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东师2019年秋季《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离线考核

上传人:1389****087 文档编号:119338614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案-东师2019年秋季《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离线考核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答案-东师2019年秋季《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离线考核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答案-东师2019年秋季《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离线考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案-东师2019年秋季《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离线考核(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线作业考核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满分100分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2. 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2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将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清水的萝卜变水灵了,张老师用下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

2、: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张老师接着进一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洛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请问:张老师釆用了哪些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2. (1)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目的主要是把地主阶级子弟培养成为国家政权中的士大夫和实际掌握地方政权的绅士。(2)北魏太武帝曾下令禁止劳动人民子弟进入私学学习

3、,私学教师违背这一规定将被处死,设立私学者满门抄斩(3)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等教育中,财产的多寡成为能否接受教育和受教育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据调查,美国上层阶级的子女中有80进入大学,下层阶级的子女上大学的只有4。法国工人占总人口的49.8,其子女上大学的只占大学生总数的10.2;上层阶级占总人数的4.5,其子女上大学的占大学生总数的57。根据上面文字材料,分析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答案附后 见下一页温馨提示:复制下一页的答案到你的原卷。离线作业考核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满分100分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答:此观

4、点错误。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 而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除了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外。2. 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答:此观点正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 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是指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发展学生学习 的能力。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答: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 方向。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5、。第四,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2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答: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 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动力的作业。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第一,教育具有文化的传递的功能。文化是人类在活动中创造的,对个体来说是 后天习得的,它不可能通过遗传的方式延续,而只能通过传递的方式发展下去。第二,教育具有文化选择的功能。文化选择是文化变迁和文化发展的起始环节,它表现 为某种文化的自动选择或排斥。第三,教育具有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教育不仅

6、负有对既有文化的 传递功能,还具有更新、创造文化发展的功能。第四,现代教育的开放性还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文化是一定时期特定地域人们的思 想、行为的共同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任何的文化都具有地域性和封闭型。三、材料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将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清水的萝卜变水灵了,张老师用下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张老师接着进一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

7、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洛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请问:张老师釆用了哪些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答:(1) 张老师采用了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使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 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 力。材料中,张老师首先通

8、过实验,向同学直观地展示了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 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材料中,张老师通过让同学动手做实验,- 步步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答案,体 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材料中,张老师,先让学生做实验,然后进行演 示,再让同学自己讨论,使得学生逐步明了问题,体现了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

9、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 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材料中,张老师在最后布置 的小组讨论的作业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盐碱地- -般种不好庄稼,使学生将课本当中的理论运用到实 践中.(2)张 老师采用了实验法、演示法、发现法和讨论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 -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 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实验,然后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即为实验法的运用。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

10、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 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张老师用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即为演示法的运用。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 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材料中,张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的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思考,即为发现法的运用。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 识的方法。材料中,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体现了讨论法的运用。2. (1)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目的主要是把地主阶级子弟培养成为国家政权中的士大夫和实际掌握地方政权的绅士。(2)北魏

11、太武帝曾下令禁止劳动人民子弟进入私学学习,私学教师违背这一规定将被处死,设立私学者满门抄斩(3)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等教育中,财产的多寡成为能否接受教育和受教育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据调查,美国上层阶级的子女中有80进入大学,下层阶级的子女上大学的只有4。法国工人占总人口的49.8,其子女上大学的只占大学生总数的10.2;上层阶级占总人数的4.5,其子女上大学的占大学生总数的57。根据上面文字材料,分析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答:由这三段文字材料可知,教育与政治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具有 直接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着教育目的。在阶级社会,教育总是受到社会政治

12、力量的控制,教育是政治 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教育目的的选择是由政治经济决定的。换言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但培养具有什么样的政治观念、政治态度的人,是由社会政治具体决定的。在古代的阶级社会里,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集中于培养明贵贱、别尊卑、自觉维护等级制度的统治人 才,这符合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2)社会政治经济决定总教育的领导权。统治阶级为了保证教育按照自已的统治需要培养人才,进 行社会教化,必须把教育的领导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具体来说:第一,统治阶级可以通过国家权力机 构颁布政策法令,实现对教育的控制或管理。第二,可以利用经济力量,通过发放教育经费等形式, 实现对教育的领导。第三,可以利用思想宣传上的优势力量来影响或控制教育。材料二中记录的正是 国家通过政权力量控制教育领导权的一个典型。(3)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受教育权的分配。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所提供的基础性条件的制约, 受教育机会是有限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政治经济决定了受教育机会的分配。 在古代社会,受教 育权的差别直接体现着社会政治地位的差别。近现代社会,受教育权的差别则更突出地体现在社会经 济地位的差别上。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资本主义社会并未真正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与富裕家庭 的子女相比,相对贫穷的家庭的子女受教育机会要少得多。注:更多东师在线、离线作业关注vx:weimingjiax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