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导学案附复习资料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9324554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劝学-导学案附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劝学-导学案附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劝学-导学案附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劝学-导学案附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劝学-导学案附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劝学-导学案附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导学案附复习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劝学 编号017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并掌握文本所涉及的重要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知识。2.体味文本的论证特点及语言特色。3.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学习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探究法【知识导学】(一)作者情况: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

2、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二)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

3、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三)成语积累:青出于蓝:靛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语出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后因以“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语出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四)荀子名言: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3、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

4、学5、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6、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7、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8、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9、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字形:其曲中( )规槁暴( ) 輮( )使之然也 金就砺( )则利参省( )跂( )而望 舟楫( ) 蛟( )龙跬( )步 骐骥( )( )驽马( ) 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埃( )土2.重点文言实词:(1)劝学(2)学不可以已(3)冰,水为之(4)木直中绳(5)金就砺则利(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7)吾尝跂而望矣(8)假舟

5、楫者(9)而绝江河(10)圣心备焉(11)故不积跬步3.重点文言虚词:青,取之于蓝( )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而吾尝终日而思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蟹六跪而二螯( )4.通假字:(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君子生非异也5.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6.古今义:(1)輮以为轮(2)金就砺则利(3)君子

6、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7.特殊句式(类型、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8、语句翻译:(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编号018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并掌握文本所涉及的重要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知识。2.体味文本的论证特点及语言特色。3.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应持有的正确态度。【荀子思想】:1.天道自然的思

7、想荀子将“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观化与规律化,见于他的天论一文。“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2.“天行有常”的思想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

8、格地遵守它。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道不会因为人的情感或者意志而有所改变,对人的善恶分辨完全漠然置之。荀子对传统的宗教迷信持批判的态度,认为自然的变化与社会的治乱吉凶没有必然的联系。认为祭祀哀悼死者的各种宗教仪式,仅仅是表示“志意思慕之情”,是尽“人道”而非“鬼事”。(礼论)3.“天人相分”的思想荀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并且天人各有不同的职能,“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礼论)“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天论)4.“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荀子

9、看来,与其迷信天的权威,去思慕它,歌颂他,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荀况强调“敬其在己者”,而不要“慕其在天者”。甚至以对天的态度作为君子、小人之分的标准。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确的宣称,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5.“化性起伪”的性恶论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论,这与孟子的性善说直接相反。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具有和天、地同等的重要性。【问题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用“君子曰”提出有什么好处?这一论点包

10、含哪几层意思?(2)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輮木为轮”“绳木而直”“砺金则利”的比喻又论证了什么问题?(3)请结合文本第4段谈谈本文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背诵指导】:理清论证思路,试着填充下图。(比喻句请用文本原句)青,而青于蓝分论点1:学习的意义: 比喻句木直中绳輮使之然也中心论点:分论点2:学习的作用:比喻句顺风而呼而闻者彰假舟楫者而绝江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分论点3:、坚持、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蟹六跪用心躁也【拓展阅读】:与语文同行语文是一条河,绵绵流淌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语文是一座山,巍巍挺立的是纵横几万里的尊严;语

11、文是一首诗,字里行间悸动的是独行的灵魂;语文是一幅画,色彩光影调和的是缤纷的世态;语文是一位纯洁的天使,她闪闪的光芒招引着我们与她同行。与语文同行,我们便开始了上下求索。诗无达诂,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她的神秘,她的魅力,她的圣洁,更激发了我们“欲穷千里目”的豪情,于是,我们这一群追赶太阳的人簇拥而至,无论是鲜花盛开、蝶飞凤舞,还是大雨滂沱、道路泥泞,我们一样沉勇而执著。与语文同行,便是与快乐相拥。我们每天都徜徉在美丽富饶的文字之中,与纯真的心灵沟通,与古圣先贤对话,与清风明月相伴,与天光云影交流。今天,你可能是唐朝的一株柳树,矗立在古风河畔;明天,你可能与领袖一起伫立橘子洲头,指

12、点江山;明天,你可能走近巴尔扎克,涵咏他沉郁而睿智的思想。今天,你可能心鹜于秀美的庐山,体味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神韵;明天,你可能停留在维纳斯雕像前,思考她的断臂给人类带来的美的遐想。与语文同行,我们的生活便有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与古今文明同在,我们与中外风流同在,我们与真理哲思同在。古道西风、小桥流水是语文;大浪淘沙、沧海桑田是语文;婉约缠绵、犹抱批评是语文;关东大汉、豪迈洒脱是语文;千里莺啼、万种风情是语文于是,我们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与语文同行,我们加深了对生命的体验。语文是母语,是孕育学科的学科,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学科中的美丽仙子。同时,在大江东去的波涛中,在怒发冲冠的凭

13、栏处,在金戈铁马的遥想中,他又是学科中的伟丈夫。语文是鲜活的,这鲜活的生命中蕴涵着我们永恒的追求、探索和希冀。语文是个性,语文是风骨,语文是真诚,语文是善良,语文是美好。与语文同行,我们展示个性,我们突显风骨,我们拥抱真善美。我们钟爱语文,我们与语文同行。参考答案积累平台1. p ru l x q j o q j n lu i2.(1)劝勉、鼓励(2)停止、废弃(3)变为、形成(4)合乎(5)靠近、接近(6)验、检查,反省、省察(7)抬起脚后跟(8)借助、利用(9)横渡(10)具备(11)半步3.于:介词,从介词,表比较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等连词,表递进,可译为“并且”、“而且”连词,表修饰,可译为“地”连词,表结果,可译为“那么”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连词,表并列,不译4.(1)“有”通“又”“輮”通“煣”(2)“知”通“智”(3)“生”通“性”5.(1)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天天(2)长,形容词作动词,变长(3)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快(4)水,名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