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19286956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在研究工作中善于选择较好的角色奥斯特瓦尔德(1853-1932),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成功的一个关键是他在研究工作中能够善于选择较好的角色。在物理化学研究中,他通过改变研究手段和课题来选择自己的角色。他从热化学入手,又先后用体积度、光学和电学手段研究了体积化学、光化学和电化学,在化学亲和力这一课题上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在莱比锡,他又转向催化问题的研究,这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成就之一。 从大的方面讲,在他的科学生涯中,他在关键性的时期甚至跨领域地选择较好的角色。当他在物理化学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后,他转而涉足哲学

2、和一般文化问题,这使他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晚年,他又闯入颜色学领域,在前人失败的地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建立了定量的颜色学理论体系和测量体制。这种角色选择和变换甚至也体现在他的其他工作中乃至日常生活中。他时而是教师,时而又是编辑和作家;他是科学家(物理化学、心理学、颜色学等)和哲学家,又是科学史家、语言学家;他在休息时经常以画家和音乐爱好者的身份出现,而在社会上又经常扮演着参与者、宣传者、组织者、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的角色。 他善于选择和变换自己的角色不用说与他的浪漫型的精神气质有关。但是,他在每一个角色活动的舞台上都演得有声有色,在每一个研究领域都不是浅薄地涉猎。这一切固然与他的教

3、育的宽泛性,以及他自己的深厚功底和敏捷思维有关,然而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它也有其合理的根据和普遍的意义。 奥斯特瓦尔德在谈到他放弃纯粹科学研究以及向大学辞职的理由时说,当人们研究任何一种专业而到达其顶峰时,只有两种选择摆在他的面前:或者,他力求呆在顶峰,这就要冒跌落的危险和被较年轻的、有活力的后继者的急速脚步踩坏的危险;或者,当他还在顶峰时,他主动迅速地离开这样一个危险的地方,如果有人因为放弃他在一生最好的时光所获得的东西而感到悲哀的话,那么他完全可以在其他领域利用他的思想、精力和时间另起炉灶。在这里不需要担心找不到新的观念,只要他的智力源泉有足够的储备,他的思想便永远不会停顿和枯竭。 奥斯特瓦

4、尔德正是由于善于变换角色或转移阵地,才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他一旦看准了目标,就要设法把它拿到手;对于他认为不能取得胜利的事情,他也不轻易发起进攻。像奥斯特瓦尔德这样的做法,在许多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身上都有所体现。例如彭加勒,他在科学的征服中一旦达到绝顶,便转移目标,而把进一步发掘细节、肯定容易取得效果的任务留给他人。薛定谔等一批量子物理学家抓住有利时机,进入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开辟了大道。 奥斯特瓦尔德认为,要在研究工作中有所发现,必须积极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疑问从何而来?疑问既来自他的实验工作,也来自理论分析;既来自科学的历史研究,也来自他早年的记忆库。奥斯特瓦

5、尔德的这种做法与当代科学哲学的“科学始于问题”的命题有某种相似之处。科学家能否捕捉问题,能否积极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这是能否作出科学发现的关键之所在,因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开始进行系统的探索。在科学史上常有这样的事例,由于科学家不善于捕捉问题,不主动提出疑问,以致真理碰到鼻子尖上却失之交臂。 要能够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就要有一种科学的怀疑精神,这是有开拓性的科学家不可或缺的素质。这一点在奥斯特瓦尔德身上也有所体现。因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而问题则由怀疑产生,因此“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以科学的怀疑精神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并进而进行积极的探索,这正是科学家作出科学发现的顺

6、理成章的途径。 (节选自李醒民奥斯特瓦尔德伟大的凡人,平凡的伟人)(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奥斯特瓦尔德之所以能够获得1909年的诺贝尔奖,是因为他在物理化学、颜色学、测量体制以及哲学的研究中都取得了显著成就。B奥斯特瓦尔德善于通过改变研究手段和课题进行研究,在化学亲和力这一课题上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是他研究中成功的例证。C奥斯特瓦尔德认为,当人们研究任何一种专业而到达其顶峰时,便会出现两种选择:要么保住自己在顶峰的位置,要么迅速离开顶峰。D作者认为奥斯特瓦尔德善于选择和变换角色,而且他在每一个角色活动的舞台上都演得有声有色,这决定于他的浪

7、漫型的精神气质。E作者以彭加勒、薛定谔来说明,善于变换角色或转移阵地从而在众多领域取得瞩目业绩,在许多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身上都有所体现。(2)奥斯特瓦尔德“在研究工作中能够善于选择较好的角色”,具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并举例说明。(6分) (3)奥斯特瓦尔德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他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4)文章最后说:“以科学的怀疑精神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并进而进行积极的探索,这正是科学家作出科学发现的顺理成章的途径。”请你就对“怀疑精神”“积极探索”两个方面的理解,任意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在研究工作中善于选择较好的角色答案:(1)

8、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l分。(A、概括不够准确。从文章对奥斯特瓦尔德的生卒年的交代来看,“颜色学、测量体制”应当是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后晚年的事情,且“哲学研究”也不应该在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就之列。C、概括不准确。“要么保住自己在顶峰的位置,要么迅速离开顶峰”不符合原文的意思;第6段强调“迅速离开顶峰”后要“另起炉灶”。D、“这决定于他的浪漫型的精神气质”分析不当。原文认为“不用说与他的浪漫型的精神气质有关”,“但是”之后又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要素。)(2)善于跨领域选择较好的角色,例如当他在物理化学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后,转而涉足哲学和一般文化问题;敢于在前人失败了的地方进行研究,例如他晚年

9、闯人颜色学领域,建立了定量的颜色学理论体系和测量体制;善于不断选择和变换自己的职业或活动的角色,例如他时而是教师,时而又是编辑和作家,在社会上经常扮演着参与者、宣传者、组织者、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的角色。(每点2分)(3)奥斯特瓦尔德所受的教育具有宽泛性的特点,他有深厚的功底和敏捷的思维;善于选择和变换研究的角色,一旦看准目标,就积极投人;善于捕捉问题,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索,具有开拓性。 (每点2分)(4)怀疑精神是有开拓性的科学家不可或缺的素质。问题由怀疑产生。以科学的怀疑精神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是科学发现的规律;敢于大胆怀疑,从自己的实验工作、理论分析、科学的历史研究中去发现问题。

10、/积极探索是科学家作出科学发现的必由之路。在探索中不断改变研究手段,变换角色,追求在更多的领域获得成功;在探索中注重科学精神,不违背自然规律。(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季羡林的缺憾人生 卞毓方 季先生的学海浮槎,记录了他中学生活的一个细节,读后,令我眼前一亮。在学习方面,我现在开始买英文书读。买英文书,只有一个地方,就是日本东京的丸善书店。每次接到丸善书店的回信,我就像过年一般地欢喜。我立即约上一个比较要好的同学,午饭后,立刻出发,沿着胶济铁路,步行走向颇远的商埠,到邮政总局去取书,当然不会忘记带上两三元大洋。走在铁路上的时候如

11、果适逢有火车开过,我们就把一枚铜元放在铁轨上,火车一过,拿来一看,已经轧成了扁的,这个铜元当然就作废了,这完全是损人而不利人的恶作剧。要知道,当时我们才十五六岁,正是顽皮的时候,不足深责的。少年的天真、活泼、顽皮,在这里表现得充分无遗,假若季羡林能以这种心态度过他的青春岁月,呈现在我们今天面前的,将会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形象。 可惜,那只是短暂的返璞归真。须知,这是在济南城,不是在老家官庄,这是寄身于叔父的家,不是依偎在自己父母的膝下,环境变了,季羡林的个性也随之发生改变。怎么变?朝哪一方向变?季羡林晚年总结,他说:从我小时候的作风看,我本是一个外向的人,然而,后来怎么就转成了内向呢?这个问题

12、,过去从未细想,现在回顾在济南那段生活,忽然有所感触,也就顺便给它一个解答。我认为,“三字经”中有两句话:“性相近,习相远”,可以作为参考,古人说得对,“习”是能改造“性”的。我六岁离开父母,童心的发展在无形中受到了阻碍。试想,我能躺在一个父母之外的人的怀抱中,撒娇打滚吗?不,不能,这是难以想像的。叔父当然对我好,但他“望子成龙”,要求十分严格。课余除了抓学习,还是抓学习,偶尔有一点示爱,比如给我从乡下带回几只小兔,也让人感到距离,那种只能身感,不能言传的距离。说到婶母,我不能说她虐待我,那样说不真实;但在日常生活中,小小的歧视,在她可能是不经意,在我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叔父有个女儿,我叫

13、作秋妹的,她和我的待遇明显不一样。比如说,做衣服,有时就给她做,不给我做。偏心自己的亲生女儿,这是人之常情,不足为怪。实事求是地说,拿一个母亲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叔婶,本来就是不现实的。话又说回来,要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有大人的开通,这是不可能的。一件两件,我也许不放在心上,三件四件五件,经得多了,难免潜移默化,影响到自己的价值取向以至性情。季羡林的终生遗憾,是在母亲去世之前,整整八年,他没有回家看望一次。八年啊,八年!这期间,他读完初中,上高中,停学一年,再读,娶妻,生女,高中毕业,上大学,寒暑假回济南如此漫长的过程,如此曲折精彩的变化,竟然没有抽出一些日子,回家看看。季羡林事后捶胸顿足,懊悔不迭

14、,可以说,他一辈子浸泡在悔恨里。终生遗憾,应该还有婚姻。且慢,季羡林在寸草心中,不是对妻子评价很高吗?请看他文章开头的叙述:“我因为是季家的独根独苗,身上负有传宗接代的重大任务,所以十八岁就结了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不在话下。德华长我四岁。对我们家来说,她真正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辈子勤勤恳恳,有时候还要含辛茹苦。上有公婆,下有稚子,丈夫十几年不在家;公公又极难侍候,家里又穷,经济朝不保夕。在这些年,她究竟受了多少苦,她只是偶尔对我流露一点,我实在说不清楚。”注意,这里说的是妻子的为人,那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也正因为这一点,季羡林对她十分敬重。敬重是一回事,疏离隔膜又是一回事。不信,

15、再请看下列事实:季羡林1929年结婚,次年离家上清华,1934年毕业,回济南教书,1935年赴德,一去就是11个春秋。1946年回国,进北大,按说,他应该把家属接来同住的,那时一没有户口障碍,二没有经济之虞,但是他没有!直到1962年,德华才迁来北京。算算看,从结婚到再度聚首,夫妻分居竟长达31年!人生有憾,至少是不完满。朱光潜先生说:“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季先生是大明白人,对一切早已参透,所以他有一篇随笔,题目就叫“不完满才是人生”。(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文章第二段写季羡林少年时期在到邮局取书时把铜钱放铁轨上让火车轧,目的是为了说明他是一个“损己而不利人”的捣蛋鬼。B作者评价季羡林先生如果一直保持天真、活泼、顽皮的性格,就会成为另外一种“形象”,不能成就今天人生辉煌。C童年时期的季羡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