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历史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四附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19287690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历史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四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人教版历史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四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人教版历史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四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年人教版历史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四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年人教版历史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四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人教版历史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四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人教版历史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四附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24分)1(2分)1987年11月12日,美国快餐业巨头肯德基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正式开业,这也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国快餐店。这主要得益于()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D.世界多极化潮流的大力推动2(2分)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三大战役,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被称为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是()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A.B.C.D.3(2分)义和团的揭帖中写道:“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与此内涵相符的这场运动的口号是()A.“自强”“求富”B.“驱除鞑虏,恢复中国”C.“德先生”“赛先生”D.“

2、扶清灭洋”4(2分)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随军记者从北京发回通讯:“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对这段通讯认识正确的是()A.记录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同的劫掠B.反映了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C.指出了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D.分析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5(2分)侵占土地是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中经常出现的一项内容,近代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领土面积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B.沙俄C.法国D.日本6(2分)民国政府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规定政府职员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遍称呼为“先生”或“君”。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对旧势力的坚

3、决打击B.民主平等的社会风气C.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D.西方文化的影响7(2分)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这是因为,1956年()A.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D.大庆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8(2分)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有力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步伐促进了一个有新思想、新观念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适应了时代的需要A.B.C.D.9(2分)下面是某学生撰写的历史考察报告的一部分,其中“

4、考察内容”一项应该填写()A.总理衙门的设立B.洋务运动的兴起C.科举制度的废除D.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0(2分)“这次叛乱的唯一良好后果,就是上帝借助它作为一种动力,打破一个伟大民族的死气沉沉的气氛,使他们觉醒,意识到需要有一个新国家。1894年、1895年、1898年、1900年、1901年和1904年到1905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正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次叛乱”是()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11(2分)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是()A.侵略与抗争B.近代化探索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D.多民族国家的

5、统一12(2分)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强调,在农业化的儒家社会基础上移植近代资本主义和工业,存在着内在的矛盾。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二、判断题(6分)13(2分)蔡锷被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14(2分)公元4世纪,亚历山大继承了马其顿王位后,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5(2分)阿拉伯数字是由古代印度人发明的,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故名阿拉伯数字。三、综合题(20分)16(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着手

6、。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材料二 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咸同年间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2)辜鸿铭为什么称“湘乡曾姓者”为“时髦”的郎中?(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伤感”的主要原因。17(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賠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

7、上海的报纸无不戏谑的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統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张鸣辛亥:摇亮的中国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轮船招商局是近代哪一次运动的实践?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表格中人物是哪一运动的领袖?成为领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三则材料体现了近代社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18(10分)纵观历史,每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

8、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对此,中国科技人员再没有冷淡和怠慢应该看到,经历了这70余年,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了。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变动较之以往更为剧烈、更为复杂,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始了外资在华大规模设厂浪潮。 丁守和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CA

9、S)。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材料四 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如果不能意识到这场变革的核心以及其中隐藏的潜能,或者没有找到应对之道,那么也许其他新的行业、国家和地区在新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会取而代之,获得领先地位。 【德】乌尔里希森德勒主编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1)材料一中,“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大门”被“砸开”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

10、”?“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有何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不平等条约有关?(4)材料三中,“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指什么?“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什么?(5)针对材料四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你认为中国的“应对之道”是什么?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材料表明德基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口味上的不同,还有饮食文化、管理模式,用餐观念的改变,这是中国引进外资的带来的变化,故选A。2【答案

11、】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主力展开战略决战,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故选D。3【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灭洋”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扶清”反映了义和团维护清朝的统治。故选D。4【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1860年、北京”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劫掠并火烧了圆明园,A正确;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与题干时间不符,B错误;题干没有涉及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CD错误。故选A。5【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

12、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割占我国领土面积最多的国家。故选B。6【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剪发辫、易服饰、劝禁缠足、改礼仪、改称呼等,使国人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故选B。7【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国家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和公私合营等方式,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初,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C。8【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05年,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促进了一个有新思想、新观念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有力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步伐,符合题意。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