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 鱼我所欲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285744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 鱼我所欲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 鱼我所欲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 鱼我所欲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 鱼我所欲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 鱼我所欲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 鱼我所欲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 鱼我所欲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 鱼我所欲也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 1.读生字 2.通假字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 5.词类活用 (1)所识穷 乏者得我与(得,名词用作动词 ,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 思)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生,名词用作动词 ,活命) 6.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倒装句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省略句 乡为 身死而不受(施舍) (我)舍生而取义者也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

2、 孟子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 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 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 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 心”。文章论证 了人应该 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 它发扬 光大。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 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 人格的事来。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 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 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颂扬 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 万钟则 不辩礼义而受之”

3、的重利之人,说明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应 该以“义”为得,做到“舍生取义”。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 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的王纲解体,礼崩乐坏,百家争鸣,人的思想得 到空前的解放,文化学术空前发达,于是产生了九流十家丰富多彩 的散文作品。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孟子继承和发 展了孔子的“仁义”学说,是孔子以后影响最大的儒家大师。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 文言快译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 段解:先用“舍

4、鱼而取熊掌”与“舍生而取义”进行类比,推出“舍生取 义”的主旨。再从正反两方面阐明为何“舍生取义”,然后推出“舍生 取义”是人的本性。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 段解:先用行人、乞人不受不义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舍生取义是 人之共性;再用“万钟”即使好也不能接受为例,从反面强调舍义取利 是丧失本心。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 字词快解 熊掌:熊的脚掌,一种珍贵的食品。 得兼:同时获得。得,获得。 舍:放弃。 义:正义,道义。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

5、,讨厌。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下文同义。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凡:一切,凡是。 11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 12是故:所以,因此。 13非独:不单,不仅。独,只,仅仅。 14是:这、这样。 15勿丧:不丢掉。丧,丧失,丢失。 16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可译为“竹篮”。 17豆: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具。 18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礼记 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 的人用衣袖遮面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 嗟来之食

6、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 死了。呼,吆喝,对人不尊重。而,连词,表修饰。 19蹴(c):用脚踢。 20与:给。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 21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22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23则:连词,这里表假设。 24何加:有什么益处。 25为:为了。下文“乡为”“今为”的“为”都念“wi”。 26奉:侍奉。 2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我,得于我,感 激我的恩惠。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 助词,相当于“吗”。 2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

7、不接受(施舍)。乡, 通“向”,从前。 29已:停止,放弃。 30本心:天性,天良。 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论点的? 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 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 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 符合逻辑 。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 “义”的论题 来,自然,明晓。 思路点拨熟读课 文,思索作者的论证 思路,探究本文论点提出的 方法。 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 文章

8、是怎样围绕论点展开论述的? 文章提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后,首先从正面指 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 不辟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 事都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 避死。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举 例说明,人即使在饥饿时 也有羞恶之心,那么“向为身死而不受”,现 在“万钟则 不辩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先前为了“义”可以 “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就舍掉了“义”,最后强调这 种行为是 应该 停止的,从而证明了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 一、背

9、诵全文。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而取义”;有的 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而取义”是最高要求。 你的看法呢?与同学讨论 一下。 答案示例 我认为 本文的论点是每个人都应该 保有“本心”。 从全文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 都应该 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 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亏心事来。在第1 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 反面加以阐明。行文至“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对这 个观点的论 述就结束了。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耳”,提出了新的

10、命题: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贤者”能够 保有它。第2段就是对这 个命题的论说 和阐明。作者用“行道之 人”和“乞人”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 用“不辩礼义” 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 批评和嘲讽。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举的失去“本心”的事例并不牵 涉生死,而只是富贵与“义”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所以,它和“舍生取 义”的说法没有什么关系。从课文整体上看,人应该 保有“本心”是 本文论述的中心。“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 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 ;“不辩礼义”接受“万钟 ”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反面论证 。 二、说说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三、结合本文及两章,谈谈 孟子散文的语言特 色。 参考答案 1.明白晓畅 ,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 2.大量使用排比句,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域民不以封疆 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样 就使文章读 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3.善用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 的。如鱼我 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 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