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散文阅读4文本探究价值判断和审美倾向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343153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散文阅读4文本探究价值判断和审美倾向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散文阅读4文本探究价值判断和审美倾向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散文阅读4文本探究价值判断和审美倾向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散文阅读4文本探究价值判断和审美倾向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散文阅读4文本探究价值判断和审美倾向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散文阅读4文本探究价值判断和审美倾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散文阅读4文本探究价值判断和审美倾向(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讲 文本探究(价值判断和 审美倾向) -2-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散文而言就是对语句 含义的探究,对文本构思的探究,对情感体验的探究等。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静夜品瓷 程应峰 夜静时分,忽地就想到了景德镇,想到了多年前不经意打碎的一 只来自景德镇的薄胎青花瓷瓶,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首诗,想到了 诗中所写的“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牵动心中万千愁绪”的 情景,这情景,竟然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都是因为瓷器。瓷器这东西,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片 温润都是一种情怀,每一缕光泽都闪烁着离奇的色彩,它总是古色 古香、不着痕迹地将生活的美和好嵌入一个

2、人的生命。 我有两次抵达景德镇的经历,一次是在梦里,一次是在梦外,这两 次都披着夜色,悄悄的,静静的,没有喧闹,但我分明听见质地优雅的 瓷器的声音天籁般传来。这声音,沾染着浓重的人文气息,漫溢华 宇,贯穿古今,美轮美奂,直入心扉。 -4- 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景德 镇总是陷在瓷器里。这里的花盆是瓷的,灯杆是瓷的,景观是瓷的, 图案装饰也是瓷片镶嵌而成。比比皆是的商铺,摆放着五花八门的 瓷器,旅馆、饭店、广场、游乐园,哪里都泛现着瓷器的光泽。那 些看起来无处不在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瓷器,总是旗帜鲜明 地撞入眼帘,令人心怡而感叹。就像有人说的,景德镇的瓷,比汉语

3、 里的词还要多得多哩。 灯影笼罩下的瓷都,是值得慢慢品味的。无须外在的叩击,这满 街满巷遍布的瓷,就可以层层叠叠地在心中回响起来,回响起千年 的美丽和沧桑。如此美妙的去处,如此美妙的音韵,是值得在静夜 、在灯影月色里、在行云流水处细细品味的。 -5- 走过一家乐器店,我看见了各种瓷乐器:瓷排箫、陶埙、瓷琴、 瓷二胡、瓷唢呐、蓝斑腰鼓等,令人目不暇接。我不知道它们究竟 能散发出怎样不同凡响的音韵,但在我的想象中,它们一定有着或 厚重,或悠远,或美丽多姿,或情意绵绵的音韵,这音韵,有着不可抵御 的诱惑力。 回转,静坐宾馆大堂,入目的博物架上,“荷花碗”“旋纹樽”“荷叶口 瓶”在声光电的策动下呈现出

4、古朴、娴雅、沉静、大气之神 韵,那优美的形态、别致的釉色、含蓄的花纹生动而传神,教人观 之再三,不舍移步离去。是啊,最美的瓷器如淑女,最精致的瓷器如 少女,就算在幽幽暗暗里,明明灭灭中,也能感受其晶莹剔透的质地, 滑润如玉的釉面,以及迷离状态下所具有的神秘温润的气息。这聚 集着东方女性纯洁、温柔、细腻、内敛品性的瓷器啊,究竟蕴含着 多少不为人知的生命美丽?透过眼前的瓷器,所能体验的,除了窑变 的神奇,还有空明无尘的人间趣味。 -6- 无论读瓷还是听瓷,都需要慢慢慢慢地品。用心品了,就能品出 它的源远,品出人类卓越的智慧,品出属于它的春花秋月,品出它所 承载的历史蕴含。用心品瓷,可以让人沉入或清

5、新或愉悦或凝重的 人生境界里,继而在思想的枝丫上,长出簇新的可以自由飞翔的芽 叶来。 (选自文学与人生,有删改) -7-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 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夜静想到一只薄胎青花瓷瓶与诗句“一根白发,掉落在洁 白的瓷盘上”开头,既呼应题 目,又增添文化气息。 B.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最 美的瓷器如淑女”,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C.文章开头从夜静时分想起瓷器写起,然后展开梦里梦外听瓷与 读瓷的经历 ,随之触发人生的思考,构思巧妙,感情真挚。 D.文章总体上运用了象征手法,字面上写品瓷,实际 上是借品瓷写 人生,强调人们

6、要像品读瓷器一样品读人生独特的滋味。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B项,“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不是比喻。 答案解析 关闭 B -8- 2.请结 合全文简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结构上:点题(照应题目);总结全文。内容上:运用 了比喻的手法将“思想”比作“枝丫”“芽叶”,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品瓷 能让人更深层地体会人生的境界,让人们的思想自由。表达了文 章的主旨,品瓷就是品人生。 解析: 首先,应还原语境,体察语句在文中的位置,由位置揣摩作用; 其次,品味语句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从比喻的作用入手,结合文本 具体内容,稍加整合即可。 -9- 3.探究情感体验从全文看,作者静夜

7、品瓷“品”出了哪些韵味? 参考答案: 品出了生活的美和好;品出了沾染着贯穿古今的浓 重的人文气息;品出了有着厚重悠远、美丽多情的不可抵御的诱 惑力;品出了空明无尘的人间趣味。 解析: 首先,应梳理文本结构,并概括文本大意;其次,在文本中圈点 有关“品瓷”的语句,梳理出相关内容;再次,围绕作者所思、所感的 语句提炼归纳,分点作答,按序呈现。 -10- 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 探究文本构思 热点突破 典例1(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 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

8、节的河水才 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 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 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 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11- 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 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 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 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 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12- 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

9、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 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 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 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 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 ,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 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 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 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 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

10、 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 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 -13- 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 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 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霎时让人眼前 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 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 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 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 ,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 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

11、?就是这草原这河流 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 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 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 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 -14- 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 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 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 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 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 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 门前干

12、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 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 去的玛丽亚索一样,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 -15- 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 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 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 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遍,他们的孩子大多取 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 ,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 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 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

13、 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 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 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 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 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 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 -16- 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 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却远远抵达 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 (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 文章叙写了玛丽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 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

14、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 ?(6分) 参考答案: 表现:玛丽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乌热尔 图:辞官返乡,创作大量作品,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走出 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生活。 匠心:作者选择 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完整 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 -17- 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 解析: 前一问要求概括出几个人物各自的特点,要注意题目要求 的指向性,即“根河之恋”的表现;后一问则要求我们能够从他们的不 同中发现相同的内涵,其实也就是文章的主旨,作者在构思上的匠 心也就主要体现在这里。 -18- 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

15、怎样得满分 常见的设问方式: 有人说,文章结尾属画蛇添足,你怎么看?请谈谈 自己的看法。 联系全文,就文章的谈谈 自己的看法。文章叙写了,作 者这样 安排有何妙处?文章要表现的不是,却又从写起, 作者为什么这样 写?请简 要分析。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 ?作者在写某一事(物)时插入了(事或物),这样 写有什么 作用? -19- 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 1.“六看”巧解构思探究题:一看文章标题 及段落安排,二看线索, 三看首尾及过渡语段安排,四看文章思路,五看选材及详略安排,六 看布局谋篇。 2.“两抓”明构思节点:一是抓结构或构思的特异之处,如倒叙、插 叙、补记 等;二是抓文章内容的矛盾争议之处

16、,如内容上的前后不 一、表达上的风格差异等。 1.明确解题思路:结构角度可考虑总领 全文、设置悬念、做 铺垫 、照应过 渡、总结 上文等作用;考虑与标题 的关系(如点 题);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主旨等作用。 2.套用答题模板:观点+理由(分述)。 -20- 命题热点一命题热点二 对点训练 (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 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 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 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 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 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