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调研测试题历史试题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19324484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调研测试题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福建省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调研测试题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福建省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调研测试题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福建省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调研测试题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福建省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调研测试题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调研测试题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调研测试题历史试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高二历史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4题,满分为100分。2本卷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3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一战前夕,下图圆圈内所示地区是大国争夺的焦点,矛盾重重。对该地区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A. 法德B. 俄奥C. 英德D. 英俄【答案】B【解析】图中圆圈内所示地区为巴尔干地区,根据所学一战的背景知识可知,这一地区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俄国和奥匈帝国,故选B;法德争夺的焦点是欧洲大陆的霸权,英德之间围绕世界霸权、

2、殖民地和市场争夺,英俄之间的矛盾是伊朗地区,故排除ACD。2. 1917年3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其连任的就职演说中说,“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经过那致命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来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要想回头已经不可能,我们国家的命运就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全力去保卫这个国家”。这表明威尔逊A. 明确表达了美国参战的想法B. 对俄国的二月革命非常不满C. 主张放弃孤立主义外交政策D. 希望协约国取得战争的胜利【答案】C【解析】“那致命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来的悲惨事件”是指由萨拉热窝事件引发的一战,由“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可知美国不想再置身事外,故主张放弃孤立

3、主义外交政策,所以C符合题意;题干中的表达并没有明确表达参战的主张,故A错误;题干没有提到二月革命,故B与题干无关;题干表达的是美国自己外交政策的转变意图,与对协约国的态度无关,故排除D。3. 如下图所示,德国疆域由连成一片到分为东西两部分,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B.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C. 洛迦诺公约的签订D. “华沙条约”的缔结【答案】B【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复国。根据凡尔赛条约,把原属德国领土东普鲁士和西普鲁士间、沿维斯瓦河下流西岸划出一条宽约80公里的地带,称为波兰走廊,作为波兰出波罗的海的通路,并把河口附近的格但斯克港,划为但泽自由市,归国际共管,使德国

4、的国土分成两个不连接部分。据此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A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4. 1921年,美、英、日、法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规定:缔约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在上述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威胁时,缔结国应进行协商,以便联合或单独地采取应对措施。该规定使A. 英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得到大大提升B. 中国受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C. 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地位D. 美国获得靠近日本水域的有效作战基地【答案】C【解析】题干所述的是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四国条约,它以体面的形式埋葬了英日同盟,因为条约本身就保证了各国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

5、而同时这等于各国都认可了日本的地位,故选B;由于英日同盟被拆散,所以条约反映的是英国在亚太地区实力下降,故A不符合史实;B应该是“九国公约”的内容,故排除;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点睛:这一题关键是要读懂题干中的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条约的名称,由“缔约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可知是四国条约,之后结合所学判断就可以了。5. 1927年6月,法国总理白里安建议法美缔结一项永不相互交战的条约,两国摒弃战争,和平解决彼此之间的一切争端。对白里安推行这一举措的背景理解正确的是A. 法国在欧洲地位下降B. 英国对法国进行了有力支持C. 法德之间的矛盾消除D. 国际法互不

6、侵犯原则的奠定【答案】A【解析】法国在洛迦诺会议之后,国际地位继续下降,法国政府决定发动一次和平运动,以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所以出现了题干所述的史实,故选A;在洛迦诺会议后,英国采取的是扶德抑法的政策,故B是错误的;CD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6. 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中写道,“战马与坦克搏斗!骑兵的长枪与坦克的大炮对抗!尽管波兰人英勇顽强,但在德军的进攻下却归于土崩瓦解。”在威廉夏伊勒看来,波兰灭亡是因为A. 战略失误B. 不够团结C. 军事太差D. 英法绥靖【答案】C【解析】由“战马与坦克搏斗!骑兵的长枪与坦克的大炮对抗!”可以得出当时波兰人的武器装备太差,所以败给了德国,故选C;

7、AB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点睛:尊重材料原意是做选择题的基本原则,这一题中的信息主要是在德国突袭波兰时,波兰人用落后的装备与德国先进的装备进行较量,尽管作战英勇,但也挽救不了失败的命运,理解了材料大意,答案就迎刃而解了。7. 1938年9月30日发表的英德宣言称:“我们认为昨晚签订的协定以及英德海军协定,乃是我们两国人民永远也不再来彼此进行战争这一愿望的象征。”宣言中“昨晚签订的协定”是A. 大西洋宪章B. 慕尼黑协定C. 产国际协定D. 相互保证公约【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的时间“1938年9月”和“我们两国人民永远也不再来彼此进行战争”可知这是绥靖政策下的协定,结合所学可知是B,故

8、选B;ACD均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因素,故排除。点睛: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时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由于现行历史教科书是按照模块加板块的模式编写的,这就使得历史知识的时序性被打破,导致有些同学因为初中历史没有学好,直接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时序性的把握很多时候是我们解决历史问题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准确记忆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这一题只要记准了时间,答案就迎刃而解了。8. 二战中的某天,德国第六集团军司令保罗斯在给希特勒的电报中诉说:“部队弹尽粮绝已无法进行有效的指挥伤员1.8万人

9、,无衣无食也无药品绷带继续抵抗下去已无意义。崩溃在所难免。部队请求立即允许投降,以挽救残部生命。”这场战役德军的对手是A. 苏联B. 英国C. 美国D. 法国【答案】A【解析】由“部队弹尽粮绝”、“继续抵抗下去已无意义。崩溃在所难免。部队请求立即允许投降,以挽救残部生命”等信息可以知道,这是德国军队被包围下即将失败的体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柏林保卫战的情形,作战双方应该是苏德,故选A;B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给法西斯以重创。这次作战的指挥者是A. 蒙哥马利B. 隆美尔C. 艾森豪威尔D. 朱可夫【答案】C【解析】人类战争

10、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是指诺曼底登陆,具体来说,作战的指挥者是总司令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故选C;AB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0. 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军事计划与军事行动匹配正确的是A. 施里芬计划索姆河战役B. 霸王行动敦刻尔克大撤退C. 黄色方案德军闪击波兰D. 火炬计划英美西北非登陆【答案】D【解析】施里芬计划是一战爆发之初德国针对比利时、法国和俄国的作战计划,而索姆河战役是大战发展到第二个阶段的战役,故A不符合题意;敦刻尔克大撤退是英国实施的“发电机计划”,而不是霸王行动,故排除B;德军闪击波兰是按照其早已制定好的“白色方案”来实施的,故C也不符合题意;只有D符合史实也符合题意,

11、故选D。11.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正确的策略。对其中三个诸侯国分别采取引水淹城、离间计、集中优势兵力强攻等策略,这三国对应的是A. 魏国、赵国、楚国B. 赵国、楚国、韩国C. 韩国、魏国、赵国D. 楚国、魏国、韩国【答案】A【解析】秦灭魏,引黄河水灌大梁城(今河南开封);秦灭赵时,赵孝成王赵丹中了秦国的离间计,临阵换将,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下了名将廉颇,长平一阵,赵军45万精锐部队惨遭俘虏坑杀;秦灭楚时,王翦就提出非要六十万士兵才能灭楚,就是采用了集中优势兵力强攻的策略,最终出征大胜;故选A。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点睛:这一题属于历史知识的积累题,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

12、争霸、割据和混战过程中,各诸侯国为了占得先机,纷纷延揽人才,采用各种策略,本题中的离间计、引水淹城和集中优势兵力强攻等策略都是典型代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小故事,诸如退避三舍、负荆请罪、纸上谈兵、老马识途等等,都是一些谋略的反映,学生平时积累对于更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帮助很大。12. 唐太宗登上皇位后,积极推行民族团结政策,努力经营中国边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下列关于其民族政策叙述正确的是A. 设立鸿胪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B. 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C. 请求与吐蕃通婚促进民族融合D. 派遣官员担任羁縻府州的长官【答案】B【解析】唐太宗为了加强对西突厥地区的管理,在640年攻破

13、高昌以后,在高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故选B;宋时,设置鸿胪寺既掌管国内所属少数民族事务,也管理与外国通使等事宜,故A的说法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排除A;松赞干布为了加强和唐朝的关系,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634年向唐朝遣使纳贡,请求通婚,故不是唐太宗请求通婚,故C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由唐王室派遣汉官充当羁縻府州的部分官员,组成联合统治机构,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共同治理,是在唐太宗之后,故排除D。13. 雍正五年(1727年),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称:“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据统计,台湾归统时约有人口20万左右,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

14、200万之众。上述材料表明康熙帝统一台湾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了东南海防间接缓解了福建人口和生活压力加强了台湾与内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台湾人口增长和经济开发A. B. C. D. 【答案】C【解析】由“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可以得出;由“台湾归统时约有人口20万左右”、“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可以得出;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一般没有知识依托,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中有关内容和技巧来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

15、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14.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的先哲,他们思想的共同点是主张以礼治国主张过犹不及提倡因材施教维护奴隶制度A. B. C. D. 【答案】C【解析】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古代东西方处于奴隶制时代的代表人物,而且都是奴隶制的维护者,他们都是老师,对学生教育都提倡因材施教,还有就是二者都主张“中庸”,据此可知,C符合题意;只属于孔子的主张,故排除。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