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课件-第4单元 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 正比例

上传人:思无****9 文档编号:119331117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PPTX 页数:12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课件-第4单元 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 正比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课件-第4单元 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 正比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课件-第4单元 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 正比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课件-第4单元 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 正比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课件-第4单元 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 正比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课件-第4单元 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 正比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课件-第4单元 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 正比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课时 正 比 例 第 4 单元 比例比例 2. 正比例和反比例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文具店有一种彩带,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 数量/m12345678 总价/元 3.5710.5 1417.52124.528 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有数量和总价两种量。 (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总价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3)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相应的比均为:3.5:1 比值均为3.5 一、探索新知 1 你能发现了什么? 从上表可以看出,总价与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是随着数 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总价与相

2、应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例如: = = =3.5 3.5 1 7 2 10.5 3 比值3.5,实际就是彩带的单价,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是: 总价 数量 =单价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 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上表中,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总价与数量成正比例关 系。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 (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y x =k(一定) 上页表中的数据还可以用图象(如下图)表示: 根据图象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3、总价随着数量的增加而 增加。 (2)把数对(10,35)和( 12,42)所在的点描出 来,并和上面的图象连 起来并延长,你还能发 现什么? 图象成一条直线 (3)不计算,根据图象判断,如果买9m彩带,总价是多少?49 元能买多少米彩带? 由图象可知9m的彩带总价是31.5元。 49元能买14米彩带。 (4)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几倍 ?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 长成正比例关系。 如果汽车行驶速度一定, 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 你能举出生活中正比例关系的例子吗? 2倍 二、巩固练习 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123456 路程/km80160240 32

4、0 400 480 (1)写出几组路程与相对应的时间的比,并比较比值的大小 。 80:1=160:2=240:3=320:4=400:5=480:6 (2)说一说这个比值表示什么 。 这个比值表示速度。 (3)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成正比例关系,因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一定。 (4)在图中描出表示路程 和相对应时间的点,然 后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并估计一下行驶120km 大约要用多少时间。 1.5小时 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这两种量是 相关联的量;二、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三、这两 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三、课堂小结 四、拓展训练

5、 1.判断: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正比例。 ( ) 2.简答:圆的面积和圆的哪个量成正比例? 圆的面积和圆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谢谢 谢谢 观观看 数学质量检测试 题命题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 想: 依据小学 数学课程标准 及小学数学教 学大纲的相关 要求,本学期所 学教材所涉猎的 基础知识、基本 技能为切入点, 贯彻“以学生为本 ,关注每一位学 生的成长”的教育 思想,旨在全面 培养学生的数学 素养。 二、命题出发点 : 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不同层面 学生的认知需求 ,以激励、呵护 二年级学生学习 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认真、 严谨、科学的学 习习惯,促进学 生逐步形成良好 的观察能力、分 析能力及缜密的 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学以致 用的实践能力为 出发点。 三、命题原则: 以检验学生基础 知识、基本技能 ,关注学生的情 感为主线,紧密 联系生产、生活 实际,强调数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回馈于生活 ;有效收猎学生 已有的数学记忆 ,引发学生的创 新意识,不出“偏 ”、“怪”题,努力 让不同层面学生 的思维均不同程 度的发展。 联系电话: 联系 QQ: 电子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