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26330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文、武等先王注重“敬德保民”、“明德慎罚”。春秋时期,孔子则从个体的人格修养出发,提出“修己安人”、“泛爱众而亲仁”,这反映了A个人道德修养的共同主张B重视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C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D仁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2韩非子之学出于荀子,源本于儒家,而成为法家,又归本于道家,其最高理想为“君无为,法无不为”。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各

2、派学说的吸收与融合B法家理论走向系统化C厉行法治的时代要求D文化成为权力的附庸3董仲舒认为:君主统治百姓,让他们有欲望,但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让他们朴实,但不能没有欲望。有欲和无欲,各自都能得到满足,则君主之道就有了合适的尺度。材料反映了A天子应该关注百姓呼声、以德治民B为君之道一定要“存天理、灭人欲”C百姓的“欲望”应当符合三纲五常D百姓适当的利益追求利于君主专制4三国时期,官学一蹶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A儒家思想日益衰落B“贵儒”

3、又“尊道”C传统文化走向断裂D奉行三教并行政策5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A. 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B. 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C. 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D. 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6学者许倬云认为,朱子学的普及,使中国的社会结构经由学术和政治,维持了长期的稳定,停留不变。据此可知A朱熹的理学思想停滞了当时社会发展B朱熹的学术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C朱子学的普及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进步D学术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结构的稳

4、定7王阳明认为经典的权威是在吾心之良知的权威之下,如果阅读“六经”未能体认到良知,就如阅读过账簿并不等于拥有此财产一样是毫无用处的。这一主张A否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打破了理学的思想禁锢C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作用D肯定了儒学经典的价值8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图1 传统社会治理结构 图2 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9下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表明西汉 东汉 魏晋 隋 唐 宋辽金 元 明 清A. 中国的

5、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B. 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C. 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D. 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10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1唐朝吴道子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得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绘画A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B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C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D代表了

6、唐朝的绘画成就12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个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A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C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13珠算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对其记载最早见于汉代,但直到明代商人程大位编修直指算法统宗,才逐渐推广,并取代了传统的筹算法。珠算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的大力推动B传统筹算法的衰落C商品经济的发展D商人文化素质的提高14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

7、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15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据此可知A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C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D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16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

8、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B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C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D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17“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个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据此可知,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D思想统一,法律至上18“文艺复兴时代的人士受中世纪先人们学识与艺术的恩惠,无疑的实在很多,而且,文艺复兴时代的人士们也

9、无疑的与他们的祖先一样的笃信宗教,轻信人言,满怀阶级意识和封建思想。可是他们也是唯物论者、怀疑论者和个人主义,这些都是中世纪闻所未闻的。”这段话的主旨是A. 文艺复兴运动完全摒弃中世纪思想文化 B. 文艺复兴运动呈现过渡时期的风格特点C. 文艺复兴运动不可避免具有中世纪遗风 D.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已初具人文主义精神19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要求追求个人的充分发展。他们崇尚“全才”,不仅重思辨和理论,还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这A反映了资本主义进入手工工场阶段 B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C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禁欲主义 D受到苏各拉底对他们的影响20伊拉斯谟在1

10、6世纪初写的愚人颂中说:人生的幸福由“愚人”提供,快乐是“愚人”的调味品,“无知是最幸福的生活”。宗教狂和迷信狂不是真正的“愚人”,“愚人”对他们表示愤慨。这从侧面反映了A伊拉斯谟的思想充满理性色彩B封建贵族对普通民众的压制C人们改变了对宗教的虔诚信仰D人们对于宗教权威的极大不满21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22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

11、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水平的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 C文化环境的差异 D国际地位的差异23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24恩格斯在论述法国启蒙运动时指出:“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现

12、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这表明A社会主义者完全接受了启蒙思想 B法国启蒙运动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与发展了启蒙思想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趋同第II卷(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其中第26题25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26(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

13、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二康德主张,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宪法应容许“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制度按照理念”建立起来。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

14、的经济、政治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康德认为启蒙的前提是什么?概括康德对“自由也是一种责任”观点的理解。(8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卢梭和康德“自由观”的历史作用。(9分)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说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而中国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迈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根据材料提练出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观点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