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07160238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31795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6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07160238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疆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07160238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疆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07160238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疆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07160238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疆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07160238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0716023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0716023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共共 3636 道小题。道小题。每题每题 1.1.5 5 分共分共 5454 分)分) 1.中国古代的姓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嬴、姒、妘、 娮、姚等。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礼制对女性的压迫B. 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C. 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D.血缘关系最初以 母系来确定 2.周礼载:“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美宫室,二曰族坟墓” ;对“族坟墓” ,郑玄注: “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

2、近,死相迫。”材料中提到的“族坟墓”( ) A. 体现了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 B. 实现了周朝王权的高度集中 C. 反映了分封制度的全面推行 D. 维护了贵族间血缘宗法关系 3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 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丧服之大纲四:曰亲亲 ,曰尊尊 ,曰长长 ,曰男女有 别 。”这表明周朝 A. 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并推行 B. 通过强化等级秩序维护中央集权 C. 通过规范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D. 宗法制下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4秦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九卿具体执行,九卿如奉常管宗庙礼仪 、郎中令(管宫警卫) 、 廷尉(管司法审判) 、

3、宗正(管宗室事务) 、治粟内史(管财政税收)等;而唐代中央政府行 政工作由六部具体执行,分为吏、兵、刑、户、礼、工六部。下列关于唐代制度与秦代制度 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秦代把行政工作分为九类,比唐代的六类更加严密 B. 唐代基本革除了秦代残留的贵族政 治残余 C.唐代的六部制相比秦代的九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D.从九卿到六部,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政 治的影响加深 5.秦朝建立了完备的监察机构, 官员称御史大夫汉武帝正式把 “吏不廉, 背公向私” 和 “阿 附豪强,进行贿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明朝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 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这从实质上说

4、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A. 内容、范围不断扩大 B. 以强化皇权作为出发点 C. 对象包括官员与平民 D. 首要任务是加 强管理官吏 6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 - 2 - 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州县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从以上的 地方行政变化过程中,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 地方行政建制不断变化,不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伴随历史的发展 C. 古代王朝的中央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7汉朝时廷议是皇帝临时召集的,人

5、员和时间不固定,决定的事情仅供皇帝参考。唐朝宰相 在政事堂议决政事。宋朝宰相以外还有执政,就是副宰相,这个人数比唐朝要多。宋朝是由 宰相和执政议决大政。这表明唐宋时期 A. 中央官员职责分工更加明确 B. 宰相权势和地位持续下降 C. 决策群体扩大和决策制度化 D. 政治决策的效率不断提高 8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 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 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 B. 监察体系臻于完备 C. 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D. 选官标准 发生变化 9南朝时期,政府推行一种“土断”制度,即清

6、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 他们编入国家户籍。这一制度 A. 造成了国家户籍制度的混乱 B. 使得均田制得到进一步推广 C. 使政府脱离了对门阀的依赖 D. 瓦解了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 10唐中宗任命品级较低的豆卢钦望为尚书省长官,故意不加“同三品”的头衔,观察他的 反应。豆卢钦望果然徘徊在宰相集体议事的政事堂外而不敢进入。后来加了“平章军国重事” 衔,豆卢钦望才真正参议政事。材料主要表明三省六部制 A. 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 B. 降低了三省长官的行政级别 C. 是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 D. 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 11 据 新唐书选举志 记载, 开元十七年时, 天下明经、

7、 进士及第每年不过百人, 而两监 (指 长安、洛阳的国子监)仅一二十人,而“流外入仕(即未被编入正式官职,但任满一定年限 之后,经过考试合格,授予官职)诸色人等” ,则有两千人之多,又是明经、进士的二十倍。 唐朝政府的这些做法 A. 说明明经、进士是当时科举考试最重要的科目 B. 标志着等级秩序森严的贵族政治趋于 瓦解 - 3 - C. 客观上有利于封建政府吏治的状况的改善 D. 表明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有浓厚的儒 家特色 12“(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 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 此可谓富之以财

8、矣。”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 B. 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 C. 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割据隐患 D.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13太平兴国二年(977 年) ,宋政府开始颁给州县官员格式固定的“历子” ,令一一填写。其 内容包括户口税收、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招诱流民、公平执法、摒除盗贼等项目。任满时 携至京师,以,为年终考核及终任以后赏罚升黜之凭据,“敢有妄书功劳”者皆予除名。据 此可知 A. 完善地方考核利于中央集权 B. 廉政与监察是强化皇权的关键 C. 制度的创新受到时代的局限 D. 保护小农经济是政策的出发点 14宋朝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

9、谏” 。元丰改制后,御史台的职责是:“掌纠察官邪,肃正纲 纪。大事则廷辩,小事则奏弹” 。谏官的职责是:“凡朝政阙失,大臣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 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 。这反映了宋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是 A 御史与谏官事权分明 B 谏官的谏诤由大臣转向皇帝 C 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D.出现了“台谏合一”的态势 15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 归于外朝请出了宫城。唐长安大明宫内,门下中书二省分列宣政门左右,三省长官议事于门 下省之政事堂。明清官署除了军机处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以上变化表明 A. 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 B. 官制变化影响城市布局 C.

10、 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 D.中央集权逐渐得 到加强 16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 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的独创性举措 A. 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 调整规范了各级官员的编制 C. 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 使宰相成为国家实际决策者 17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 分行省以治外。” 元史 中载 :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 统郡县, 镇边鄙, 与都省为表里。” 这表明元朝行省的独特之处是 - 4 - A. 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B. 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 C. 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 D.

11、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 18明朝皇帝仁宗说: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 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于是,“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 明朝推行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 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 B. 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 C. 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交流 D. 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 19顺治末年,和硕安亲王岳乐提出:“连年轮差御史,贪官未见止息,民困未见全苏,盗 贼未见消弭,地方未见安堵,往返迎送,糜费徒多,建议除在京各差应留外,在外各差,应 行停止,其巡按事务,归并巡抚。”后来清廷接受此建议,废除沿自明朝的巡

12、按御史,将中 央监察地方的权利交给总督、巡抚。这一措施 A. 使封疆大吏成为专职监察官员 B. 意在缓解吏治腐败引发的社会矛盾 C.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 反映了地方行政与监察权利的平衡 20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 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了 A. 东方社会皇权主义的盛行 B. 小农经济封闭落后不是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方向 C. 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D. 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 础 21汉昭帝始元六年,征文学贤良问以治乱,“皆对愿罢郡国盐铁酒榷均输,务本抑末

13、,毋 与天下争利,然后(教)化可兴。”这表明盐铁官营 A. 遭到知识阶层强烈反 B. 与重农抑商政策相背离 C. 强化了封建大一统政权 D. 败坏了汉代 的社会风气 22从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公元 624 年)颁布均田令开始,到唐玄宗李隆基于天宝十一 年(公元 752 年)下令禁止农地买卖和抵押结束,近 130 年内共有五个皇帝(含大周皇帝武 则天)发布九道沼书,都是禁止农地买卖的。据此可知当时 A. 君主专制加强 B. 流民问题严重 C. 土地兼并普遍 D. 小农经济稳定 23宋代太湖平原盛产粮食,古谚云“苏湖熟,天下足” ,但到了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成为全 国重要的粮食产地,民间俗称“湖广

14、熟,天下足” ,而太湖平原则出现了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 太湖平原的这一变化是由于 - 5 - A. 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B.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C. 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D. 农业生产人口 的增加 24明朝官员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 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 为之德。”材料反映丘浚 A. 对土地兼并持放纵态度 B. 主张以道德教化缓解土地兼并 C. 认为土地兼并难以根治 D. 主张复兴古代土地国有制 25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折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 增至数倍民

15、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降皇 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腾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 。该谕旨反映 的实质是 A. 政府限制出口数量平抑丝织品的价格 B. 政府希望扩大出口提高丝织品的价格 C. 政府推行闭关政策来稳定丝织业发展 D. 政府缩小丝织品出口满足民间的需要 26周人认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天衿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主张“敬 德保民” 、“以德配天” 。这表明 A. 周人的天命观中理性成分增加 B. 天神崇拜在中国居于统治地位 C. 周人对鬼神世界保持排斥态度 D. 周人的世界观具有迷信的色彩 27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 ,法家强调“法”和“刑” ,老子强调自然的静 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 ,杂家主张“治国公平” 、“为民谋利” ,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 是 A.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 都主张“礼” 、“法”并用 28“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 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庆赏则上尊而不侵。”材料代表 的思想流派所持的治国理念是 A. 以德治国,反对刑罚 B. 以法治国,厉行赏罚 C. 无为而治,崇尚自然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