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绿》教案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19317382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赛课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绿》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赛课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绿》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赛课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绿》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赛课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绿》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赛课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绿》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赛课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绿》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课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绿》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十二、绿 第 一 课时主备人: 审核人: 课时编号:075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掌握圈点批注等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2.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课文强烈的感情。教学重点1.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2.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教学媒体建议使用多媒体或小黑板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定都喜欢春天,因为春天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十分可爱。你们能够用语言来形容你看到的绿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巧妙地进入本课。)二、明确学习目标1掌握圈点批注等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2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课文强烈的感

2、情。三、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让同学回忆以前朱自清的文章,并简介朱自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投影展示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踞(j)

3、 薄(b)阴 绺(li) 棱(lng)角穹(qing) 尘滓(z) 皱缬(xi) 什刹(sh ch) 明眸(mu)善睐(li) 挹(y) 掬(j)四、整体感知课文配乐朗读。(播放音乐伴奏带,指导学生带着感情齐声朗读课文。)1.问:你采用了何种朗读方式,有何感受?(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2.文章哪一句是文眼?提示:“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3.课文一共四段,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让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点拨)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所读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大家交流。五、学法交流1.谈谈自己的读书方法。2.教师就如何圈点批注,在理论上作补充指导。圈点批注的形式有三种:一是“眉批”,即批在书头上;

4、 二是“旁批”,即批在句子旁; 三是“尾批”,即批在一段之后。 圈点批注笔记可记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4类:(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马上查字典或找参考书弄清楚,搞透彻,然后写在该书的空白处。这样,既帮助了理解,又有利于记忆,特别是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 (2)提要:在读书中,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书的天头或地脚上,这样就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然后复习浏览时,可一目了然。 (3)批语:在读书中,可能产生各种感想、见解、疑问,这时可随手写在书的空白处。如不立即记下,过后就不易想起这些宝贵的思想火花。 (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重要段落或

5、主要论点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等字样,这样,常常会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注意:批注应先批画再注。批注可以从各个方面,或谈感悟理解,或生发联想,或从艺术表达方面进行赏析。但是必须紧扣文章内容,语言表达要通顺。 投影六、示例范读教师可进一步作点拨,让学生明白批注可以抓住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进行点评,也可以就语言的内容写下自己的感悟,可以从各个角度,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来表达。(教师示例,学生在教师的点示下具体感受。)“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批注语1:“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

6、,写出了水花的色泽;“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写出了水花的形状;“微雨似的纷纷落着”,写出了水花的多和不断舞动的姿态。批注语2:描写形象,比喻传神,化静为动,把溅着的水花写得富有情趣。七、学以致用,批注质疑(指导学生自己运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品赏朱自清笔下醉人的绿。)八、深入研讨你从文中读出朱自清的什么样的感情呢?这种感情是如何抒发的呢?提示:文中充溢的是朱自清看到梅雨潭的绿后的惊喜之情。以情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九、课时总结在本课学习的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养成同学们读书动笔的习惯,配合示范朗读和内容分析,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十、布置作业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美句美段放声朗读,直至熟读

7、成诵。【板书设计】 绿圈点批注 形式:眉批 内容:注释 旁批 提要 尾批 批语 警语教后反思二十二、绿 第 二 课时主备人: 审核人: 课时编号:076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教学重点1.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爱“绿”的强烈感情。教学难点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教学媒体建议使用多媒体或小黑板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一、检查复习由上节课的批注质疑方法导入课文。二、明确学习目标1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

8、生命的强烈情感。三、研读课文同学们感受美文,思考以下问题。1.第二自然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提示: 第一观察点:山边;观察到了梅雨瀑。第二观察点:梅雨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环境。2为什么作者在第二段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却写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围的环境?提示: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3.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个观察点,看到了哪些景致,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对梅雨潭水绿的审美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提示: 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点是梅雨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绿。对绿的总感受:醉人、奇异、似近似远拟人:踞

9、、透、扯、送、钻、招引、摆弄比喻: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色、深度)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涟漪)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荡漾)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波光、软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清澈)对比: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 (太淡)对比 杭州虎跑寺的绿壁 (太浓)西湖的波 (太明)秦淮河的波 (太暗)联想 :裁你为带赠给那轻盈的舞女挹你为眼,赠给那善歌的盲妹4. 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了“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提示:文章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不禁”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对她的无比喜爱之情。文章从博喻到比较映衬到联想再到转换人称、直接呼告,感情逐渐转浓,直到不能自已。四、配乐朗读五、课时总结分析文章要纵览全文,在此基础上研读文章的二三段,感受作者的感情,品味文章的语言。六、布置作业“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重在感悟。请你也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选择自然中最令你心动的色彩来写景抒情。要求:1可以从视觉、嗅觉、触觉的角度来写景抒情。2要试着运用多种修辞方法。3要情景交融。4字数不限。【板书设计】 绿 奇异 设喻 突出特征 惊诧 向往自然 醉人 对比 衬托特色 热爱生命 联想 升华意境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