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学设计)浙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19336135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课教学设计)浙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开课教学设计)浙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开课教学设计)浙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开课教学设计)浙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开课教学设计)浙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开课教学设计)浙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教学设计)浙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 自学生字新词,能以火柴为线索给课文分段。3、 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段落大意。4、 初步感受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教学重点: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词卡、录音、投影 五、教学过程:一、 设置悬念,揭示新课。 同学们,大年夜对你们来说是多么美好啊,穿戴一新,亲人团聚,品尝佳肴。可是,在另一个社会里,却有这么一个女孩,她在又嘿有冷的大年夜里,光着头赤着脚,手拿一把火柴,哆嗦地走在大街上,叫卖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9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2、简介安徒生与西方的圣诞节。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 自学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得词语。2、 读准生字和多音字字音“光着头、 一只、 忘不了、 挣到钱、 几乎找不着、 只好、 去了、 挣扎、 几个3、 形近字比较组词。 三、再读课文,理请文章脉络。1、 听课文录音,看投影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口头填空:课文写了在( )里,卖火柴的小女孩在( )上( )火柴、( )火柴,最后( )火柴( )的事。2、 按“卖火柴擦火柴捏火柴”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用“”标在文中。3、 根据以上小标题,概括每段的大意。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1、 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个怎

3、样的小女孩?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2、 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小女孩的可怜?用“”划出有关句子体会。 3、 交流汇报找出的句子,板示两句话重点理解: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一向是妈妈穿的。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不过她没注意这些。多读几遍,小组讨论这两句话中那些地方能看出小女孩的生活很可怜、悲惨。4、拓展练习:小女孩没注意的是( ),此时她注意的是( ),注意的是( ),可是这一切她都无法得到。读议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觉得更冷了。想象句中的“蜷”是怎样一种形态?文中为什么不用“蹲”,这样写好在哪里?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小女孩又冷又饿却缩在墙角不敢回家呢?引导学

4、生比较:课文上写风为什么用“灌”而不用“吹”? 4、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4、 朗读指导:这段是叙述小女孩的痛苦生活,语速要缓慢,语调要低沉,表现初凄凉、冷漠的环境气氛。 五、回家作业:1、作业本第1、6题。2、熟读课文。18.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擦火柴捏火柴 14 510 11、12 口头填空及文中三个句子 第二课时一、 教学目标:1、 教学第二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 深入感受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理解第二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读懂文章出现的每个幻景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准备:录音、投影 五、教学过程:一、 复习检查,

5、导入新课 。二 、细读课文第二段。1、 听课文第二段录音,思考:小女孩共擦了几次火柴,产生了几次幻觉?2、 读议第五自然段。(1) 指名读文,用“”划出描写小女孩产生幻觉的句子,说说小女孩想得到什么?(2) 重点读议“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一句。先理解“奇异”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思考:一根火柴发出的光是微弱的,为什么说它是“奇异”的?(因为她寒冷难忍,在恍惚中把一跟火柴的光看得非常神奇,把一跟火柴的热看得非常温暖。) (3) 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自己坐在大火炉前的幻景?结果怎样?重点读议“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一句,通过和“她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这句话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小女孩顾

6、虑重重而有迫不得已的心情。(4) 感情朗读:出现幻想时,声音要响亮,充满激情和希望;当火柴熄灭,幻想破灭时,声调要低沉,充满沮丧和失望。(5) 回顾学习第五自然段的过程,小结学习步骤:理解幻觉分析原因感情朗读。 3、读议第六自然段。(1) 轻声读文,按照第五自然段的学习步骤,分组学习第六自然段,完成表格中的“二”。(见板书) (2) 交流讨论。 4、 读议第711自然段。(1) 默读课文,运用学习第5、6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711自然段 ,完成表格中的“三”和“四”。(2) 交流讨论。理解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一句含着的意思。(先答小问题,再归纳:脱离眼前的困境,到一个非常暖

7、和、食物丰富、欢乐无比的地方去,只是她的幻想与愿望。在当时社会里,她是不可能过上幸福生活的。)5、 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6、 教师总结板书:小女孩的幻想是幸福、美好的,而现实生活是痛苦、残酷的。 三、回家作业:1、完成作业本2、5两题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板书设计:次序 现实 渴望 幻景 结果寒冷 温暖 温暖的火炉 火柴梗饥饿 食物 喷香的烤鹅 又厚又冷的墙痛苦 欢乐 美丽的圣诞树 烛光上天星星落地孤苦 疼爱 慈爱的奶奶 死去(痛苦的)(美好的) 第三课时一、 教学目标:1、 教学第三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段落大意,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认识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各种用法。

8、4、 能以“我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或“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理解第三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录音、投影 五、教学难点:一、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 听写字词。2、 说说小女孩擦着火柴出现了那些幻景,为什么会有这些美丽的幻想。 二、细读课文第三段。1、 听课文第三段录音,用“”划出描写卖火柴的小女孩结局的句子。(1) 说说人死后一般的神情是怎样的?(2) 和课文中的词句对比一下,思考:冻死是很痛苦的,为什么课文中要写小女孩死后“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因为小女孩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所以“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提示

9、学生:这样不写死亡的痛苦和泪水,是让读者更好的品味这“通红”与“微笑”中的惨白与悲苦,文章通过反衬手法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生活的冷酷无情,激起人们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3) 文中还有哪些词句也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无情?“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看出人们对小女孩的死反映是多么冷漠;“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的小小的尸体上”,新年是多么美好,小女孩却死了,反衬出小女孩命运的悲惨。2、 领会尾句中“幸福“的含义。(1)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卖火柴的小女孩想得到的幸福是什么?(2) 小女孩得到这些幸福了吗?既然没有得到,为什么结尾先后两次用了“幸福”这个词呢?她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小女孩会悲惨地死去呢?(3) 小女孩想得到的幸福只有在怎样的社会里才能得到?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样做? 三、总结课文,扩展阅读。1、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幻想一次次地破灭说明了什么?2、 朗读全文,划出文中带破折号的句子,分析它各自的作用,完成作业本第3题。来源:学,科,网3、 课外延伸;教师朗读刘倩倩的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让学生以“我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说一段话。(准备互说指名说评议) 四、回家作业:1、完成作业本第6题:分段,写段意。2、将课堂上讲的一段话写下来。板书设计:18.卖火柴的小女孩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的小小的尸体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