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7310147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36085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7310147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7310147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7310147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7310147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7310147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731014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731014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师附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 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的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藏着大量的能量B.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C. 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并为人类所利用D. 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2. 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若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则Y元素是( )A碳 B氧 C硫 D氯3

2、.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此法提取镁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步骤结晶、过滤可以制得粗盐C.上述工艺流程中涉及化合、分解和复分解反应 D.上述工艺流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4. 对于金属冶炼的工业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用电解饱和的MgCl2溶液的方法获得金属镁B电解熔融Al2O3方法冶炼金属铝时,用铁做阳极C电解熔融Al2O3方法冶炼金属铝时,同时要加入冰晶石作熔剂D工业上常采用活泼金属还原法冶炼金属银5.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装置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B. 装置的总反应是:Cu+2

3、Fe3+=Cu2+2Fe2+C. 装置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D. 装置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6. 已知HH键键能(断裂时吸收或生成时释放的能量)为436 kJmol1,HN键键能为391 kJmol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2.4 kJmol1。则NN键的键能是()A431 kJmol1 B945.6 kJmol1 C649 kJmol1 D896 kJmol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故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在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C物质燃烧都需要氧气

4、D物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外界条件有关8下列化学用语或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 BH2O2的电子式:C18O和16O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D氡的放射性同位素22286Rn,其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369.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B. 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 葡萄糖和蔗糖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 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所以天然油脂是混合物10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B原子的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中最大,

5、A、E同主族,D原子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DC B氢化物的稳定性:EAC氢氧化物的碱性:CB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ED11.请选择合适的选项组合( )(1)从煤焦油中提取二甲苯 (2)从海水中提取粗盐 (3)十六烷转变为辛烷和辛烯 (4)轻柴油转变为乙烯、丙烯等不饱和烃 (5)煤转化为焦炭、煤焦油等 (6)工业上由氧化铝制取金属铝 (7)从铁矿石中提取金属铁 ,铁矿石被 (8)提纯氢氧化铁胶体(除去其中的杂质离子) a.过滤 b.裂解 c.分馏 d.裂化 e.干馏 f.还原 g.电解 h.溶解 i.渗析 j.蒸发 k.氧化Ac j d b e

6、 g f i B. c j d b e g k i C. c j b d e g f i D. a j d b e g f i12已知:2H2(g)O2(g)=2H2O(g) H1 3H2(g)Fe2O3(s)=2Fe(s)3H2O(g) H2 2Fe(s)3/2O2(g)=Fe2O3(s) H3 2Al(s)3/2O2(g)=Al2O3(s) H4 2Al(s)Fe2O3(s)=Al2O3(s)2Fe(s) 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AH10BH50,H4H3CH1=H2H3DH3=H4H513. 2018年5月美国研究人员成功实现在常温常压下用氮气和水生产氨,原理如下

7、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能量转化方式只有2种BH+向a极区移动C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N2+6H+6e=2NH3Da极上每产生22.4LO2流过电极的电子数一定为46.02102314.一定温度和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A(g)3B(g)4C(g),下列叙述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v(A)v(B)v(C)134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C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4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A. B. C. D. 15. 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外两种气体,反应中

8、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g)4D(g) 6A(g)2C(g) B反应进行到1 s时,v(A)v(D) C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s) D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16.实验室采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取下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再沿该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石蕊溶液1毫升,发现石蕊溶液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液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杂质 B. 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和吸水 C. 饱

9、和碳酸钠溶液主要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及吸收乙醇和乙酸 D. 石蕊层为三层,由上而下是蓝、紫、红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4道题17(14分)下表列出了六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的单质电子式是 。(2)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3)这六种元素中,位于第三周期且原子半径最小的是(填元素符号) 。(4)这六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中,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 。(5) 这六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属于二元强酸的是(填化学式) 。(6)在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元素的单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向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元素的单质

1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10分)图为CH4燃料电池的装置(A、B为多孔碳棒):(1)_(填A或B)处电极入口通甲烷,其电极反应式为_。(2)该燃料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K向_(填A或B)极移动。(3)现有500 mL 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其中c(NO3)6.0molL1,若以CH4燃料电池作为外接电源,且两极均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混合溶液,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池中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下同),则燃料电池消耗CH4体积为_L;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 mL,原混合溶液中c(K)为_molL1。19.(16分) 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PbO22H2

11、SO42PbSO42H2O,研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K 闭合时,装置是 ,装置是 ;(2)上述过程中,装置中的阳离子移向 ,装置中的阳离子移向 (用a、b、c、d回答)(3)上述过程中的电极反应式,a: c: (4)若要用来保护铁质建筑物,应将 极(用c、d回答)连在建筑上,该方法称为 。20.(12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图1所示装置研究反应速率的有关问题。 图1 图2(1)取一段镁条,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使镁条浸入锥形瓶内足量的稀盐酸中。足量镁条与一定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请在图3 的方框中画出上述反应的速率与

12、时间的关系曲线。 图3 在前4 min内,镁条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在4 min之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请简述其原因:_。(2)某同学发现,纯度、质量、表面积都相同的两铝片与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在同温同压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差别很大,铝和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他决定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该同学认为:由于预先控制了反应的其他条件,那么,两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不一样的原因,只有以下五种可能:原因: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没有影响;原因:_;原因: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原因:Cl-、SO42-均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但Cl-影响更大;原因:_。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即得出了正确结论。他取了两片等质量、外形和组成相同、表面经过砂纸充分打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