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酸碱平衡紊乱-医学资料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279360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酸碱平衡紊乱-医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病理生理学酸碱平衡紊乱-医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病理生理学酸碱平衡紊乱-医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病理生理学酸碱平衡紊乱-医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病理生理学酸碱平衡紊乱-医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酸碱平衡紊乱-医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酸碱平衡紊乱-医学资料(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长寿村,其中以俄罗斯的高加 索地区及日本的山犁县桐原等山村地区最为著名。长寿 村居民平均寿命都超过100岁,身体尚能保持健康活力 的状态,而且不会有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发 生。他们死亡时一般是自然老死。此现象引起世界卫生 组织( WHO )的注意并长期跟踪研究。 发现其中一项重大的秘密:即是这些长 寿村的饮用水与常人的不同。这些地区 的水质不但洁净,而且为弱碱性。经测 试后为小分子团弱碱性钙离子水。弱碱 性健康水的相关产品经过日本各大医院 及研究单位的临床实证,对治疗各种慢 性病及改善体质有极大的功效。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本章主要内容 v酸碱的概念以及酸碱物质的

2、来源和调节* v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 v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v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正常人体血浆酸碱度:弱碱性(7.357.45 ) 酸碱平衡(acid-base balance):机体维持pH 值在恒定范围内 酸碱平衡紊乱(acid-base disturbance):体 液酸碱度稳定性破坏 第一节 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调节 酸碱的概念及其来源 挥发酸:碳酸(13000-15000mmol/d)由肺排出 固定酸:乳酸、磷酸等(50mmol/d) 由肾排出 碱的来源:蔬菜、水果、氨基酸(NH3+H+NH4+) 酸(aci

3、d):能释放出H+的物质 碱(base):能接受H+的物质 CO2+H2O H2CO3 H+HCO3- v 血液的缓冲作用 v 肺在酸碱平衡中的调节作用 v 组织细胞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v 肾在酸碱平衡中的调节作用 酸碱平衡的调节 (一)血液的缓冲调节 缓冲系统:弱酸及其相对应的缓冲碱组成 HAA- + H+ 全血的缓冲系统: H2CO3/HCO3- HHb/Hb- H2PO4/HPO4-HPr/Pr- HHbO2/HbO2- 主要缓冲对: H2CO3/HCO3- 53% HCl+ HCO3- H2CO3+Cl- 强酸变弱酸 CO2+H2O 由肺排出 不能缓冲挥发酸 缓冲挥发酸: HHbO2

4、/HbO2- HHb/Hb- (二)肺在酸碱平衡中的调节作用 通过改变肺泡通气量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出量 呼吸中枢外周化学感受器 PaO2 PaCO2 pH + 40mmHgPaCO280mmHg + 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二氧化碳排出增多 中枢化学感受器 (三)组织细胞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v红细胞 v肌细胞 v骨组织 H+ K+ H+ Na+ Cl- HCO3- Na+ K+ (缓冲池) 反应较慢,缓冲能力强; 常引起血浆离子浓度改变 (四)肾在酸碱平衡中的调节作用 v起效较慢,但作用强、持久 v排酸(固定酸)或保碱 重吸收HCO3-: 8590%:近曲小管 其余:远曲小管与集合管 C

5、O2H2O HH 2 2 COCO 3 3 CA 近曲小管重吸收近曲小管重吸收HCOHCO 3 3 - - ( (泌泌H H + +) ) H2O COCO 2 2 CA HH 2 2 COCO 3 3 HCOHCO 3 3 - - HCOHCO 3 3 - - NaNa + + HH + + HCOHCO 3 3 - - H+ 钠钾泵 KK + + NaNa + + NaNa + + 上皮细胞 管腔 毛细血管 基侧膜管腔膜 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HCOHCO3 3 -( (泌 泌H H+ + ) ) HH + + 质子泵 HPO42- CO2H2O HH 2 2 COC

6、O 3 3 CA HCOHCO 3 3 - - H+ 管腔 ClCl - - 闰细胞 H2PO4- ( pH ) 毛细血管 H+ H2CO3 质子泵 H+ H2CO3 H2O+CO2 HCO3- CA Cl-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管腔 谷氨酰胺 谷氨酸 -酮戊二酸 酶 NH3 NH4+ HCO3- Na+ 钠钾 泵 Na+ Na+ K+ NH3 NH4+ NH3 集合管上皮细胞 铵(NH4+ )的排出 血液缓冲系统: 反应迅速,但缓冲作用不持久。 肺的调节: 效能最大,30分钟时达高峰,但仅对挥发酸有作用。 组织细胞的缓冲: 作用强,3-4小时起作用,但容易造成电解质紊乱。 肾的调节: 对排固定酸

7、和保碱作用大,但起效慢,12-24小时 HCOHCO 3 3 - - COCO 2 2 H2O + + K K+ + HH + + 1、 缓冲系统只能缓冲挥发酸, 缓 冲系统只能缓冲固定酸。 2、血液缓冲系统可以缓冲所有的 , 其中以 最重要。 3、酸过多时,肾通过 及 ,使HCO3- 在细胞外液的浓度有所恢复。 复 习 题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1.单纯型 v代谢性酸中毒:HCO3-浓度原发性降低 v呼吸性酸中毒: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 v代谢性碱中毒:HCO3-浓度原发性升高 v呼吸性碱中毒:H2CO3浓度原发性降低 2.混合型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 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8、v pH和H+浓度 v 动脉血CO2分压 v 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v 缓冲碱 v 碱剩余 v 阴离子间隙 计算 得出 血气分 析仪测 出 1. pH1. pH和H+ 正常人动脉血pH:7.357.45,平均值7.4 pH=PK + lg A- HA HAH+ + A- pH值计算方法: 血液pH值:(以HCO3-/H2CO3缓冲对为主) pH = pka + lg HCO3- H2CO3 HCO3- H2CO3 pH=7.4= 20 1 意义: pH 7.45 : 失代偿性碱中毒 正常范围 :无紊乱 代偿性酸碱中毒阶段 某些混合型酸碱中毒 (程度相近) ? 2.动脉血CO2分压(PaC

9、O2) v相当于肺泡气CO2分压 v与肺泡通气量成反比,是反映呼吸因素的 指标 v正常值:33-46mmHg,平均值: 40mmHg : 肺通气不足 原发性:呼酸 继发性:代偿后代碱 PaCO2 : 肺通气过度 原发性:呼碱 继发性:代偿后代酸 PaCO2 3.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盐(AB) SB:全血在标准条件下所测血浆HCO3-的含量 (正常:22-27mmol/L) AB:隔绝空气,在实际PaCO2、体温和血 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的含量 PaCO2:40mmHg 温度:380C 血氧饱和度:100% SB: 排除呼吸因素的影响,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 AB: 受呼

10、吸+代谢影响 ABSB: 反映呼吸因素的影响 代酸:代碱: 正常人:AB = SB SB正常 AB SB:CO2滞留 AB SB 呼酸或代碱 SB代碱或呼酸 AB SB 呼碱或代酸 SB代酸或呼碱 HCO3- H2CO3 pH=7.4= 20 1 4.5. BB和BE 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 BB BE正值 代碱或呼酸 BB BE正值 代酸或呼碱 6. AG 概念、计算: AG= UA-UC = Na+-(Cl-+HCO3- ) 本 节 重 点 代谢性指标: SB、AB、BB、BE 呼吸性指标: PaCO2、AB-SB 代酸或呼碱: PaCO2 AB SB SB BB BE正值 代碱或呼酸: P

11、aCO2 AB SB SB BB BE正值 复 习 题 1. 抽取的血液标标本,如未与空气隔绝绝,下列哪项项指 标标的测测定结结果将受影响? A. SB B. BB C. AG D. BE E. AB 2. 反映血液中具有缓缓冲作用的负负离子碱的总总和的 指标标是: ASB BAB CBB DBE EAG 复 习 题 3. ABSB表明可能有: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高AG代谢性酸中毒 E混合性碱中毒 4. 完全代偿性酸或碱中毒时,血浆中HCO3-/H2CO3 的比值应为: A30/1 B25/1 C20/1 D15/1 E 10/1 多 选 题 5. 酸碱指标标中

12、不受呼吸因素影响的代谢谢性指标标是: A. SB B. AB C. BB D. AG E. BE 6. 动动脉血pH=7.35-7.45时时,有以下可能: AAG正常型代谢谢性酸中毒 B酸碱平衡正常 C完全代偿偿性酸(碱)中毒 D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pH相消型) E混合性酸中毒 多 选 题 7. SB高于正常可见于 A. 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 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酸碱平衡 8. BE负值增加可见于 A. 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 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酸碱平衡 v代谢性酸中毒:HCO3-浓度原发性降低 v呼吸性酸中毒:H2C

13、O3浓度原发性升高 v代谢性碱中毒:HCO3-浓度原发性升高 v呼吸性碱中毒:H2CO3浓度原发性降低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Metabolic Acidosis): v概念: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 v特征:血浆HCO3-原发性 ClCl HCO3 Cl AGAG 正常代谢性酸中毒 Na+ AGAG Na+ClCl ClCl AG Na+ HCO3 HCO3 HCO3 v根据AG值的变化: AG增高型(血氯正常) AG正常型(血氯升高) (一)分类 (二)原因与机制 v固定酸产生 1.AG增高型(酸多) 除含氯外任何固定酸血浆浓度 v固定酸排出 肾功能障碍

14、,肾衰竭 AG Na+Cl Cl AG Na+ HCO3 正常 乳酸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 水杨酸中毒 外源性 内源性 HCO3 2.AG正常型(碱少) v消化道丢失HCO3-:严重腹泻、肠道瘘管或肠道 引流 v肾小管酸中毒 v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应用 v含氯酸性药物摄入过多(氯化铵、盐酸精氨酸 ) v血液稀释 v高血钾 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 RTA) 是指一种以肾小管排酸障碍为主的疾病,而肾小球 功能一般正常。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型(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集合管主动泌H+功 能,造成H+在体内蓄积,导致血浆HCO3- 型(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碳酸酐酶活性

15、,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HCO3- 而随尿排 出 CO2H2O HH 2 2 COCO 3 3 CA 近曲小管重吸收近曲小管重吸收HCOHCO 3 3 - - ( (泌泌H H + +) ) H2O COCO 2 2 CA HH 2 2 COCO 3 3 HCOHCO 3 3 - - HCOHCO 3 3 - - NaNa + + HH + + HCOHCO 3 3 - - H+ 钠钾泵 KK + + NaNa + + NaNa + + 上皮细胞 管腔 毛细血管 基侧膜管腔膜 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HCOHCO3 3 -( (泌 泌H H+ + ) ) HH + + 质子泵 HPO42- CO2H2O HH 2 2 COCO 3 3 CA HCOHCO 3 3 - - H+ 管腔 ClCl - - 闰细胞 H2PO4- ( pH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