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31867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内蒙古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内蒙古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内蒙古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内蒙古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历史答题要求:1.请把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纸上2.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第卷 一、选择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公元前770年,周都城被迫从西往东迁移后,“它的统治者们终于被它以前的属国漠视,甚至实际上被遗忘了”。这一变化过程中A宗法分封制度彻底终结B贵贱等级界限已被打破C诸侯僭用礼乐较为普遍D传统契约关系不复存在2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B宗族

2、观念逐渐强化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3汉帝国建立之后,统治者逐渐把目光转向国内以稳固统治,激励军功的二十等爵制逐渐转变为帝国管理贵族、官吏、庶民的封君食邑赐爵制。这从侧面说明了A中央集权统治遭到了削弱B国家由战争轨道转入休养生息C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D一般官员获得迅速晋升的机会4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举出身,高宗朝41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这反映出唐朝A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B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C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D科举成为做官唯一途径5“清粮”是指我国封建时代由东南

3、地区清运京师的税粮。宋代把当时的清粮支出分为三份,“两分在军旅,一分在冗粮”。这客观上反映出宋代A中央集权加强存在局限B中央政府统治积贫积弱C经济重心移至东南沿海D经济发展呈现失衡状态6有学者认为,明中后期实际上形成了皇帝、内监、内阁的三角权力关系,皇权成为官僚利益的仲裁者这一角色,因此不再需要事必躬亲,甚至明中叶后在中央决策体系中皇帝已成为一种“垂拱而治”的模式,故此明代皇权“受制于臣下之多,也是历代不多见的。”该学者认为明中后期A皇权受到运行机制的制约B实现了权力的分权与制衡C政治的黑暗腐朽持续加强D君主专制不断的得到加强7有学者根据已有文献和出土的汉简对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

4、家庭收支进了估算,如下表2所示,据此可知,西汉时期表2 年收入 年支出 粮食 副业 纺织 生活 生产 租税 其他 120石 无统计 10匹布 口粮80石 食盐18石衣着5匹 留种6石 饲料10石农具7石 田租4石赋敛11石 祭祀、交往等6石 7200钱 4000钱 7700钱 1380钱 946钱 360钱 总收入:11200钱 总支出:10386钱 A自耕农生产技术较为落后B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C政府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D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8图1为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天然植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图1 A经济结构不断调整B统治疆域不断扩大C经济的区域发展趋势D农业耕作技术

5、的提高9唐代法律规定,土地买卖的行为必须得到家(族)长认可,同时直系亲属与邻居享有优先购买权,业主不得私自买卖。这些规定体现了,唐代A土地私有制受到严重冲击 B经济立法比较完善C政府对自耕农经济的保护 D世族门阀把控经济10.北宋时期,大批农民“兼作商旅”,邛州的农民更是“日趋成都府小东郭桥上卖工,凡有钱可雇,其充使分担负也。”这反映出当时A农民摆脱了封建关系的束缚B民间商品经济活力增强C成都的商业水平领先于全国D商人有较高的社会地位11.元朝时期将工匠編入专门的“匠籍”,称作“匠户”,规定其身份世袭,不得脱籍改业;明代将匠户制度改为轮班轮作,允许班匠以银代役;清顺治年间宣布废除“匠籍”。这一

6、改革A反映出君主集权统治的弱化B表明政府不再倚重官营手工业C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D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12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地主移居城市生活的现象。清代文人方苞曾说,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这一现象表明A资本主义农场出现B城镇化快速发展C城乡差别逐步消除D租佃关系日渐发展13图7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圈分布图,对该图解读最合理的是图7 A 文化地域性导致这一时期政治分裂B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C地理阻隔导致文化圈之间相互隔绝D中原文化一直领先于其他地域文化14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

7、夷那样高尚的道德。由此可见,在当时A先秦儒学的教化作用备受质疑B法家治国学说被统治者所摒弃C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D儒家学说成为王朝的正统思想15北宋政府对官民着装有着严格的规定,“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但到南宋时则普遍出现了“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的现象。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B民众热衷于追逐奇装异服潮流C理学盛行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D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16据统计,明代有社学1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330所为官办,占比9249%。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

8、材。明代社学的兴办A有利于加强教化服务统治B使儒、法思想走向合流C促进了程朱理学的新发展D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17学者刘再复认为:从儒的视角看,贾宝玉是拒绝表层儒(君臣秩序)而服膺深层儒(亲情)的“赤子”;从道的视角说,他是不为物役也不役物,逍遥自在的“真人”;从释的视角说,他是一颗天人无分、物我无分、尊卑无分、清新无染的大慈悲之“佛心”。该学者的主旨是A. 号召反叛儒家伦理 B. 宣扬道家天人合一主张C.从传统文化的视角解读贾宝玉 D. 认为贾宝玉是大慈大悲的佛教徒18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主要有二十四孝图苏武牧羊图状元及第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反映了A市民阶层价值追求 B艺术的

9、教化功能 C雕版印刷术的发展 D进步思想的影响19珠算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对其记载最早见于汉代,但直到明代商人程大位编修直指算法统宗,才逐渐推广,并取代了传统的筹算法。珠算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的大力推动B商品经济的发展C传统筹算法的衰落D商人文化素质的提高20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引用宋人庄绰鸡肋编中的“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的史料,得出宋代出现“燃料革命”的结论,并以此为据,认为宋代处于资本主义的起点。这一研究A为中国学者研究宋史提供新的史料B可以说明宋代若干进步的经济现象C引用了确切的史料但结论有待考证D构建了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理论框架211830年,47名在华英商

10、上书英国国会,历数在华遭受的禁止乘轿等诸多限制,控诉广东当局称其为“奸夷”。1834年,80余名英商致国王的请愿书建议发动战争解决对华关系问题。这反映出A侵华战争舆论氛围逐渐形成 B“海禁”政策阻断了中英贸易C英国寻求平等的对华关系 D英商旨在维护大英帝国尊严 22数据分析对于历史学习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清两国士兵体格比较表。据此可推知 年龄 (平均) 身长 (CM) 体重 (KG) 胸围 (CM) 呼吸缩长差(CM) 肺活量 (MI) 握力 (KG) 日本兵 21岁5个月 1648 613 851 703 36310 410 清国兵 28岁10个月 1666 548

11、897 670 30290 310 A清军体质全面不及日军B日本更加重视军队建设C清军战斗素养落后日军D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23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变,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A改变旧式价值观念B引发学生运动的高涨C推动传统社会转型D加快了民主革命进程24对于洋务运动,有提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也有提出洋务运动“求强”、“求富”,引进了机器和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对这一分歧解释合理的是A忽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B对洋务派追求目标认识不同C研究洋务运动的视角不同D对洋务运动难以客观的评价25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18621917年部分贸易数据情况。据此可知A中国近代工业艰难发展B中国国际贸易良性增长C中国改变贸易逆差态势D中国经济畸形有所改变2619 世纪 70 年代,在美国减轻茶税后,安徽一个普通农家从国际茶叶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现金收入。但这个农家并没有趁机对家庭经济结构做全面调整,而是把经营的重心投向了就近的土地开发和粮食生产,以缓解口粮不足问题。这一个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