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题】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9)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287646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试题】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9)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品试题】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9)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品试题】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9)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品试题】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9)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品试题】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9)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试题】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试题】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9)(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本试卷满分100 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和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2小题,共44分)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A. I期B. II期C. III期D. IV期2. 在I期A. 人口急剧膨胀B. 人口老龄化C. 人口增长停滞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3. 人口增长模式处在第阶段的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A. 人口增长过快B. 人口老龄化C. 人口性别比不平衡D. 严重的就业压力【答案】1. C

2、2. D 3. B【解析】【1题详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从图中看时期出生率迅速下降,死亡率位于低水平稳定状态,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C正确;I和IV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很低,I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缓慢升高,IV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缓慢降低,II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升高,A、B、D都错。【2题详解】在期,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为原始型,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平均寿命较低,D正确。【3题详解】人口增长模式处在第阶段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人均寿命长,老龄化严重,B正确,A错;人口性别比与人口增长模式无关,C错;就业压力不严重,D错。

3、【点睛】第一题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出生率迅速降低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第二题容易错选C人口增长停滞,原始型人口增长缓慢并非停滞;第三题关键在于判断出在第阶段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 该国可能是A. 中国B. 美国C. 印度D. 俄罗斯5. 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A. 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B. 人口数量比较稳定C.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D. 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答案】4. C 5. C【解析】【4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国人口在

4、2000年和2005年占世界人口比重都约为18%,中国在2000年占世界人口比重超过20%,美国和俄罗斯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占世界人口比重远低于18%,可判断该国为印度,所以C正确,【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从2000年到2050年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由图可知,印度人口从2000年到2050年占世界人口比重保持稳定,可推出印度人口也不断增长,说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水平相当,C正确,B错;印度人口增长模式在2000年就已经是传统型,A错;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D错。【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材料和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应该结合图中的人口比重及材料中世界人口总数,推出印度人口总数不断增长,区分人口比

5、重与人口总数。下图示意江西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 下列有关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 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B. O拐点出现是受政策因素影响C. 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D. 从X到Y,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一直加快7.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对江西近十年产生的影响是A. 老年人口数量会有所下降B. 出生人口性别趋衡C. 家庭抗风险能力降低D. 城市就业压力增大【答案】6. B 7. B【解析】【6题详解】读图可知,I阶段死亡率一直在下降,出生率不断增大,人口老龄化问题不突出,A错;II阶段出生率不断减小,死亡率也在下降,拐

6、点O点以后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出生率降低,B正确;II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小,但仍大于0,不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C错误;从X到Y人口增长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7题详解】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使江西近十年出生的少年儿童数量增加,不是老年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A错;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只想要男孩的想法改变,出生人口性别比趋衡,B正确;二孩政策使家庭抗风险能力增加,C错;10年时间内新增人口不能转化为劳动力,城市就业压力不会增大,D错。【点睛】I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增大,没有人口老龄化问题;第二题中A老年人口数量会有所下降是无关选项。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

7、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 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为环境承载力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为环境承载力A. B. C. D. 9. 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 B. C. D. 10. 图中P、P数值差异所体现的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是A. 相对性B. 临界性C. 警戒性D. 均衡性【答案】8. C 9. D 10. A【解析】【

8、8题详解】由图可知,P和P均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的最佳人口规模,即人口合理容量,都不是环境承载力,生产力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因此,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C正确。【9题详解】读图可知,在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超过最佳人口规模时,二者呈反相关,D正确。都没有分阶段来回答,太过笼统,因此都错。【10题详解】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在某个阶段最适宜人口数量,P和P的数值差异反映了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这体现了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特点,A正确。【点睛】人口合理容量

9、受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不同历史时期,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两个不同时期人口合理容量数值的比较体现了相对性特点。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部分资料表。完成下面小题。11. 青海、西藏的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 地势高、气候寒冷B. 生态环境脆弱C. 自然资源丰富D. 生物资源少12. 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 自然灾害的增多A. B. C. D. 【答案】11. C 12. A【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

10、的影响因素。一个地区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都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生物资源少,所以环境承载力小,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C符合题意,C正确。【12题详解】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变化的原因。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提高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从其他地区调入资源,提高本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错,环境人口容量与消费水平成反相关关系,消费水平迅速上升、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灾害的增多都会导致人口合理容量减小,A正确。【点睛】一个地区的资源状况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环境

11、人口容量与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成正相关关系,而人口消费水平反相关关系。读“2013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 关于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 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B. 中央区人口迁入数和迁出数都是最多的C. 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D. 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主,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14. 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 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B. 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C. 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D. 俄罗斯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答案】13. A 14. A【解析】【13题详解】读图

12、可知,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A正确;中央地区人口迁入数量为1760,迁出数量为3206,通过比较发现,迁出数是最多的,迁入数不是最多的,B错;东部地区人口迁入地除中央区和西北区外,还有南部联邦管区,C错;D描述太过笼统,比如西部的中央区以人口迁出为主,D错。【14题详解】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从气候、资源、地形及经济发展等条件分析。俄罗斯的人口迁移主要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迁移,东部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崎岖,气候寒冷,西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且西部地区靠近欧洲,经济比东部发达,从而导致人口从东部迁往西部,A正确;东部地区交通不便利,B错,西部地区人口相对稠密,

13、C错;俄罗斯没有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反而鼓励人口向广阔的远东地区迁移,D错。【点睛】第一题读图获取不同地区人口迁入、迁出数据即可;第二题考查知识点为人口迁移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生态环境变化(自然灾害)、政治因素、社会经济因素都可能导致人口迁移。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5. “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主要原因是A. 城市产业已

14、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D.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16. “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A.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B. 数量的大幅度提高C. 技能与素质的提升D. 性别结构的均衡化17. “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答案】15. D 16. C 17. D【解析】【15题详解】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

15、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导致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D正确;城市产业未饱和,经济效益仍在增长,A错;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不是“城归”返乡创业的主要原因,B、C错。故选D。【16题详解】“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这些人是指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技能与素质都得到极大提升,C正确。与年龄构成的年轻化、性别结构的均衡化无关,A、D错;数量的大幅度提高不代表技能、素质的提升,B错。故选C。17题详解】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广大乡村地区出现大量留守老人和儿童,“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正确;增加家庭收入,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是经济、环境效益,A、B错;不能提高公共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