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中国龙》江西版(赣美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上传人:gu****0 文档编号:119285104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8课《中国龙》江西版(赣美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8课《中国龙》江西版(赣美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8课《中国龙》江西版(赣美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8课《中国龙》江西版(赣美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课《中国龙》江西版(赣美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 中国龙 教材分析 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创的形象,其精神作为独特的一种文化凝练和积淀,已扎根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不但人们的日常生活常被打上龙文化的烙印,而且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到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龙在中国,与天地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材中展示了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不同形式的龙,便于学生了解掌握制作形式。设计一条有趣的小龙,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业的主要目标。设计理念 本课通过对几件常见的民间艺术品及文物的介绍,欣赏龙的形象在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学生接触并了解龙的形象特征及其魅力,并将之融入自己的生活感

2、受中,从而了解美术的传承与环境的关系。学情分析 在教学中老师根据三学生年龄特点开展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表现热情,通过富有创意的情境设置,帮助学生进入角色,把握龙的形象特征。同时鼓励学生不受表现对象本身色彩、花纹的束缚,从而得出可持、可贴可合等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与众不同的龙。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多种方法制作不同形式的小龙。 2.在欣赏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材料的特征,用不同方式制作不同形式的小龙。教学难点:合理利用材料进行创新。教学过程:一、唱歌导入同

3、学们,你们会唱龙的传人吗?我们来唱一唱好吗!“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你还知道哪些龙的歌曲?学生唱有关龙的歌曲。 二、新课龙是我们中国人独创的形象。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被视为龙的传人。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龙,你能说一说龙是什么样子的吗? 1.欣赏图片从古至今各种形式龙的作品。镂空龙凤纹玉佩(战国时期)竹龙(山东泰安)糖龙(四川成都)走龙(云南大理)九龙壁(北京)龙头风筝龙柱(山东),学生欣赏、说一说龙的特征。2.小组探究龙的特征通过欣赏了解龙的形象特征。如马头、鹿角、鹰爪、蛇身、鱼尾等。 3.展示龙的作品。老师这有一些废旧材料做的龙的作品。提问:这些龙是怎么做的?请同学说一说。 4.小组探究: 1)、准备长条形纸做龙身,用剪刀剪出龙纹。 2)、用快餐盒做头,添加上眼睛等。 5.启发构思你能想出和书上不一样的方法做龙吗? 学生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6.实践创作:利用不同的废旧材料的特点和彩纸,采取剪、贴等方式做一只有趣的小龙。学生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7.作品展示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评选出“最佳创意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评选最佳创意作品。三、小结“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做出非常漂亮、有创意的作品,真是非常棒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