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PPT课件

上传人:思无****9 文档编号:119348117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X 页数:14 大小:40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PPT课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园地二 第2课时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 1 学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重点 2 理解并背诵日积月累 难点 学习目标 13岁 豆蔻年华15岁 及笄之年20岁 弱冠之年30岁 而立之年40岁 不惑之年50岁 知天命之年60岁 花甲之年70岁 古稀之年80 90岁 耄耋之年100岁 期颐之年 日积月累 知识链接 豆蔻年华 人们习惯称十三四岁是女孩子的豆蔻年华 这个典故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及笄之年 出自 礼记 内则 指女子满了15岁 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 当年就束发戴上簪

2、子 未许配的 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弱冠之年 古代男子 年至二十 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 冠礼由父亲主持 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 分别代表拥有治人 为国效力 参加祭祀的权力 加冠后 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 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 美 字 希望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而立之年 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 学识自立 事业自立的年龄 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 用于男性 不惑之年 四十岁的代称 也形容人到中年 四十岁 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出自 论语 为政篇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天命之年 是古人的形

3、容人到了五十岁的叙述方法 知天命 不是听天由命 无所作为 而是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 五十而知天命 是说五十岁之后 知道了实现理想的艰难 因此做事情不再一味追求结果 五十之前 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 而五十之后 虽然仍是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花甲之年 指老人六十岁 花甲 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 六十年为一花甲 亦称一个甲子 花 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 古稀之年 指人到70岁的时候 出自唐 杜甫 曲江二曲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之年 m odi 形容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出自曹操 对酒歌 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期颐之年 指百岁老人 出自语本 礼记 曲礼上 百年曰期 颐 郑玄注 期 犹要也 颐 养也 不知衣服食味 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有关年岁的诗句 1 弱冠弄柔翰 卓荦观群书 2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3 笑不知天命 明珠玉斗 漫撞令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