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48639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含解析)完卷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第卷(选择题 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一猎人到该地打猎。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 猎人登上山顶,可能看到猎物的地点是A. 甲B. 乙C. 丙D. 丁2. 猎人熟悉动物习性,知道山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而水鹿被追赶过后,会寻找有水的地方喝水。在这次打猎中,他捕获了山羊和水鹿,请问他最有可能分别在图中哪两处捕获这两种动物A. B. C. D. 【答案】1. C 2. C【解析】【1题详解】A. 山顶到甲处有陡崖,甲在

2、陡崖下方不远处,不能看到,A不对。B. 山顶到乙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不能看到猎物,B不对。C. 山顶到丙地之间等高线先密集后稀疏,为凹形坡,能看到猎物,C正确。D. 山顶到丁地之间等高线先稀疏后密集,为凸形坡,不能看到猎物,D不对。故答案为C。【2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为山麓地带,为陡崖附近,为山谷,为山脊。根据材料,“山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则图中处是陡崖,最可能捕到山羊;“水鹿被追赶过后,会寻找有水的地方喝水”,则在图中处为山谷,最可能有河流发育,则最可能捕到水鹿,故答案选C。【点睛】根据等高线形状可以判断地形部位: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弯曲向地势高处为山谷,为集水区;等高线弯曲

3、向地势低处为山脊,为分水岭;等高线闭合,外小内大,为山顶。2018年1月,位于菲律宾吕宋岛的马荣火山(位置如下图)多次喷发,截至2018年1月27日,喷出的碎屑流已经超过900万立方米,当天马荣火山及其周边地区还遭遇了强降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 此次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A. 洪涝B. 泥石流C. 地震D. 海啸4. 菲律宾有22座活火山,菲律宾多火山是因为地处A.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边界B.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边界C.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边界D.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边界5. 在马荣火山的较低坡有大片蕉麻种植园,这里最突出的优势是A. 地形平坦B. 土壤肥沃C

4、. 光照充足D. 降水丰富【答案】3. B 4. D 5. B【解析】【3题详解】A.根据材料,强降雨发生在马荣火山及其周边地区,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坡度较陡,排水速度较快,一般不会发生洪涝,A不对。B. 根据材料,该地由于火山喷发,有大量的碎屑流;该地位于山地附近,多沟谷发育,因此强降雨可能会引发泥石流,B对。C.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降水不会引发地震,C不对。D. 海啸是由地震等引起的海水漫溢到陆地,不会由强降雨引起,D不对。故选B。【4题详解】根据菲律宾的板块地理位置,菲律宾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边界,答案选D。【5题详解】A. 根据材料,该蕉麻种植园在火山的较低坡,可以看出该

5、地不是平原,地形平坦不是突出优势,A不对。 B.根据材料,该地火山多次喷发,喷出的碎屑流较多,则堆积在地势相对低处,因此该地土壤肥沃是突出优势,B对。C. 坡度较低处的光照条件不是最突出的,C不对。D. 菲律宾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较低坡处降水优势不突出,D不对。故选B。甲、乙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甲、乙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示。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6. 甲地位于乙地的A. 东南方向B. 西北方向C. 东方D. 西方7. 一架飞机从乙地出发,以111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北方向绕经线圈飞行,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9小时后到达丙地,则丙地为A. 60N,60WB. 50N,110E

6、C. 40N,60ED. 30N,70W【答案】6. C 7. D【解析】【6题详解】根据材料,“甲、乙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则甲乙两地都为60N,因此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AB不对;根据经度,甲地为160W,乙为110E,则甲位于相对东侧,乙位于相对西侧,故D不对,答案为C。【7题详解】根据材料,飞机飞行方向为正北方向,沿着经线圈飞行;9小时候飞行距离大约为9990千米,则飞行的纬度为90;则从乙地即60N向北经过30度到达北极点,绕经线圈向南飞60度,则到达30N。故答案为(30N,70W),故选D。【点睛】由于地轴指向北极星的位置,因此某地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7、南半球无法看到北极星。地球上某地东西方向的判断要注意观察两地的经度,若为同经度,则沿向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向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若一个为东经度,一个为西经度,则按照劣弧定向的原则进行定向。读下图“世界上某国家的经纬网和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8. 图中E河流域内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单位为米)A. 999H1000B. 799H800C. 599H600D. 199H2009. 该国家F段国界线(陆界)的长度约为A. 350千米B. 480千米C. 550千米D. 600千米10. 该国家的地形特征可以表述为A.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B. 平原、高原面积广大,地

8、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C.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由北向南降低D. 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地势由东向西降低11. 该国家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其主要的农产品有A. 小麦、甜菜、葡萄等B. 玉米、甘蔗、葡萄等C. 水稻、大豆、棉花等D. 小麦、棉花、葡萄等【答案】8. A 9. B 10. B 11. A【解析】【8题详解】根据图示,E河发源地在2001000米范围内,注入海洋,因此其相对高度范围在(0,1000)米,ABCD选项比较,都在相对高度的范围之内,A选项值最大,故答案选A。【9题详解】根据图示,该山脉小于45N纬线,跨经度约5,则计算其长度约为111千米的5倍,再乘以cos45,大约

9、是400千米,其值要大于400千米,故答案选B。【10题详解】A.从图中看,该国海拔小于200米以下的范围较大,因此地形以山地为主不合适,A不对。B. 从图中看,该地海拔小于200米以下的平原面积和海拔在200-1000米范围高原面积广大,东南部为高原山地分布,西北为平原分布,因此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B对。C. 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C不对。D. 从图中看,该地东部和南部有大量高原山地分布,高原占面积较大,D不对。故选B。【11题详解】A. 该国北部温度较低,小麦、甜菜分布较多,在南部地中海气候区,多种植葡萄等,A对。B. 甘蔗是热带作物,该地水热条件不能满足甘蔗的生长需求

10、,B不对。C.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该地较少,C不对。D.棉花是喜光热的作物,该地多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凉,不适合种植棉花,D不对。故答案为A。下图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局部表层水温异常现象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2.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甲点为“4”,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 甲地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B. 甲地海面水温比海底高4C. 甲地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4D. 甲地海面水温为413.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关于赤道附近A、B两地气流运动及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降水增加,气候更加湿润B地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A地上升气流较正常年份减弱B地下沉气流较正常年份

11、增强A. B. C. D. 【答案】12. A 13. B【解析】【12题详解】根据材料,该等值线为等水温异常值线,则正值代表水温比常年均值偏高,负值代表水温比常年均值偏低,则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甲点为“4”代表甲地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故A正确,BCD含义不对。【13题详解】观察图中等值线,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点附近水温值偏低,B点附近水温值偏高。A地水温偏低,则气流上升减弱,则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燥,不对,正确。B地水温偏高,则气候下沉减弱,甚至上升,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正确,错误。故答案选B。【点睛】厄尔尼诺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

12、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南太平洋东部地区海水增温,影响该地上空的下沉气流减弱,原来干旱的气候变得湿润;南太平洋西部地区海水异常降温,影响该地上空的上升气流减弱,原来湿润的气候变得干旱。将各类食物产量折算成人类生存所需三大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数量,用于研究我国食物供给和可供养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对保障食物营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表示意我国三大生态系统、净进口食物供给数量和根据小康水平标准换算成的可供养人口数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 表中甲、乙、丙三大类生态系统分别是()A. 草地、农田、水域B. 农田、水域、草地C. 水域、草地、农田D. 农

13、田、草地、水域15. 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但仍大量进口,是因为()A. 饮食习惯的影响大B. 绿色食物需求增大C. 食物需求的多样化D. 人口数量大幅增长16. 在合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前提下,为保障食物营养供给可采取的措施是A. 提高牲畜养殖技术,适度增加油料作物种植B.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C. 保护我国耕地资源,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D. 挖掘湿地潜力,提高水域的生产力【答案】14. D 15. C 16. A【解析】【14题详解】表格中甲为人们提供最多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等,则甲为农田生态系统;乙生态系统中脂肪较丙生态系统高,因此乙符合畜牧产品,为草地生

14、态系统;丙提供较多蛋白质,符合鱼虾等食物特点,则丙为水域生态系统。故答案为D。【15题详解】A.从材料看,需要进口的食物并不是由于饮食习惯造成的,而是结构不合理造成的,A不对。B. 从材料看,中国需要进口食物是针对脂肪类食物,不是针对绿色食物进口,B不对。C. 从表格中数据分析看,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但结构不合理,脂肪合计可供养的人口数量较少,因此需要进口大量脂肪类食物,C对。D. 根据材料,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仍需进口是由于脂肪类食物少造成,不是由于人口总量大造成,D不对。故答案选C。【16题详解】根据材料,我国食物总量供给较大,脂肪类食物供给相对较少,需

15、要调整食物供给。A.提高牲畜养殖技术,适度增加油料作物种植可以提高脂肪类食物的供给量,A对。B.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调整中国食物结构、营养供给作用不大,B不对。C. 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能调整我国的食物结构,C不对。D. 挖掘湿地潜力,提高水域的生产力能提高鱼虾产量,增加蛋白质供给,D不对。故选A。“一带一路”第二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为主题,于2019年4月25日到27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将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7. “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