟A.知识分子成为主要参政力量 B.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发展C.教育开始打破贵族垄断地位 D.理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7.朱子家礼序称:“三代之际,礼经备矣。然其存于今者,宫庐器服之制,出入起居之节,皆已不宜于世。 (熹)究观古今之籍,因其大体之不可变者,而少加损益于其间,以为一家之书。于国家所以崇化导民之意,亦或有小补云。”这反映出朱熹A.推崇三代之际礼制制度 B.欲恢复三代的礼制秩序C.依托先秦礼制重建秩序 D.致力于三代礼制的整理8.宋书法尚意,意之内涵,包含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这说明宋代书法A.深
5、受理学影响 B.强调意境表现 C.突出创作风格 D.始有文人意趣9.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令撤销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向中央负责。这反映出明代A.地方权力的扩大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官员能力专业化10.清代皇帝的诏敕文书,除了沿用前代的文种外,还独创了“寄信谕旨”这一机密文种。“寄信谕旨”简称“寄信”,指皇帝的谕旨不经内阁宣示而直接由军机大臣等寄发全国各省。这一创新A.有助于减少行政决策的失误 B.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化C.反映出君权与相权矛盾加深 D.利于防止地方势力膨胀11.1
6、860年,曾国藩在奏章中说:“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漕)运,得纡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船制炮,大可期永远之利。”这反映出曾国藩A.极力镇压太平天国 B.力图维护清朝统治 C.大力发展漕运海运 D.积极发展军事工业12.清末废除科举后,新式教育在校学生由1902年的6912人增加到1909年的1639641人。新式知识分子在质疑传统旧思想的同时,组成了各种学派和团体,其中相当部分成为了立宪派和革命派的支持者。这反映出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社会力量分化剧烈 C.近代教育开始兴起 D.清廷重视新式教育13.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
7、实体则是在近百年以来才出现的。对此理解准确的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自觉”A.源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建立在王朝统治危机基础上C.受到救亡意识的影响而催发 D.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广泛传播 14.据统计,从1919年5月到1920年12月,前后有20批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总数达到1900人次左右。各省频频举办欢送会和“出国指导讲座”,大型报刊也纷纷报道,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这表明当时A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 B.新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觉醒C.五四运动激发青年探求真理 D.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的共识15.“军队也开始在农民中间发挥政治教育的作用,制定了在农村彻底消灭恶霸势力的纲领,烧
8、毁田契和地契。”这段材料描写的情景出现在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16.有学者在1934年撰文指出,中国东南沿海诸港口“几尽租给外人”,而西南、西北大后方又“国防空虚”,因此中国“应即利用铁道为补救缺乏军港之利器”,“就东南沿海,与西北边疆,多筑军事铁道,以资应付”,以免“万一不测,噬脐莫及”。这反映出当时A.积极备战成为国民普遍共识 B.加紧铁路备战成为当务之急C.国民政府铁路备战取得成效 D.加紧铁路备战受到政府关注17.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
9、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这体现出中国法制建设A.保障人权自由 B.完善法律体系 C.重视与时俱进 D.强化政府职能18.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对公共文化活动中的节日庆典、戏剧表演、竞技比赛等捐助,如支付戏剧表演的舞台设置和服装费用等,富裕公民借此可以赢得尊重和名声,甚至是政治资本。这说明当时A.社会普遍追逐名利 B.雅典民主的实质是贵族统治C.公民贫富分化严重 D.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平衡性19.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1条规定:“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处死刑。”这反映出罗马法A.重视语言文字管理 B.加强社会文明建设 C.注重加强思想控制 D.维护个人创作权
10、利20.宗教改革时期的漫画是宗教改革家宣传其主张的主要工具,当时一次可以印数万张,每张的价格低至几芬尼(相当于一对香肠或者几瓶脱麦芽酒的价格),这些漫画引发民众(对天主教会)广泛的议论。这说明A.宗教宣传局限于大众聚集地 B.宗教改革主要面向社会的基层C.价格革命提升民众生活水平 D.印刷术的发展推进了宗教改革21.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
11、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2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当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因为管辖权发生纠纷时,由联邦法院根据联邦宪法对二者权力的界定进行裁决。这一规定A.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B.增强了联邦司法的独立性C.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 D.提高了三权分立的稳定性23.一幅苏俄时期的海报。列宁身旁左右是农民和工人,举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在他背后,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海报的主题可能是庆祝A.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B.彼得格勒起义成功 C.退出一战实现和平 D.工业化方针的提出24.1871年4月2日,巴黎公社颁布了公职人员薪金法令,规定公社机关职员的年薪最高为600
12、0法郎,而这个薪额只相当于一个熟练工人的年薪;随后,公社决定取消市政厅使用豪华轿式马车,并规定公社为在市政厅办公的公社委员提供的用餐费其家属不能享用。这些措施利于A.树立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 B.明确公社委员的责任意识C.激发公社领导的担当意识 D.强化公社委员的公仆意识二 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尚书酒诰日:“肇牵牛车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尔雅释训日:“善父母为孝”,给予父母以物质方面的供养。孔子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将最初产生和存在于家庭中的孝悌观念推广到整个社会,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
13、。先秦的各个朝代设立专职人员管理养老事务,如“乡大夫”,具体登记“免除赋役”的老者信息等。国家实行“学中养老”,将有智慧的老人奉养在学校,以兴教化,明人伦。摘自朱海龙、欧阳盼中国人养老现念的转变与思考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依靠子女提供主要收入及劳务服务的养老模式,是占主导地位的”(欧洲家庭史)。在西方社会的历史演进中,老年经济保障一般是通过家庭、教会各类自愿互助组织私人保险、政府救助以及发展到近代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险来实施的。它植根于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老年人应由家庭负责赡养的思潮,甚至在19世纪的西方还相当普遍。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1896年公布的德国民法典,都有子女赡养父母的条
14、文,成年子女在义务上和道德上,均有奉养双亲的责任。晚清民初,人们开始重新考量带有封建色彩的养老观,“非孝”思潮盛行。但这种思潮只是批判具有封建色彩的不合理之处,对传统文化中的尊老、敬老传统并无推翻和反对之意。养老实践开始从传统的道德义务向制度义务转变,救养主体从家庭和宗族向社会力量转移。1928年,上海市颁布了职工退职待遇暂行办法,规定工人年满50岁、公务人员年满60岁退休时,由雇主发给养老费,按劳动时间的长短计算。1943年,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退休法,对公务员领取退休金的具体情形(七种)作了详细规定。(1)根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养老制度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之前中西方养老方面的主要差异。(8分)(3)指出民国时期养老制度变化的背景,并谈谈你的认识。(9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8611929年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时期(年)口号18611899中体西用;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实业救国;变法自强,君主立宪19001909预备立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101919尊孔复古;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