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6-医学资料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331021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9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6-医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6-医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6-医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6-医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6-医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6-医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6-医学资料(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室 背景 医疗环境变化 法律、舆论 患者要求 选择增多 抗菌素药物迅猛增长 对安全性关注上升 不良反应(advers reactions, ADRs) 一般指在常用量情况下,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导 致机体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或不利的反 应;亦称副作用; (判定有罪) 不良事件(advers events, ADEs) 指患者在用药后出现的任何不良医学情况,包括 症状、体征。实验室异常及死亡等; 可有药物引起,亦可由固有疾病后并发症引起; 这一概念多用于药物临床评价; (犯罪嫌疑)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包括: 毒性反应 变态反应 二重感染

2、后遗反应等 耐药性 亦有将细菌生产耐药性列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者 ,但耐药性发生是药物与细菌间而非药物与机体间 相互作用; 尽管不列入不良反应,但牢记抗菌药物滥用对机 体和群体的危害。 毒性反应 定义: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等功能异常组织、 器官等病理改变。 与剂量相关 毒性反应是常见的不良反应 表现在肾、神经系统、肝、血液、胃肠道给药局部 等。 肾脏 肾脏是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肾毒性常见 表现:轻重不一,蛋白尿,管型尿肾 功能不全 药物:氨基糖甙类、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头孢 菌素类、青霉素类、多粘菌素类、四环素类 、磺胺药。 预防与处理: 给药个性化、TDM、定期随肾功能、尿常规调 整剂量 停

3、药 中枢神经系统 表现: 头疼、头晕、失眠、烦躁、焦虑、幻听幻 视、 忧郁、定向力丧失、肌阵挛、癫痫、 惊厥、昏迷等。 药物: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亚胺培南、异烟 肼、氯霉素。 机制:直接刺激、GABA受体竞争性抑制。 常出现于用药剂量大、肾功能不全、合并CNS基 础疾病者、鞘内注射后脑内注射。 预防:给药个性化、滴速适当、尽量避免鞘内给 药。 第八对脑神经损害 表现: 耳蜗损害:耳饱满感、耳鸣 耳聋 (高频) 前庭损害:眩晕、头痛 平衡失调 药物: 氨基糖甙类、糖肽类、多粘菌素、米诺 霉素 预防: 给药个性化、TDM、老年人与儿童少用 及早发现(电测听) 视神经损害 表现:视神经炎、视神经萎

4、缩、视网膜出血 药物:氯霉素、乙胺丁醇、链霉素、磺胺药 四环素。 多见于长期和较大剂量应用。 神经肌肉接头阻滞 表现:眼睑下垂。四肢无力 呼吸肌麻痹。 药物:氨基糖甙类、多粘菌素、四环素类、 林可霉素类。 机制:与钙离子竞争结合部位,乙酰胆碱释放 受阻。 常见于大剂量快速滴注,胸腹腔内局部应用时 周围神经炎 表现:口唇及手足麻木,头昏、面积头部麻木 四肢肌力减退 药物:氨基糖甙类、多粘菌素类、异烟肼、 乙胺丁醇、硝基呋喃类。 机制:钙离子缺乏、VitB6缺乏、直接刺激。 肝脏 肝脏为主要代谢器官,许多药物可引起肝损害。 表现:轻重不一,恶心、纳差、黄疸、肝肿大 肝功能异常(有或无症状) 药物:

5、四环素、红霉素酯化物、酮康唑、磺胺药 抗结核药(利福平、异烟肼)、氯霉素、 两性霉素B、氟喹诺酮类(曲伐沙星)、 其他。 血液系统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氯霉素、磺胺药、氟 胞嘧啶、-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四 环素类、两性霉素B。 贫血:氯霉素、两性霉素B、青霉素类、头 孢菌素类、磺胺药、呋喃类 。 凝血机制异常:拉氧头孢、头孢孟多、头孢 哌酮、羧苄西林、替卡西林(NTT侧链 抑制肠道产VitK菌群等) 胃肠道 表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泻 多数口服药物及胆汁浓度高药物,如:四环 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药、氟 喹诺酮。 机制:化学刺激、肠道菌群失调。 局部 肌注局部疼痛、硬结:青霉素钾

6、盐、林可霉 素类 。 静脉炎:红霉素、乳酸环丙沙星 吸入药物上呼吸道刺激:氨基糖甙类、两性 霉素B 其他毒性反应 骨骼、牙齿损害:四环素、氯喹诺酮类 灰婴综合征:氯霉素 心脏损害: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氯喹诺 酮类 戒酒硫样反应:头孢哌酮 治疗矛盾和郝氏反应 过敏性休克 表现:呼吸道梗塞症状、微循环症状、中枢 神经系症状、皮肤过敏反应 多数在30min内发生 药物:青霉素最常见,氨基糖甙类 机制:1型变态反应 防治:用药前详细询问病史,青霉素皮试, 首剂青霉素后观察30min,就地抢救, 肾上腺素首选 变态反应 最常见者为皮疹 尚有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物热、 血管神经性水肿、嗜酸性粒细

7、胞增多症、 溶血性贫血、再障、接触性皮炎 皮疹: 表现:各种皮疹均可出现。 以荨麻疹、斑丘疹、麻疹样皮疹多 见, 也可出现剥脱性皮炎等严重表现 一般持续510天,停药后13天内迅速退清 药物:各类抗菌药均可引起,以青霉素、 链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磺胺 药多见 药物热: 各类抗菌药物均可引起 表现:感染症状缓解后发热,可伴皮疹、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 临床医生常常“抱薪救火” 潜伏期多为712天 血清病样反应: 多见于应用青霉素者 表现:发热、关节痛、荨麻疹、淋巴结肿大、 嗜 酸性粒细胞增多 机制:型变态反应 其他变态反应: 血管神经性水肿:波及呼吸系统后脑部时 可危及生命多数由

8、青霉素引起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多于其他变态反应 同时出现 接触性皮炎:与链霉素、青霉素等抗菌药 经常接触 光敏感或光毒型:四环素、氟罗沙星、洛 美沙星、司氟沙星、依氟沙星 关于变态反应的几个重要问题: 青霉素皮试液应为:青霉素G或青霉噻唑 -多赖氨酸 青霉素皮试仅预测型变态反应 头孢菌素皮试意义未获肯定 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交叉过敏发生率10% 青霉素皮试阳性或非严重过敏反应者,在 确有指征并严密观察下可以应用头孢 菌素 二重感染 是抗菌药应用过程中交替引起的感染 主要致病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葡萄 球菌属 主要感染部位:口腔及消化道、肺部、尿路、 败血症 二重感染 病原菌常呈多重感染 多见

9、于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和糖皮质激素者, 有严重原发病者,大手术后,婴儿和老年人 死亡率高 口腔感染、白念珠菌肠炎: 病原菌:白念珠菌 表现:鹅口疮、水样便或粘液便 治疗:制霉菌素甘油混悬液涂口腔、口服 制霉菌素或氟康唑 伪膜性肠炎: 使用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克林霉素者发 生率高 表现:大量水泻、含粘液、发热、腹痛 致病菌为难辨梭菌 治疗:甲硝唑、万古或去甲万古口服7-10d 肺炎 主要致病菌:肺杆、大肠、绿脓、真菌; 金葡菌、肺炎球菌、肠球菌属 尿路感染 主要致病菌:绿脓、奇变、大肠、真菌、 肠球菌、金葡菌 败血症 致病菌:葡萄菌属多见,其次为革兰阴性 杆菌如大肠、绿脓、肺杆、不动杆菌,真 菌

10、预防不良反应的几点原则 1.严格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减少用药种类; 用药种类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 合并用药 15种 3.8% 615种 28% 16种 84% 其药物相互作用越不可预测; 2.熟悉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结合患者生理、 病理给药,对高危人群予特别考虑,如: 在老年人、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减量或避免 应用肾功能损害药物; 孕妇、乳妇和婴幼儿不宜应用喹诺酮类、 四环素类药物; 有癫痫病史者禁用亚胺培南; 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避免用氨苄西林; 3.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尽量避免加重不良反应的联合用药、如: 两性霉素与万古霉素 调整剂量 氨基糖苷类与第一代头孢菌素 TDM 通过联合用药减

11、轻不良反应,如: 应用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孟多时补充Vitk 应用磺胺药物时应用碳酸氢钠化原液 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直接理化作用 如抗菌药物之间及其他药物间的配伍 禁忌 二三价金属离子及胃酸ph值对药物吸 收的影响 竞争血清蛋白结合点 磺胺药与某系降糖药,抗凝药合用致 低血糖、出血 药物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 利福平使苯妥因钠,华法林,洋地黄 等代谢加快 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使茶碱代谢减慢 肾小管和胆管分泌的竞争 丙磺舒使-内酰胺类药物半减期延长 丙磺舒使利福平率减期延长 在组织部位的相互作用 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与筒箭毒碱 氨基糖苷类与第一代头孢菌素、万古 霉素、利尿剂合用增加肾毒性、耳毒性 4、注意给药的每一环节: 青霉素类药物即冲即用减少代谢产 物致变态反应; 红霉素或大剂量青霉素钾盐予较多 溶液稀释 氨基糖苷类药物一日一次给药; 碳青霉烯类、氯喹诺酮类、氨基糖 苷类、林可霉素滴速宜慢; 5.密切观察有无不良事件发生 症状、体征 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其他生化指标 治疗药物监测(TDM) EKG 等等 不良反应的处理 1.处理判断不良事件与药物因果关系 正确判断是恰当处理的前提 是否由药物引起 何药引起 是否与给药方案有关 不纵不枉 不漏掉一个“坏药” (否则雪上加霜) 不冤枉一个“好药” (以免作茧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