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1 文言文二则【2】 》PPT课件 (2)

上传人:思无****9 文档编号:119319515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PPTX 页数:57 大小:3.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1 文言文二则【2】 》PPT课件 (2)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1 文言文二则【2】 》PPT课件 (2)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1 文言文二则【2】 》PPT课件 (2)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1 文言文二则【2】 》PPT课件 (2)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1 文言文二则【2】 》PPT课件 (2)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1 文言文二则【2】 》PPT课件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1 文言文二则【2】 》PPT课件 (2)(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 文言文二则 导入一导入二导入三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 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既记载了文人雅士 的高尚言行,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篇富有哲理的文言 文,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和情操吧! 导入一 返回 导入二 返回 高山流水遇知音 同学们,喜欢音乐吗?我们先来欣赏 几段音乐,注意,把你听到的声音想象成 一幅幅画面,我找同学们来说一说,听到 音乐,我仿佛看到了 导入三 返回 伯牙鼓琴 朗读课文,注意课文节奏,理解词语。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 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

2、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 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 鼓琴者。 锺 哉巍 汤 zhn ziwi shn xin 弦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鼓琴 弹。 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 :高大的样子。若: 像。 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好啊。 心志,情 志。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 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 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了。 形容极短的时间。

3、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伯牙善鼓琴,锺 子期善听?找出相关句子并翻译。 课文解读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总起句:总写伯牙善于弹琴,锺子期 善于倾听,为他们成为知音埋下伏笔。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 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弹琴的时候 ,心里想到巍峨的高 山,锺子期听了(赞 叹)道:“弹得好啊 ,像大山一样高峻。 ”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 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过了一会儿,(伯牙 )心里想到流水,锺子期 又(赞叹)道:“弹得好 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锺子 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锺子期能 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4、! 思考:读了锺子期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相遇知音,欢乐无边。相遇知音,欢乐无边。相遇知音,欢乐无边。相遇知音,欢乐无边。 人们用“高山流水”来比喻知音难觅或 乐曲高妙。“知音”指的是理解自己心意, 有共同语言的人,比喻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思考:“高山流水”便是出自伯牙鼓 琴这个故事,你知道这个成语的含义吗? 伯牙鼓琴,志在_,锺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_! ”志在_,锺子期曰:“善哉乎 鼓琴,_!” 明月 皎皎兮若秋月 清风 徐徐兮若春风 徐徐清风 皎皎明月 滚滚波涛 淙淙流水 绵绵春雨 萋萋芳草 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像这高山流水一样相 依相伴呀,然而不幸的是,子期死了,于是 ,伯牙做了什么?

5、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自己心爱的琴摔 破,扯断了琴弦,终身不再弹琴,因为他认 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只有锺子期真正懂得伯牙的琴声,锺子 期死了,意味着伯牙的琴声无人能理解了, 意味着伯牙又要像以前一样寂寞和孤独了。 伯牙不堪忍受这种痛苦,所以就“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示对知音锺子期的纪 念,可见他俩友谊十分深厚。 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 你能想到伯牙摔琴时的心情吗 ?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会对伯牙 说些什么? 伯牙:弹琴 志在太山 巍巍乎 若太山 知音难觅 结构梳理 伯牙鼓琴 锺子期 :听

6、琴 志在流水 破琴绝弦 汤汤乎 若流水 死 主旨概括 伯牙鼓琴通过描写春秋时 期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动人故事, 表现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 的纯真友情。 戴嵩斗牛图 斗牛 书戴嵩画牛 sn 朗读课文,注意课文节奏,理解词语。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 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 轴,常以自随。 蜀 轴 sh zhu 锦 jn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 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 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拊 搐 曝 谬 p f chmi 奴 婢 n b 矣 y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

7、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 以自随。 书戴嵩画牛 有德才而不愿 去做官的人。 用锦缎作画囊, 用玉作画轴。 唐代画家。 指戴嵩画的 斗牛图 。 所珍藏的宝贝。 随身携 带。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 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抽 缩。 大腿。 拍手。 却。 摆动,摇。 错误。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 间”的情形,少有“掉尾而斗”者。 认为他说的 对。 课文解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 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 轴,常以自随。 杜处士最喜爱哪幅

8、书画?他是怎样对 待这幅画的?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 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多达几百种。其中 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牛图,他特别喜爱 ,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 着。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 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 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 婢。”不可改也。 【译文】有一天,他把珍藏的书画拿出来晾晒 ,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斗牛图,拍手大笑,说 :“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呀!牛相斗时力量全在牛角 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之间,现在你这幅画却画 它们摇着尾巴相斗,错了!”杜处士听了,也笑起 来,认为牧童说得对。

9、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 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问女佣。”(这个道 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思考:戴嵩所画的斗牛图是一个 什么样的情景?牧童为什么“拊掌大笑” ? 两头牛摇着尾巴在激烈地争斗。 牧童见到这幅画后认为画上的内容跟实 际的情况截然不同,所以“拊掌大笑”。 思考:怎样理解牧童“拊掌大笑”? “拊掌大笑”把牧童发现错误后的开 心的心情展露无遗,这是一种天真无邪、 真诚善意的笑,是牧童纯真的心灵的体 现。 思考:怎样理解“处士笑而然之”中 的“笑”? 处士的“笑”既是表示对牧童的看法 的认同,也是对牧童的赞赏。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认为杜处士和牧童 是怎么样的人呢? 杜处士是一个( )的

10、人。 真诚 虚心 爱画 接受牧童指出 画中的错误 牧童是一个( )的孩子。 敢于挑战权威 做事认真仔细 善于观察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 什么道理?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要认 真仔细地观察,不能凭空想象, 也不能迷信权威,要实事求是, 从客观事实出发。 结构梳理 杜处士爱画 牧童看画 观察生活 实事求是 书戴嵩画牛 锦囊玉轴 常以自随 晒斗牛图 拊掌大笑 指出错误 主旨概括 书戴嵩画牛叙述了杜处士珍藏 了唐代著名画家戴嵩作的斗牛图, 一个牧童发现并指出了画中的错误的故 事。赞扬了牧童善于观察,实事求是, 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 拓展延伸 拓展一拓展二拓展三 俞伯牙写给钟子期的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

11、边曾会君。今日重来 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 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 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 三尺瑶琴为君死。 拓展一 返回 戴嵩与斗牛图 戴嵩是唐代画家,他是韩滉(hun) 的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戴嵩为巡官。韩 滉擅画马,戴嵩擅画牛,所以并称“韩马戴 牛”。戴嵩画的牛跟真的一样,唐朝名画 录说他画牛能“穷其野性筋骨之妙”。所 画斗牛图三牛图归牧图等作品 ,被视为绝世佳作。 拓展二 返回 以画动物闻名的画家 戴嵩:唐代画家, 擅画牛,他画的牛跟真 的一样,其斗牛图 被视为绝世佳作。 戴嵩画牛 拓展三 齐白石:近现代 中国绘画大师,他画 的虾天趣横生,堪

12、称 画坛一绝。 齐白石画虾 徐悲鸿:中国现 代画家,他画的奔马 栩栩如生,在全世界 都享有盛誉。 徐悲鸿画马 张善孖:中国现 代画家,画虎大师, 他笔下的猛虎既猛又 富有人性。 张善孖画虎 z 返回 随堂练习 一、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 一项是( ) A A.巍巍乎若太山。(夸张) B.汤汤乎若流水。(比喻) C.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引用) 伯牙鼓琴选自_ ,讲述了俞伯牙和_互为知音的故 事。关于他们的传说,古诗中常有提及,如 “_ _,伯牙弦绝已无声”“锺 期久已没,_”。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吕氏春秋本味 锺子期 借问人间愁寂意 世上无知音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拓展阅读。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往往从年轻时开始努力,要到老年才取得 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浅薄 的。如果想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 亲自躬行实践。 1. 搜集描写友情的古诗词。 2. 用自己的话把书戴嵩画牛的 故事讲给父母听。 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