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286221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课件 新人教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 一、词语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词,并翻译全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 ) 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 甚异( )之,复前行,欲( ) 穷( )其林。 课内文言文阅读 沿着,顺着 落花 对感到惊异想 尽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 )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 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 ),鸡犬相( ) 闻( )。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发垂 髫,

2、并怡然自乐。 课内文言文阅读 隐隐约约 仅仅、只 整齐的样子 类交错相通 互相听到 全,都 见渔人,乃( )大惊,问所从来。 具( )答之。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 )邑人来此绝境( ) ,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 )。问 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 课内文言文阅读 于是,就 详细 同“邀”,邀请 全,都 妻子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于是 隔绝 竟然,居然 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 具言( )所闻,皆叹惋( )。余人 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 去。此中人语( )云:“不足( )为外人 道也。” 既出,得

3、其船,便扶( )向( )路,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不要说,更不必说 详细地说出感叹 邀请 告诉值得 顺着先前的 处处志( )之。及( )郡下,诣( )太 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 )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 ( )往。未果( ),寻( )病 终。后遂无问津( )者。 课内文言文阅读 做记号 到拜访 先前的记号 打算,计划实现不久 访求 2.文言词汇选择题。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隔绝 B.乃不知有汉 乃:竟然,居然 C.便扶向路 向:方向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对,向 课内文言文阅读

4、C C(先前的) (2)下面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B.闻之,欣然规往村中闻有此人 C.寻向所志寻病终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天下独绝 课内文言文阅读 B B(A.做记号/记号;B.听说;C.寻找/不久;D.与 人世隔绝/妙到极处) 二、内容理解 1.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渔人”的行踪。 发现桃花源_ _。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访问(或:探访)桃花源 离开(或:辞别)桃花源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 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 好奇,就“_”。进入桃花源,他感到 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_”。离开桃

5、花源时,他“_”,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_”。 课内文言文阅读 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3)桃花源人长久与世隔绝,集中反映在这里的 人竟然“_,_”。但他们并 不希望有外人打扰自己的宁静生活,因此临别 叮嘱“_”。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足为外人道也 (4)“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中的“咸”“各”“皆”有什么作用? 课内文言文阅读 反映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也反映了桃花源人生活富足。 (5)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 叹惋”?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 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6)如何理解桃花源

6、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 道也”? 课内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 ,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 (7)文中最后写刘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流露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内文言文阅读 暗示了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的、在当时条 件下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流露了作者无 可奈何的的叹惋之情。 (8)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这 样写有何用意?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 社会? 课内文言文阅读 特点: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 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 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 安宁的理想社会。 课内文言

7、文阅读 用意是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 人民的愿望。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 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 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 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 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 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2.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全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记述了渔人进出桃花 源的经过,末段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刘子骥的规 往未果,印证了当时关于桃花源的传闻是真实 可信的。 B.桃花源中民风淳朴,主要从热情好客、辛勤 劳作等描写可见。 课内文言文阅读 C.“

8、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不仅表现了桃花源人 对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的珍惜,也为下文人们 找不到桃花源埋下伏笔,看似闲笔却匠心独运 。 D.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课内文言文阅读 A(写刘子骥的目的并非为了表现本文的真 实性。)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 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 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 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叹惋的主要是“山中 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花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

9、里的情况告诉给 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 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课内文言文阅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 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 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课内文言文阅读 B(他们叹惋的是世外战乱纷争,百姓生 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穴中人语 南宋康与之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 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 ,能否容否?” 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 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 麻枲(xi,麻)之属,皆不私藏, 课外文言文阅读 首页末页 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

10、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 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 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 课外文言文阅读 1.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落英缤纷/居民之大聚落也 B.未果,寻病终/子果来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吾此间凡衣服、饮食 之属 D.处处志之/故可同处 课外文言文阅读 C C(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课外文言文阅读 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 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 果 来 勿 携 金 珠 锦 绣 珍 异 等 物 所 享 者 惟

11、薪 米 鱼 肉 此 殊 不 缺 也 4.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 ”呢? 课外文言文阅读 / / 因为那些东西会引起人们的贪欲,造成分 配的不平等,那么这个地方的人也就不会 安居乐业了。 / 课外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 的山洞。牲畜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是居民 的大聚落。到了一个人家,老人对(这户人 家)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 不能容留他?”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愿意 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 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纱、 麻枲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 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 课外文言文阅读 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 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 这里是不缺的。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 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 罢了。”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 。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 就封着了。”到了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 起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