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专题十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345457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专题十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潍坊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专题十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潍坊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专题十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潍坊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专题十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潍坊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专题十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潍坊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专题十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专题十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一 炼字品析 (2013潍坊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即 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例 “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_ _ 【解题技巧】 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 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 炼字品析题,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 味、赏析语言的能力。 炼字品析题中,虽然只涉及作品中的某一个字,但答 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分析,而是要放在句中,并结合 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做整体分析。解答时,可按以下步骤去 分

2、析: 1准确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将该字放入原句中,结合诗歌展开联想,再现诗 歌所描绘的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也就是说,把该字和诗歌主题联系起来,说明这个 字在突出主题思想方面起到什么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炼字品析的“析”,不能架空分析, 泛泛地说运用了什么修辞,说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等空 话;要结合语境,分析炼字使怎样的事、景、人、物、 情更形象、更含蓄、更有意蕴等。 【解析】赏析重点词语的表达作用,首先要理解词语含 义。诗句中“鸣”“吠”的意思非常明确,可以不用解 释。其次是要将词语放在句中,再现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结合“静憩”“午”

3、,“荒寻” “昏”,可以看出诗句描写的是“静”景。而诗句中的 “鸣”“吠”写的则是“动”,显然这是以动衬静的写 法,目的是突出景物之“静”。 【答案】 诗人用“鸣”“吠”两词,这是以动衬静的写法 ,衬托出了山村的宁静安谧。 审题有误。题目要求分析这两个词“在全诗写景方 面起到了什么作用”,而有同学理解为“描绘了怎样的景 物”,只是结合着这两个词语,把诗句的意思解释出来, 并没有分析其在写景方面起到的作用。解答不完整。有 的同学只以“以动衬静”四个字作答,没有具体分析衬托 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考点二 名句赏赏析 (2016潍潍坊中考)阅读阅读 下面的唐诗诗,完成问题问题 。 暮春归归故山草堂 钱

4、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归。 【注释】 谷口:山谷的入口。辛夷:木兰树的 花,比杏花开得早。 例 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_ _ 【解题技巧】 名句赏析,就是对古诗词中千古传诵的名 句,就其景、情、理、趣等方面为人称道之处进行品评分 析。主要考查考生对诗词中被后人传诵名句的理解和赏析 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先要理清一个问题名句因何而名? 是写景名句、抒情名句、言理名句,还是修辞名句? 如果是写景名句,则从它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 了怎样的优美景致等角度赏析;如果是抒情名句,则从它 的抒情方式、情感的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如果是言理

5、 名句,则从它理和趣的融合、哲理的启悟性等角度赏析; 如果是修辞名句,则从修辞的表达效果角度赏析。 鉴赏时要依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语,通俗、简 洁、明了地对名句予以阐释。具体说来,写景类的名句, 可将其“景”扩放,让人看得更清晰;抒情类的名句,可 将其“情”细致化,离别、忧愁、悲伤、思念、豪放、旷 达等,让人体会得更细腻;言理类的名句,可把道理的内 涵提示得透彻些,让人看得更明白;修辞类名句,要点明 所用修辞手法,分析使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名句的赏析能力。解答 本题,首先要确定赏析的角度。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写景的 诗句,赏析写景名句,应从分析诗句运用了哪些

6、写景的方 法,描绘了怎样的景物入手赏析。就本题而言,要先分析 出景物的特点,再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及在全诗中 的作用。诗的前两句,从“鸟稀”“花尽”“杏花飞”等 词中可以看出春光不再的景色特点,诗人的心情比较低 落。从整首诗来看,诗人写“鸟稀”“花尽”,是为衬托 “幽竹”“不改清阴”的品格。 【答案】 描写暮春草堂周围的景色,营造春光逝去、 凋零空寂的氛围;以鸟稀、花尽、花飞反衬幽竹的清阴 “不改”。 考点三 描绘画面 (2015潍潍坊中考)阅读阅读 下面的诗诗歌,完成问题问题 。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注】 日暮乱飞鸦飞鸦 ,极目萧萧条三两家。 庭树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还发

7、旧时时花。 【注释】 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 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 都应召而至。 例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_ _ 【解题技巧】 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 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 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 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 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 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描绘图景要注意以下四点: 1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2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言再现诗歌意境,描绘 诗中展现的图

8、景画面。 3为了增添语言的生动性,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等。 4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把古诗因为追 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语言力求优美。 【解析】 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步骤:第一步,先找出诗句 中描写到的所有景物:日、鸦、家;第二步,找出这些景物 的修饰语:日(暮)、鸦(乱飞)、家(萧条,三两);第三步, 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最后,运用想象和 联想,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答案】 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 三两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 描绘画面误区 只解释诗句,缺少必要的联想和想象。只把景物简 单罗列,没有连

9、缀成画面。 考点四 体会情感 例 (2016潍坊中考)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诗歌详见“考点二”暮春归故山草堂) _ _ 【解题技巧】 体会情感,即体会诗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 含的感情基调,以及诗人的情绪等。这类题目考查的是考生 “披文入情”的能力,即顺着文辞的通道进入并解析诗人情 感世界的能力。 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往往是诗眼或中心事件。许 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 人一个“送”字,说明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 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样的关键词,也就能快速把握诗 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

10、曲中 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一词可知 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3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将古典诗歌分为若干 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 所属的类型,便可快速把握该诗的感情基调。常见的题材如 下: (1)伤别离情类。如怀亲、思乡、念友等。主要抒写离 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 发别离之愁。 (2)咏怀类。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 题材的诗歌。情感上多体现为壮志难酬的苦闷与身处逆境 时的豁达。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如李白的 行路难、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等。 (3)讽喻类。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

11、态 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 如诗经中的硕鼠。 (4)边塞类。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 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 (5)咏物类。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 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如陆 游的卜算子咏梅、王冕的墨梅等,都是借自然 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6)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 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 不露,如朱熹的观书有感。 (7)山水诗。描写山水风光寄托诗人高洁情怀和对人生 理想境界的追求,如王湾的次

12、北固山下、杜甫的望 岳等。 (8)田园诗。表现淳朴诚挚的农村风情及诗人忘情田 园、依傍田园的心境,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9)羁旅诗。通过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表现 诗人的种种情思和感触,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4抓住意象特点。有些作品中没有点明情感的字眼, 而是寓情于景,这就需要分析诗中的意象,即诗中所表现 的人、景、物。意象往往只有象征意义,如“胡马”“单 于”象征入侵的敌人;“杨柳”“孤蓬”“浮云”用来表 达离愁别绪;“鸿雁”“月亮”借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 “花落”“花残”令人伤感;“杜鹃”“子规”叫声哀 婉,唤起人的思乡之情;“菊花”“梅花”象征坚强、高 洁;“竹子”“松树”象征坚强不

13、屈、节操高尚。 解答古诗词体会情感题,还要储备一些专业性词语, 如“离愁别绪、恬淡闲适、清高孤傲、孤寂惆怅、凄苦烦 闷、伤感不平、苦闷无聊、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壮志未 酬、忧国忧民”等,在分析古诗词情感时经常要用到,不 可不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把握。解答本题,可 按以下思路入手思考: 思路1: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第三句中的“怜”是“ 爱”的意思,直接表明了诗人的情感,写出了诗人对幽竹的 喜爱之情。 思路2:抓住意象特点。三、四句中的意象是“竹”, 竹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以中空、有 节、挺拔、常绿的特性,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 节、刚直不阿、坚强不屈等

14、美德的生动写照。在这首诗中, 诗人正是以春鸟、春花之“改”反衬翠竹的“不改”,寄 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为春残、不畏秋寒、不 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 【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幽竹的喜爱,对不为俗 屈的节操的礼赞。 体会情感误区 对词义理解有误。很多同学在解答此题时,不能区 分“怜”字古今含义的不同,把“怜”理解为“可怜”, 导致曲解了诗意,对情感的把握自然也出现了偏差。断 章取义,望文生义。有的同学未能把握全诗意思,只注意 到“待我归”三个字,望文生义,从而得出“对的思 念”的错误结论。 考点五 技巧鉴赏 例 (2015潍坊中考)请简要分析诗歌第三、四两句运用 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诗歌详见“考点三”山房春 事(其二) _ _ 【解题技巧】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了解古诗词中常见 的表达技巧,它包括: 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 2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