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第8版课件-消化系统疾病-医学资料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331802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2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第8版课件-消化系统疾病-医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病理第8版课件-消化系统疾病-医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病理第8版课件-消化系统疾病-医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病理第8版课件-消化系统疾病-医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病理第8版课件-消化系统疾病-医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第8版课件-消化系统疾病-医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第8版课件-消化系统疾病-医学资料(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化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Digestive System 杨争艳 河南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消化道消化道 消化腺消化腺 消化食物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吸收营养 排出废物排出废物 组组 成成 功功 能能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提要 p 食管的炎症、狭 窄与扩张 p 胃炎 p 消化性溃疡病 p 阑尾炎 p 炎症性肠病 p 病毒型肝炎 p 酒精性肝病 p 肝硬化 p 肝代谢性疾病与循 环障碍 p 胆囊炎与胆石症 p 胰腺炎 p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1.1.掌握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及并发症;掌握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2.2.

2、掌握慢性食管炎、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掌握慢性食管炎、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3.3.熟悉几种炎症性肠病的好发部位、病理变化和临熟悉几种炎症性肠病的好发部位、病理变化和临 床表现。床表现。 4. 4.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机制;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机制; 5.5.了解食管狭窄和扩张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了解食管狭窄和扩张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第一节 食管的炎症、狭窄和扩张 急性食管炎 慢性食管炎 单纯性卡他性炎(刺激性强或高温食物, 痊愈) 化脓性炎(憩室食物潴留,脓肿,蜂窝织 炎或胸腔感染) 坏死性食管炎(化学腐蚀剂或传染病, 食管黏膜坏死或溃疡,瘢痕狭窄) 反流性食管炎 Bar

3、rett 食管 食管的炎症 多因急性食管炎迁延而致,病变处黏膜鳞状 上皮增生,可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 肉眼:可见黏膜白斑 镜下: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重度可累及食 管壁全层;发生纤维化可导致食管狭窄。 慢性食管炎 返流性食管炎 概述: 胃酸和胃消化酶返流入食管,对食管的 鳞状上皮发生消化作用所引起的炎症。 仅在食管镜下可发现,X检查不能发现。 肉眼: 大多仅见局部黏膜充血 显微镜下: 早期: 上皮增生及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 细胞浸润 长期进展后:可形成浅表溃疡,甚至发生环形纤维 化而导致食管狭窄;形成Barrett 食管后可见上皮柱状 化生 临床表现:反胃、胃灼热、疼痛和吞咽困难,也可见

4、呕血和黑便 发病原因:主要为长期胃食管返流 主要特征:食管齿状线以上数厘米出现柱状上皮 化生 肉眼:粘膜呈橘红色、天鹅绒样不规则病变 ,在 灰白色正常黏膜背景上呈补丁状、岛状或环状; 镜下:食管粘膜胃或小肠粘膜上皮化生 Barrett食管 内镜诊断BE必须明确两个交界线: 一、齿状线即Z线:为食管鳞状上皮和胃柱状 上皮的交界线(squamocolumnar junction,SCJ); 二、胃-食管交界线:为管状食管与囊状胃的交 界(gastroesophagealjunction, GEJ)。 SCJ与EGJ BE的内镜下齿状线水平不再与胃食管连接部一 致, 表现为一种特征性的橘红色柔软的柱

5、状上 皮粘膜,以环状食管内壁的形式伸展(环周型),或 呈无规则的指状突起(舌型)和岛状分布(岛型)。 病变与全面光滑的淡粉色鳞状上皮有鲜明对比。 内镜诊断 舌型 环周型 岛型 病理变化 早期:粘膜充血水肿,伴 有表浅糜烂和浅小溃疡、 出血。 后期:可引起粘膜下层内 纤维 组织增生,纤维收 缩可引起管腔狭窄和食管 缩短,食管缩短又可引起 食管裂孔疝。并可发生非 典型增生和腺癌。 o 食管因机械性阻塞或动力异常 致食管内容物通过障碍为特征 的病变。 o 先天性狭窄在临床上十分罕见 ,多于幼年时发病,常需要手 术治疗。 o 后天性狭窄多见于食管炎性狭 窄、食管异物或贲门肿瘤或食 管外压性病变等。在狭

6、窄部位 的上方伴有食管扩张和肥厚。 食管狭窄(stenosis of the esophagus) X线表现 食管病变严重时,早期明显痉挛不规则收缩,形成广泛 狭窄,边缘不规则呈患珠状或锯齿状改变。有时下段食管闭 塞,呈鼠尾状改变。 后期形成疤痕狭窄,狭窄一般呈向心性,边缘光整或有轻度不规则。狭窄 段以上食管轻度扩张。 贲门弛缓不能(achalasia) 概述: 吞咽后食管体部无蠕动、贲门括约肌弛 缓不良的一种疾病。病因迄今不明,一般认 为是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与食管肌层内 奥尔巴赫(Auerbach)神经节细胞变性、 减少或缺乏以及副交感神经分布缺陷有关; 在神经节细胞退变的同时,常伴有淋

7、巴细胞 浸润的炎症表现,或许该病与感染、免疫等 因素相关。 临床表现: 吞咽困难、反流、胸骨后疼痛和体重减轻 分类 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急性刺激性胃炎 急性出血性胃炎 腐蚀性胃炎 急性感染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肥厚性胃炎 其他类型 胃粘膜非特异性炎症,发病率较高 病因及发病机制: H.P.infection Chronic irritant Refluxxing 自身免疫性损伤 胃粘膜最常见病变之一,又称慢性单纯性胃炎 病变位置:胃窦部最常见 胃镜:病变呈多灶性或弥漫状胃粘膜充血、水肿,呈 淡红色,可伴有点状出血或糜烂,表面可有灰黄色或 灰白色黏液性渗出物; 镜下:病变主

8、要位于黏膜浅层上1/3,呈灶状或弥漫状 ;胃粘膜充血、水肿、上皮脱落;固有层慢性炎 症细 胞浸润,腺体完整。 临床:胃镜检出率20%-40%,大都痊愈,少数转为慢 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HE)HE) 镜下:镜下:炎性病变仅限炎性病变仅限 于粘膜浅层(上于粘膜浅层(上1/3)1/3), 固有腺体保持完整固有腺体保持完整;粘粘 膜浅层可有水肿,点膜浅层可有水肿,点 状出血和上皮坏死脱状出血和上皮坏死脱 落,淋巴细胞和浆细落,淋巴细胞和浆细 胞浸润。胞浸润。 病变特征: 镜下: 1.胃黏膜变薄,腺体变小数目减少胃小凹变浅可有 囊性扩张; 2.固有层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可有淋巴

9、滤泡形成; 3. 常见腺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 临床病理联系:患者消化不良、食欲不佳、上腹部不 适,若为A型可发恶性贫血,如若出现非典型增生可 致癌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atrophic gastritisatrophic gastritis 纹状缘 杯状细胞 Paneth细胞 胃肠上皮化生胃肠上皮化生 腺上皮 化生 肠上皮化生 胃上皮化生 小肠上皮化生 大肠上皮化生 胃底腺化生 假幽门腺化生 完全化生 不完全化生 完全化生 不完全化生 完全化生:杯状细胞和吸收上皮细胞 不完全化生:只有杯状细胞 慢性萎缩性胃炎A、B型的区别 特征A型B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自身免疫H.P

10、.感染 病变部位胃体部或胃底部胃窦部 抗壁细胞及内因子抗体阳性阴性 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低 胃内G细胞的增生有无 血清中自身抗体阳性90%阴性 胃酸分泌明显降低中度降低或正常 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正常 恶性贫血常伴发无 伴发消化性溃疡无常伴发 又称Menetrier disease; 病变部位:常在胃底及胃体部 胃镜:1.黏膜皱襞粗大加深变宽,呈脑回状; 2.黏膜皱襞可见横裂,可有疣状结节; 3. 黏膜隆起部位常见糜烂 镜下:腺体增生肥大,腺管延长,腺体可穿过黏膜肌层,黏液分 泌细胞数目常增多,固有层炎性不明显 淋巴细胞性胃炎 嗜酸细胞性胃炎 肉芽肿性胃炎 疣状胃炎 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反应有

11、关。应用 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可取得较好效果. 内镜下表现:胃粘膜皱襞增大增粗、 结节状改变和糜烂。 组织学表现:胃表面及小凹上皮细胞 内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病 (Peptic ulcer disease) 概述: 以胃、十二指肠黏膜形成慢性溃疡为特 征的一种常见病,人群中患病率为10%,多 见于2050岁的成年,男多于女。 消化性溃疡病消化性溃疡病 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 有规律的上腹部疼痛有规律的上腹部疼痛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70% 70% 胃溃疡胃溃疡 25% 25% 复合性溃疡复合性溃疡 5% 5% 特点特点 病因及发病机制 p 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

12、 p 黏膜抗消化能力降低 p 胃液的消化作用 p 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p 遗传因素 消化性溃疡病 细菌型血小板激活因子 血栓形成 酶 : 尿素酶 氨、CO2 蛋白酶 裂解胃粘膜糖蛋白 磷酸酯酶 细胞膜磷脂 白细胞三烯 、二十烷 胃酸直接接触上皮, G细胞增生,胃酸 趋化中性WBC H2O2+CL HOCL+H2O HOCL+NH3 NH2CL+H2O 易于黏附到O型血抗原细胞上 O 型血者易患溃疡 MPO MPO - 1.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破坏胃粘膜的屏障功能 HP 发病机制: 1 胃液的消化作用;胃酸分泌增多 2 黏膜屏障功能遭到破坏 黏膜屏障:黏液 覆盖 减少胃液接触上皮 碱性 中和

13、胃酸 细胞膜脂蛋白 阻止氢离子逆向弥散 黏液分泌不足、细胞损伤 屏障功能 H离子逆向弥散 血管受损 黏膜受损 肥大细胞 释放组胺 血循环障 碍 胆碱能效应 胃蛋白酶原 黏膜 屏障受损 2.黏膜抗消化能力降低 病因:长期用非类固醇抗炎药阿斯匹林、吸烟,刺激胃黏 膜,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损害黏膜血循环 3 胃液的消化作用 可有壁细胞总数增多 4 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溃疡病患者常有精神过度紧张或忧虑、胃液 分泌障碍、迷走神经功能紊乱 迷走N+ 胃酸分泌 十二指肠溃疡 迷走N+ 胃蠕动 胃泌素 胃酸 胃溃疡 5 遗传因素 血型为O型发病率高于其他血型1.5-2 倍; 与遗传可能有关 病理变化 肉眼:

14、部位: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侧,尤多见于胃窦部 溃疡通常只有一个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0cm 边缘:整齐,状如刀切 底部: 平坦、洁净 深度:可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 周围:粘膜轻度水肿,皱壁从溃疡向周围呈放射状 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病变相似,多发生在十二指 肠球部,溃疡较胃溃疡小而浅,直径多1cm 消化性溃疡病 胃溃疡胃溃疡 gastric ulcergastric ulcer 2 2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其形态与胃溃疡相似;其形态与胃溃疡相似; 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的前壁和后壁,偶见于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的前壁和后壁,偶见于 球部以下,称为球后溃疡。球部以下,称为球后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一般较胃溃疡为浅,直径多在十二指肠溃疡一般较胃溃疡为浅,直径多在 1 1cmcm以内。以内。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duodenal ulcerduodenal ulcer 病理变化 镜下: 溃疡底部由内向外可分四层 p 最表层:少量炎性渗出物覆盖 p 坏死组织层 p 较新鲜的肉芽组织层 p 最下层:陈旧瘢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