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290361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北省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北省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含解析)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

2、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答案】(1)特点: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2)意义: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

3、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1978年中共中央发出通知”“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等,可知逐步推行,渐进改革;根据“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可知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根据“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可知落实按劳分配原则;根据“中央只管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等可知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2)本问的关键在于学生如何多角度地分析历史问题,根据“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

4、,通过逆向思维,可以反向得出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根据“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等,可以得出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再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角度分析意义。【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和意义【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前几年本题多是考查中国古代改革,但今年却打破以往格局,考查了中国当代史中经济体制改革内容。虽然此题一改往年选修题目考查的范围,但是仍属于教材重点知识的

5、考查。本题难点在于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要求考生能够平心静气,细致分析,对考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材料解析能力的锻炼和提高。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

6、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答案】(1)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2)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

7、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解析】(1)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等信息归纳得出,并联系所学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如受西方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2)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对此改革,官吏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来分析说明。给我们的启示可以根据这场改革的结果以及联系材料二对于改革的认识来说明。【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革晚清北京的街道改革【名师点睛】对历史事件的启示类试题,往往是通

8、过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进行概括论证,从而“以史为鉴”、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本题关于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启示,就是借助对清末街道管理改革的反思,加深考生对改革复杂性的全面理解,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突出“以史为鉴”的学科特点。从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遭遇的困难,可以得出对于改革困难性和复杂性的多方面的认识,从而对于认识评价当前中国的改革以及改革实践措施均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

9、”。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据隋书(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答案】(1)特点:改变了北周的严刑竣法,减轻刑罚;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2)意义

10、: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解析】第(1)问,由材料“更定新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采魏、晋刑典”等可知,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第(2)问,依据材料中旧法律局限性造成的危害,并结合法律对国家建设的影响来分析。【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隋朝的改革隋朝法律的改革点睛:本题具有很强的发散性,答案不像以往的选修题目那样对材料内容归纳。它需要学生翻译原文的同时还要对所学的与之相关知识的整合。需要学生对法律作用有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文字表述

11、能力。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为摆脱贫困,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指出:许多干部一讲到包产到户,就心有余悸,可以说谈“包”色变,但农民普遍希望包产到户,这是矛盾,必须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会议强调试点不宣传、不报道、不推广。1979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认为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一般不加以提倡。1980年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

12、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1980年11月,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为15;到1983年初,这一比例达到93。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们“谈包色变”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推进的特点及改革的意义。【答案】(1)“左”倾错误的影响;包产到户被认为是复辟资本主义;与当时政治经济体制冲突; (2)特点: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政策从限制到予以肯定。意义:改变

13、了束缚农村生产力的旧体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为改革事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解析】第(1)问,“主要原因”,依据材料时间信息,结合时代背景从“左”倾思想束缚、人们认为包产到户是复辟资本主义和包产到户和当时政治经济体制冲突等角度回答。第(2)问,“特点”,由材料信息“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为摆脱贫困,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1979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文件。1980年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1982年9月,中共“十二

14、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概括得出。“意义”从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等角度回答即可。【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新中国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三农问题是历史的长效热点,考生一定要注意。改革部分的的高考命题,一般都是脱离教材,考教材之外的历史,这就给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平时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只重点讲解与必修相关的课程即可,重点放在对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上。选修部分命题大多

15、是概括、指出、分析、评价之类的,这些设问方式一定要重点训练。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捕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帝改革的意义。【答案】(1)宽刑省狱;减轻赋税;撤并州县;削藩。(2)使政治气氛较为宽松;有利于江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减少地方行政开支;有利于中央集权。【解析】试题分析:(1)材料中说,建文帝“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省并州县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归纳可得,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