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PCR技术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9284956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重PCR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多重PCR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多重PCR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多重PCR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多重PCR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重PCR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重PCR技术(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重PCR技术 讲解框架 v第一、多重PCR技术原理 v第二、多重PCR实验设计:大致的如何操作 v1、 多重PCR扩增区域的选择 v2、 引物的设计(关键步骤) v3、多重PCR反应条件的确定 v第三、多重PCR条件优化 v1、反应体系优化 v2、引物设计 v3、模板核酸质量 v4、循环参数优化 v第四、多重PCR技术结果分析 v第五、多重PCR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一、多重PCR技术原理 vPCR是什么: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 因或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v其基本原理是:以一对寡核苷酸为引物,在模板DNA、 dNTP(脱氧核苷三磷酸) 、适当缓冲液Mg2+的混合体系中

2、, 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对引物所 界定的DNA片段进行扩增。这种扩增通过模板DNA与引物之 间的变性、退火和延伸三个步骤为一循环,每次循环产生的 DNA片段作为下次 循环的模板,所以PCR扩增产物呈指数 增加。多重PCR是在传统PCR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即在 同一体系中加入多对特异性引物,对多个DNA模板或同一模 板的不同区域扩增出多个目的DNA片段。 二、多重PCR实验设计:大致的如何 操作 v所要求的东西主要是:菌株、培养基、供试 药物、试剂 v培养基:分离培养基、增菌培养基 v主要试剂:Taq DNA聚合酶,dNTPs v主要仪器:PCR仪、恒压恒流电泳仪、凝

3、胶 成像仪、常温离心机、浴式振荡器、电热恒 温水浴锅等等 v操作方法:第一、多重PCR扩增区域的选择 v由分析目的来决定:缺失分析选择扩增外显子 v法医学鉴定个体差异选择扩增高度多态性标志 v微生物鉴别分析可能利用种或株DNA特异性变化区 域 v转基因检测则选择转入的动植物基因座 v性别鉴定一般挑选X或Y性染色体上特有的基因座 v第二、引物的设计(关键步骤) v1、引物位置的确定:首先需要知道所选择的基因 引物位点的详细DNA序列信息。 v引物的DNA序列应该有很强的特异性,否则引物会 结合在其他位点上发生非特异性扩增。 v2、引物序列的测定:引物的设计是多重PCR成功 的重要保证:事先通过G

4、DB(基因数据库)、 NCBI(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查引物相关位点的DNA 序列信息。 v3、引物序列的比较:引物间连续互补不能超过4bp ,以防止发生交叉错配。 v第三、多重PCR反应条件的确定: v首先进行单个PCR,分别设定各引物对反应 条件。然后,依次增加引物对,不断调整反 应条件直至最后保证所有的引物对都能在同 一条件下扩增出目的条带。 多重PCR技术在植物病毒检测中温度 的确定 三、多PCR条件优化 v多重PCR是在传统PCR基础上改进并发展起 来的,但并不是单一PCR的简单混合,在实 际操作中常常受到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 1、反应体系优化原则 v1、确保所有的靶位

5、点可以用相同的PCR程序 在单个反应中得到有效的扩增; v2、在使用相同的PCR程序和反应条件的单个 PCR中对每对引物的量进行优化,以达到最 大的扩增效率; v3、平衡多重PCR中每对引物的量,使之对每 个靶点都能获得足够的扩增量。 2、引物设计(关键优化) v多重PCR中的每对引物必须满足单引物PCR体系的 引物设计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引物与模板的序列 紧密互补,长度一般为1530bp,GC含量一般为 4060;引物与引物之间避免形成稳定的二聚体 或发夹结构;引物不能在模板的非目的位点引发 DNA聚合反应(即错配)。由于多重PCR体系中同时 存在多对引物,在引物设计时还应注意:各引物对 必

6、须保持高度的特异性,避免非特异扩增;尽可能 避免所有引物间的相互作用,各引物对应保持相对 一致的扩增效率,且不同引物对扩增出来的产物能 通过电泳或其他方法区分开。 3、模板核酸的量 v模板核酸的量和纯度是PCR成败的关键环节 之一。模板量太少,会出现阴性结果或条带 很弱;模板量太多则会出现条带弥散,模糊 不清;模板纯度低或被降解会导致扩增的不 整齐。模板核酸片段还必须具有高度的特异 性,以避免非特异性扩增,保证检测的准确 性。另外,各片段长度应具有明显差异,以 有利于扩增后产物的区分。 4、循环参数的优化 v在传统PCR反应中,一个体系通常采用一个 退火温度。在多重PCR体系中,不同长度的 模

7、板核酸片段、不同的引物对所要求的退火 温度不一样。黄银花等人通过研究证实,在 15 u 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多个退火温度的多 重PCR反应条件的扩增效果比采用一个退火 温度的效果好,基本能满足多重PCR的要求 。一般来说,在解链温度Tm值允许范围内, 选择较高的退火温度。 v多重PCR的退火时间比传统PCR稍微延长, 有助于引物与模板的完全结合。延伸时间则 要根据模板核酸的长度决定。黄银花等经过 反复的优化实验发现,多重PCR的延伸时间 比传统PCR循环时延伸时间为40s长,他们 认为循环时延伸时间为1min的扩增效果好, 扩增产物加尾整齐。 5、反应体系优化 v由于多重PCR体系中加入多对引物

8、,因此反应体积和反应体 系中的各成分也应做相应的调整。有学者通过实验认为, 20uL与15uL的反应体积能达到多重PCR扩增要求,并同时 对PCR缓冲液进行了改进,认为多重PCR理想的缓冲液为: 1.5mmolLMgCl,50mmolL KCl,10mmolL HCl pH=8.3,1mmolL TMAC,0.01明胶。同时有研究表明 ,Mg2+浓度与dNTP浓度有相关性,对于一个25uL的反应体 系,当Mg2+浓度为1.5mmolL时,dNTP推荐浓度为200 u molL。多重PCR反应体系中,不同的反应会不同程度的竞 争DNA聚合酶,因此在反应体系中适当多加入一些DNA聚合 酶,可获得更

9、佳的扩增效果。 四、多重PCR的结果分析 v某些多重PCR系统,特别是那些鉴别点突变 或其他微小变化的系统,其PCR产物除琼脂 糖电泳外,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许多已建 立的单个PCR产物分析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 多重PCR分析,如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放射 性探针杂交、毛细管电泳和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都可以用来做多重PCR产物 的常规分析。 五、多重PCR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v多重PCR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v多重PCR技术在肉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v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肉品中的致病菌主要 是根据该菌的特异性基因设计出合适的引物 ,对基因的高度保守区进行扩增。 v对肉品中单一病原菌的

10、检测 v对于血清型较为复杂的病原细菌,如沙门氏 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采用传统PCR检测 单一基因片段,特异性不高,影响检测样品 的有效性。多重PCR技术针对病原菌多个高 度保守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扩增,提高 特异性,减少假阳性。 多重PCR技术在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v应用多重PCR方法对感染性疾病病原检测上 要有两个方法:一是针对每一种病原的单个 特异基因进多重检测,同时检测一种或几种 病原体的存在与否;一是针对某一病原的多 个基因进行多重检测,可以减少假阳性结果 的出现。 v可系统组合的有: v肝炎病毒的感染,在同一病人或同一供血者体内 ,有时存在多种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如:甲、乙、 丙型肝

11、炎病毒重叠,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已、 丙型肝炎病毒重叠等;肠道敛病性细菌的检测, 如伤寒、痢疾和霍乱,有时具有较相同的肠道症状 ,有时痢疾、霍乱同一个病人并同时发病;性传 播疫病:梅毒、淋病及艾滋病的检测;战伤细菌 及生物战剂细菌的检测,如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 杆菌、炭疽杆菌、鼠疫杆菌等的质检。 存在问题和技术展望 v多重PCR在实际应用中一旦有极少量外源性 DNA污染,就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多对引 物同时扩增,各种试验条件控制不当,很容 易导致扩增失败或非特异性产物;引物的设 计及靶序列的选择不当等都可能降低其灵敏 度和特异性。此外,对食品样品进行检测时 ,增菌培养基选择不当易使有的细菌生长缓 慢或被抑制,导致假阴性的结果。 v今后的技术发展尚需延伸: v(1)DNA模板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v(2)反应条件的优化。 v(3)增加反应引物对数,真正实现高通量。 v(4)与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