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4篇 综合性学习和写作 专题十四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课件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295758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6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4篇 综合性学习和写作 专题十四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4篇 综合性学习和写作 专题十四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4篇 综合性学习和写作 专题十四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4篇 综合性学习和写作 专题十四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4篇 综合性学习和写作 专题十四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4篇 综合性学习和写作 专题十四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4篇 综合性学习和写作 专题十四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课件(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四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专题十四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一、名师解读 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进行一番研究,彻底 弄清题目含义。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 关键性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 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 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 并确定文章的体裁。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 过程。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 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 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 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

2、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 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 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技法一:审题要清 专题十四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二、技法指导 (一)明确重心法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 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作文题目, 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 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能使 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典例分析】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冬天里的一缕阳光”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审题指导:“冬天里的一缕阳光”,其表意重心在“ 冬天”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冬天”二字。如果考 生眼

3、睛只盯着中心词“阳光”的含义,而没有仔细思考 “冬天”的含义,立意就会肤浅。 专题十四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二)以问领想法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 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 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 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 ,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专题十四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典例分析】 请以“在绿色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以问领想法”。 首先,我们可以问:“绿色”指什么?“绿色”不仅指大 自然中的绿色植物的颜色,还有“环保”“生命”“快乐 ”“自信”等意思。

4、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 的方面来写: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 强自己,要顺其自然。 接着,我们可以再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绿色 中生活”?在绿色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 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心。 最后,我们可以追问:为什么要“在绿色中生活”呢?因 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污染严重,环境恶化,我们 要爱护环境,倡导绿色生活。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专题十四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三)化意为象法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只是一个 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 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可是

5、,如 果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事物或事 例,就相对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 【典例分析】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目,写 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这类作文题采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 拟题,可从虚、实多个角度来理解。要审清这样的 作文题,应该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 申义挖掘出来。比如,以上作文题中,“花开”可 以指幸福的记忆、快乐的事件、积极的人生目标等 ;“春暖”可指爱心、值得庆贺的好消息等。 专题十四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四)一分为二法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 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 这一个

6、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 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 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典例分析】 请以“舍弃”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对“舍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 法”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舍弃”的正面,又要看到“舍 弃”的反面。例如,是“舍弃”让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拯救 中国国民的灵魂;是“舍弃”让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隐 居南山,谱写华丽的诗章。现在的一些官员“舍弃”人民的 信任,贪赃枉法;一些学生“舍弃”父母的关爱,沉迷游戏 ,难以自拔。这样正反面结合,立意就深远了。 专题十四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7、三、分类指导 (一)命题作文审题技法 1推敲引言或提示,拓宽思路,确定选材范围 例如:学习的课堂上,有迷惘,更有明朗,聪慧的我 们一起探究品尝;实践的园地里,有恐慌,更有荣光, 团结的我们一起合作担当;生活的蓝天下,有忧伤,更 有欢畅,热情的我们一起体验分享成长路上,需要 我们同担风雨,共享阳光。请以“我们一起来”为题。 写一篇作文。 从本题的引言材料可知,本篇作文的方向可以有很多 ,可以写学习、实践、生活,“成长路上,需要我们同 担风雨,共享阳光”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围绕“一起、 共同”来写。 专题十四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2对于词语型题目有以下方法 (1)扩展法:在其前、后添加词语。注意一

8、定要多角度 添加,而且要多添加几种,以便于打开写作思路。 例:“背后”,我们可以在前面添加,变为“笑容背 后”“唠叨背后”“喝彩背后”;也可以在后面添加, 变为“背后的汗水”“背后的幸福”“背后的阳光”; 同时还可以前后都添加,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写作 空间。 例:“让”,我们可以采用扩展法化大为小。“让座 ”“让路”“让贤”“当仁不让”“巾帼不让须眉”等 等,都可以让我们打开思路,找出写作的切入点。 专题十四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2)具有象征意义的命题:挖掘深意,化实为虚。 这种题目往往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 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 在背后的寓意。如“拐

9、杖”,一定要挖掘其比喻义 、引申义、象征义,才能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 专题十四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3对于短语型、句子型题目,要抓“题眼” (1)注意修饰语。位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 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如中考作文“那 个影响了我的人”,“影响了我”就是选材的关键点,必须要 写对“我”有影响的人的事。 (2)注意动词。如中考作文“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我们 就应该紧扣“感谢”来展开写作。“感谢”是写作的主旨,但 为什么要“感谢”呢?这个探究更重要。必然要有值得感谢的 事,更需要有值得感谢的理由。文章的框架即什么人做了什么 样的事,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怎样有

10、意义、有价值的影响, 值得“我”如何去感谢。 专题十四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3)对于句子型题目要综合考虑,题眼不止一个。如中考作文 “我相信你一定来临”,审题有几个重点需要注意。一是“你” 如何理解,如果单纯地理解为人,那么很难得高分,或者会出现 难收尾的现象,进而就会使行文“牵强附会”,没有真实内涵; 二是“来临”如何判定,其实“你”和“来临”有内在统一关系 ,如果把“你”理解为人,“来临”就会有点大,“来临”会以 救世主的形象出现,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生活阅历浅,对“来 临”理解过于渺茫不好把握,所以这次写作其实还是属于理想、 信念类。只要把“你”理解为理想、信念、目标等抽象的范畴,

11、那这次写作也就变得简单了,就是让学生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的 理想,付出努力、挥洒汗水,所渴望的终究会来临。 专题十四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二)半命题作文审题技法 1补题前“三审”。 (1)审导语,把握内涵,明确限制。导语对作文题目有 阐释、举例、提示等作用,能够启发写作思路、界定选材 范围,认真审读导语,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思路,确定选材 范围。 (2)审题目,“咬文嚼字”,找准题眼。尤其要注意修 饰限制词,比如“重拾_”注意“重”;“这次我 没有_”注意“没有”;“_里的微感动” 注意“微”。这些都对立意选材有限制。 (3)审要求,明确文体、字数等限制。 专题十四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专题十

12、四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角度来拟题,因为 拟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它决定了作文的选材、 立意,如果拟的题目文采飞扬,可是写的时候无从 下笔,那就本末倒置了。 专题十四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2)成功补题“三借” 如果需要填名词:借“小物品”以小见大。 此法适合偏正短语类命题。比如“最美的 _”,如果填“风景”,那也没错,但是这 个题目很常见,不能拿到较高的印象分。如果填“ 拖鞋”呢?恐怕阅卷老师就会产生疑问拖鞋有 什么美的?这里面肯定有故事。那么目的就达到了 。写作时可以以拖鞋为线索写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 ,写买拖鞋的经历中悟到了诚信的重要,等等。 专题十四中考作文

13、写作指导与训练 借特殊符号求新求异。 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 式来拟题。但是要注意找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或某 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如“我感受到 了_的魅力”,如果你想写团结的魅力,可以 填“”;如果你想写英语的魅力,可以填“A、B、 C”。这类题目形象生动,让人眼前一亮。 如果需要填动词或形容词:借特定情景引人联想 。 此法适合主谓短语类或句子类命题。如“那一刻, 我_”可以填“泪流满面”“欣喜若狂”等之 类的四字词,拟题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 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3补题后重审导语,全面审视补好的题目。看题目 是否合乎要求,搭配恰当,新颖夺目。

14、 专题十四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三)材料作文审题技法 1材料作文的特点 材料中心等于作文中心。即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 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 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 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 中心提供给考生了。 2材料的种类 故事型:梗概、片断、寓言等。 论说型: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等。 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等。 情景型: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等。 图表型:漫画或图表等。 专题十四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3审题立意法 (1)多角度挖掘法 例如作文材料:一株三叶草正在奋力生长 它的旁边,是一棵亭亭如盖的大树,三叶草仰望着它

15、,心生羡 慕:“啊,你真伟岸呀!我真希望能长得与你一样高大。”大树 俯视着它:“伟岸本就是我的名字。” 它的另一边,一株狗尾草也在奋力生长,并慢慢地超过了它, 它对狗尾草很是愤然:“你凭什么比我长得更高呀?”狗尾草沉 默不语,仍奋力生长。 秋天到了,三叶草和狗尾草都日渐枯萎,大树依然伟岸。这时 ,三叶草对狗尾草叹道:“你虽然比我长得高,但我们的命运却 一样。”狗尾草说:“不,我明年依然会比你长得更高!” 专题十四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分析】 这则材料很容易提炼出一个观点:不要与 他人攀比,要专注于自身的修炼。还能不能提炼出其 他观点来呢? 首先分析大树,有一个关键词不能忽略:大树对三叶 草

16、的态度是“俯视”的。它的话语更是让三叶草看不 到希望。伟岸的大树,你虽然不可能告知三叶草长大 的秘诀,但能不能放低点姿态,给予三叶草一些必要 的鼓励与赞许呢?这里就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作为 强者要低调,体恤弱小。 再看看狗尾草。沉默不语,默默生长,慢慢超越,这 是应该被点赞的。三叶草与它是反衬关系,它成功的 关键正是专注与自信。最后的回答说明它虽然现在还 是草根,或许他日也无法参天,但它明白自己的意义 与价值,而且坚定、自信,心无旁骛。 专题十四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 的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 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 评议性语句。 例如作文材料: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 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