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19272542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辽宁省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辽宁省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辽宁省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辽宁省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12月历史试卷命题人 审核人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 下图是1923年一1926年间苏联私商零售贸易额在整个零售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由此可知A. 新经济政策日益走向了废止B. 苏联国民经济出现严重衰退C. 苏联社会消费需求日益萎缩D. 工业化建设压缩了消费空间【答案】A【解析】示意图中私商零售贸易额的持续下降,说明私营商业受到了压制,这明显与新经济政策中鼓励发展私营工商业政策不符,从而说明新经济政策走向了废止,A项正确。私商零售贸易额的下降,并不能说明经济的衰退和社会消费需求的萎缩,B、C两项错误;此时期苏联工业化建设还没有开展,D项错误。点睛:一般以统计表、柱状图、饼状图等形

2、式作为载体,给出材料的出处、注释及提示语等,而命制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分析概括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题技巧:四步法第一步:读图文,看求答抓信息。即抓住设问角度及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第二步:读表头看表注,抓住中心准确定位。即抓住表头、标注、图标反映中心问题。第三步:读内容逐项看,观趋势比差异。即抓住表格、图片中的细节信息,纵向看趋势,横向找差异。2. 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试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

3、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 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 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国内战争结束后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故不是成功的“实验”,排除A。新经济政策,通过一定限度内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市场经济,使俄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因而是成功的“实验”,故B项正确。C、D两项属于斯大林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实行的政策,与材料不符,排除。点睛:解答本题分两步走:一是解读材料信息“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二是紧扣设问要求“比较成功的实验”,结合苏联社

4、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3. 【俄】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通过这段材料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A. 着重于解决苏联存在的根本问题B. 全盘否定了斯大林C. 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D. 实际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答案】D【解析】从材料“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可以解读出: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主义,只是批

5、评了斯大林。所以答案选D选项。A选项错在“根本”二字,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触及到根本;B选项不是材料主要叙述的内容;C选项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4. 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此语意指:A. 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B. 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常理C. 经典物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近D. 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答案】B5.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释的核心问题是A. 时间、空间、光速随物体运动而变化B. 时间、空间、物体的质量是永远不变的C. 时间、空间、物体质量随物体

6、运动而变化D. 时间、空间、光速是永远不变的【答案】C【解析】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物体的质量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这给人们辩证地看待世界提供了新途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物体质量随物体运动而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物体的质量是会改变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时间、空间、光速均是会改变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6. 国语记载,祭公谋父曾以“先王耀德不观兵”谏止周穆王伐犬戎。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慎用武力、偏重怀柔的思想,影响深远。下列各项中反映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上层分子采取笼络办法的是设置羁縻府州册封哲布尊丹巴活佛设安西都护府扩建避暑山庄A. B. C. D.

7、 【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央王朝设置羁縻府州、册封哲布尊丹巴活佛、扩建避暑山庄都体现了对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的笼络政策,故正确;安西都护府的设置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实际管辖,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7. 康熙帝和吴三桂斗智斗勇的故事曲折、艰难,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康熙和吴三桂等“三藩”之间的矛盾斗争,从清朝初期国内的局势来看应当属于A. 满汉间民族矛盾B. 清王朝与明王朝残余势力的矛盾C. 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D. 封建国家内中央政权与分裂割据势力的矛盾【答案】D【解析】吴三桂等三藩是分裂国家的地方割据势力,而康熙代表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力量。从清初中国国内的状况看,统一

8、是大势所趋。康熙和吴三桂等三藩之间的矛盾斗争,应当属于封建国家内中央政权与分裂割据势力的矛盾。故ABC三项不合题意,D项正确。8. 下图反映了康熙帝巩固国家统一的一次行动,康熙帝在这次行动中的决策有A. 起用汉将,重用绿营B. 分兵合击,三次御驾亲征C. 筑城屯田,派兵永驻D. 南巡孔庙,行三跪九叩礼【答案】A【解析】该图反映的是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的军事行动,康熙帝在这次行动中的决策是起用汉将,重用绿营,故A项正确;“分兵合击,三次御驾亲征”指的是康熙帝北上亲征葛尔丹,故B项错误;“筑城屯田,派兵永驻”指的是东北地区的雅尔萨之战,故C项错误;“南巡孔庙,行三跪九叩礼”指的是康熙帝第一次南巡到达

9、山东,故D项错误。点睛:地图类选择题解题技巧是高度关注地图中的信息,特别是方位信息、路线信息等,这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比如本题中的向西南进军的箭头就是解题的关键。9.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一一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许多相通的地方”应包括A. 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B. 宣扬理性主义C. 代表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D. 强调个人自由【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孔子强调道德的力量和重视教育;古希腊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故

10、二者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A项正确。B项中的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宣扬的核心思想,不是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排除。C项符合苏格拉底,孔子则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排除。强调个人自由也不是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共同之处,排除D。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根据设问要求“许多相通的地方”,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紧扣设问,逐一分析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0.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学问家、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但据说他认为男人的牙齿要比女人的多,并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数牙齿。因此,他一生都未发现这个错误。亚里士多德之所以一生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因为A. 他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

11、识是否正确B. 他忽视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C. 他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D. 他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答案】A【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从材料中“并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数牙齿。”得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在于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错误。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事物的两面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故BC两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亚里士多德不是认识能力是有限,而是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检验。11. 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吕克昂”学园是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学和学术研究机构。该学园创办于A. 柏拉图逝世后不久B. 伯利克里改革时期C. 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统治时期D. 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登基后【答案】D【解析】依

12、据所学知识可知,“吕克昂”学园创办于公元前335年,也就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登基后,故D项正确;柏拉图逝世于公元前347年,两者相差12年,故A项错误;伯利克里改革时期是公元前5世纪,故B项错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统治时期是前382年-前336年,故C项错误。12.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三个重要命题:“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和“人是政治动物”。这表明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强调人应该依据感觉办事认识到人具有社会属性具有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A. B. C. D. 【答案】B.点睛:组合式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首先判定正确的或错误的选项,然后进行排除即可。本题中的明显错误,由此排除得出答案。

13、13. 拿破仑戎马一生,亲自指挥过的战役有六十余次。其中有一次战役被称为“三皇会战”。此战役A. 拿破仑将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B. 一举摧毁了第四次反法同盟C. 使法国成为了欧洲大陆的霸主D. 给予普鲁士军队毁灭性打击【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皇会战”指的是奥斯特里茨战役,1805年12月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村以少胜多取得了对俄奥联军的决定性胜利,此战役中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发挥到了极致,故A项正确;1807年拿破仑一举摧毁了第四次反法同盟,自此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故BC项错误;1806年拿破仑给予普鲁士军队毁灭性打击,故D项错误。14. 华盛顿和拿破仑是欧美资产

14、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他们相似的历史活动有都反对本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都建立了国家银行,整顿国家财政都毕生致力于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都曾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与外来势力英勇斗争A. B. C. D. 【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反对本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而美国没有封建社会,故错误;拿破仑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故错误;两人都建立了国家银行,整顿国家财政,故正确;华盛顿率领军队英勇抵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拿破仑率领军队英勇抗击英国等国的武装干涉,故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15. 1905年8月13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一次演说,关于这次说,1981

15、年出版的孙中山全集第一卷收录有两份资料,一份是1905年9月30日出版的孙逸仙演说,一份是1905年11月26日,民报创刊号刊登的记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两份资料对演讲的记载有些差异。这表明A. 反映同一史实会有来源不同的史料B. 报纸史料往往比其他史料更真实些C.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记载呈现的D. 不同版本史料使追寻真相变得困难【答案】A【解析】据材料“关于这次说有两份资料,一份是1905年9月30日出版的孙逸仙演说,一份是1905年11月26日,民报创刊号刊登的记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这说明反映同一史实会有来源不同的史料,故A正确;报纸史料不一定比其他史料更真实,故B错误;历史事实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并不都是通过历史记载呈现的,故C错误;不同版本史料与追寻真相的困难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D错误。故选A。16. 1911年5月,川汉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致信副手颜德庆说:“邮传部正在收回所有的铁路干线。是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