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三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34816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三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三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三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三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三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三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三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三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分)1.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服装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西装长袍马褂列宁装改良旗袍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主要考查近代服装的变化。西装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开始传入中国的;长袍马褂是清王朝的传统服饰;列宁装传入中国主要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改良旗袍的出现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故排序为,故选B。排除ACD。2.中山装是孙中山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20世纪20、30年代开始流行开来,其

2、社会原因是A. 中山装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B. 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C. 中山装为国民政府法定制服D. 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服装的变化。中山装在中国广泛的流行,应该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其主要的原因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所导致的,故选D。中山装的审美与实用功能属于服装功能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其流行的社会原因,故A排除;“生活方式完全西化”说法过于绝对,故B排除;国民政府法定,这不属于主要的社会原因,故C排除。【点睛】本题要搞清楚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学生应该从中华民国建

3、立、思想观念变化等角度入手即可。3.“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仰内务部通令各省都督,转谕所属地方一体知悉。”该材料说明A. 民众的思想观念已彻底发生变化B. 移风易俗任务依然十分艰巨C. 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剪辫易服活动D. 政府倡导开启民智首在剪辫【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民众思想观念彻底发生变化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通过材料“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说明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故B正确;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开始剪辫易服活动的是南京临时政

4、府,排除C;政府剪辫的目的不是开启民智,而是为了革除旧俗,排除D。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理解材料中剪辫活动已经开始,但仍存在一些未剪辫的现象,说明革除旧俗具有艰巨性。学生据此选择即可。4.历史学家白寿彝1937年曾说:“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迨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若和世界各先进国比较这只能算中国交通事业之现代化的开始。”结合材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 新式交通工具包括自行车、轮船、火车、飞机等B. 近代中国交通事业虽有起色,但逊色于先进国家C. 近代交通与古代交通最大区别是牵引动力的变化D. 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缓慢的根源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

5、属于逆向选择题,考查交通工具的进步。1840年后,中国引进了西方的自行车,轮船,火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故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迅速,但和其他国家相比,只能称之为开始,说明远逊于先进国家,故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近代交通工具大多采用机器动力,和古代畜力为主的动力相比,这是最大的变化,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落后性,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决定的,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近代新式交通工具变革的主要特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应该从中国半殖

6、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入手即可。5.近代的上海,社会经济生活和习俗发生着巨大变化,一位生活在19世纪末的上海人可能看到的现象有上海轮船招商局开拓中国近代航运事业信件可通过中华邮政的邮路传递到天津上海与北京之间通过无线电报传递信息受新思想熏陶的青年开始反对包办婚姻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主要变化。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在19世纪末上海轮船招商局开拓了中国近代航运事业,故正确;中华邮政创建于中华民国成立后,在19世纪末,晚清时期,并不能存在中华邮政,排除;中国的无线电报技术是在20世纪初引进的,排除;在19世纪末受到西方新思想的影响,中

7、国开始出现反对传统思想的新式婚姻习俗,故正确。故选A,排除BCD。6.1896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2倍。下图为铁路投资构成示意图。由此可知A. 清政府一直以来重视铁路修筑B. 西方列强控制中国铁路修筑权C. 铁路修筑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D. 国人的阻碍严重制约铁路修筑【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中国政府借款修筑占46%”“外国资本直接投资占31%”和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后十余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铁路建筑权益,中国铁路的筑修权大部分被列强占据,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清政府一直重视铁路修筑,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近代铁路的发展,故CD项排除

8、。7.1562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从非洲几内亚购买了400个奴隶,连同英国制造品一块运到海地出售。返程时,霍金斯运回了海地出产的食糖、金银等,这就是英国历史上最初的“三角贸易”。材料反映的英国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有推行不平等贸易贩运黑人奴隶野蛮的掠夺开展圈地运动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三角贸易”的情况,依据材料文字及所学知识可知表述都符合史实,也符合题意,B项正确;圈地运动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英国的圈地运动13世纪就已出现,与题干信息无关,所有带的选项都不正确,即ACD三项均排除。故选B。8.全球通史写道:“

9、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类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新航路开辟向“传统观念”提出的挑战不包括A. 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B. 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沉重打击了教会的权威C. 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条件D. 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人类对于世界的传统认识,满足了西欧资产阶级对黄金的需求,使分散的世界走向整体,并证实了地圆学

10、说的正确性,有利于冲击封建教会神学,故AB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学生应该结合所学从逆向的角度,从新航路开辟在思想及世界整体发展的影响出发,即可进行分析解答。9.19世纪30年代,棉纺织业是唯一一个由工厂或“制造厂”(这一名称来自前工业化时期最普遍的、运用笨重动力机械来进行生产的企业)占主导地位的英国工业,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工厂”绝对是指纺织厂,主要是指棉纺织厂。这说明了A. 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B. 棉纺织业技术革新较为彻底C. 蒸汽动力在英国已经较为普及D. 海外扩张扩大了棉布的

11、市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棉纺织业是唯一一个由工厂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工厂绝对是指纺织厂,主要是指棉纺织厂”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纺织领域采用机器生产极为普遍,说明棉纺织业技术革新较为彻底,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英国工业革命从哪一个行业开始,故A排除;材料限于棉纺织业,并不能说明蒸汽动力在英国已经较为普及,故C排除;题干与海外扩张无关,故D排除。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是“棉纺织业是唯一一个由工厂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是指棉纺织厂”,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的影响入手进行分析解答。10.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

12、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以下属于美国人发明的有大功率发电机飞机电话汽车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可知,是德国人发明的,故排除。是美国莱特兄弟发明,是美国人贝尔发明的,故正确,故选C,排除ABD。11.对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之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中的表格,可以看出在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是1

13、9世纪,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没有最终形成,应该是在20世纪初形成的,19世纪的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能源是煤;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是20世纪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是显著的标志,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所以正确的是。故选B,从而排除ACD故选B。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两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名师点睛】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比较一、相同点:1、(从背景来看)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2、(从过程来看)它们都在动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3、(从结果来看)它们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促进作用。二、不同点:1、(从背景来看)发生

14、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2、(从概况来看)开始部门:从棉纺织业(轻工业)开始/从重工业变革开始。开始地区:英国/几乎同时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发明者:主要是工匠/主要是科学家。重大发明成就: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应用。3、(从结果、影响来看)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化社会建立。对生产组织的影响: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对经济思想的影响:自由主义盛行/凯恩斯主义形成。对生产力的影响: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对社会关系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a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b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

15、二次工业革命a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b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并向纵深发展12.1796年,一位英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传染,这类传染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材料主要表明A. 大纱厂普遍存在着雇佣童工现象B. 英国社会的阶级对立十分尖锐C. 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获取剩余价值D. 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不光是反映出存在着童工现象,还反映了出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故A排除;材料内容看不出阶级对立,故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故C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的儿童健康调查报告,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