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43394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第部分 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4分)1. 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2.观察以下两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 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A. B C D3“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A郡国并行制度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察举制度4一位

2、历史学家曾说:“类似西方的分权制衡的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指的制度是指()A西周分封制 B西周宗法制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5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类别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方式长官举荐自由报考A. 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6“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7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3、()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B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8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9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

4、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 ()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唐朝实行三省制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设立内阁A B C D10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防止了大臣专权 强化了君主专制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扩大了统治基础A B C D11.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B作为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 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12当看到电视剧中出现军机大臣跪奏笔录的场景时,我们知道

5、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 A努尔哈赤统治时期 B皇太极在位期间 C康熙帝亲政时期 D雍正帝在位时期13. 汉武帝时,中央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分别是( )A.外朝和中朝 B.侍中和丞相 C.中朝和外朝 D.尚书令和太尉1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时说“他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 A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15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

6、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16我国古代官僚体系中,最早具备监督监察职能的是()A节度使 B御史大夫C提刑按察使 D刺史17宋太祖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知州18.秦朝中央官制中并无“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中,太尉是虚设的,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由此,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A牵制丞相,监察百官 B代替太尉,管理全国军务C帮

7、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任命郡守和县令19.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吸取分封制导致战国诸侯割据纷争的教训 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它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20.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

8、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21.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2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 )A分封建国 B剥夺王侯爵位 C“推恩令” D“附益之法”23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

9、”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24唐高祖李渊时期,国家要对大运河一些淤塞的河段进行疏通,按制度规定其运行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25.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26.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

10、,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唐、明 D秦、元、清27.近年来,围绕曹操墓真伪的争议持续不断。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尤其在用人上,有人说他“唯才是举”,有人说他不善用人。后,其子曹丕废汉称魏,历史上称曹魏。曹操生活的时期战乱频仍,国家主要的选官制度应该是 ()A军功爵制 B察

11、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代指丞相)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西汉设立中朝 文臣任知州,设通判“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A B C D29.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在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30 中国当代著名导演艺术家罗锦鳞先生在编导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直接写道:“你是君王,我是百姓,但是我们有同样的发言权。”此语表明他侧重古希腊悲剧所展现的( )A戏剧情节 B等级观念 C人文素养 D民主精神31在雅典民主制下,公民大会是 最高行政机关 负责决定一切国家大事公民大会洋溢着热烈、公开、有序、文明的辩论和表决气息其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 ()A B C D32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A贵族集体统治 B全体国民投票表决 C人民主权与轮番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