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校区2019_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10138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271428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西校区2019_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10138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蒙古西校区2019_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10138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蒙古西校区2019_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10138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内蒙古西校区2019_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10138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内蒙古西校区2019_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10138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西校区2019_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1013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西校区2019_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1013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表明()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 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因素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A B C D2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

2、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BCD3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

3、作用越来越重要4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中医药学的研究、运用与发展说明(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基石人们在实践与生活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并享用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同民族文化间的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A B C D5教育部发布关于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通知,修订了高考各科考试大纲,其中多个考试科目将加重中华传统文化考核的比重一时成为热议,有人认为通过高考的风向标,可以倒逼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

4、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A B C D62019年4月29日,以“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为办会理念的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区开幕。本次园博会将以园艺为载体,积极传播和发展中国园艺文化,推动我国由园艺生产大国向园艺产业强国迈进同时,园博会也将汇聚世界各地独特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促进国际园艺合作。本次世界园艺会的举办有利于(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加强对话交流,增进对外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丰富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促进不同文

5、明的交流互鉴展示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ABCD7“任何虚拟空间,不能代替经典名著。通过阅读才能探求古代经典名著的本源,追溯经典的本真。对于经典名著的知识和内容,我们应该重视熟读、精读、细读、慎思,使之融入心灵、血脉,贯于践行。”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A古代经典名著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B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C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D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8电影无问西东影片反映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成长奋斗的故事。这部电影,吸引观众的不仅是演员的颜值和演技,更是影片演绎的家国情怀。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国家与家

6、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以下诗句中能体现出这种“家国情怀”的是( )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苟利同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A.B.C.D.9当今,看似繁荣的国内儿童书市场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孩子们如数家珍的大多数童书都是外国书籍,如美国的贝贝熊、法国的不一样的卡梅拉等,“西餐”悄然成为孩子们“餐桌上的主菜”。这引发了很多有识之士的担忧。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为我国文化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依托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应坚持文化自信,自觉抵制“西餐文化”的传播开发

7、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原创童书,增强文化认同感ABCD10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惩戒亵渎英烈的行为,明确保护英烈的责任主体,强化英烈事迹和精神宣传教育。保护英雄烈士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必将推动形成捍卫英烈、学习英烈的良好社会氛围。该法的制定( )提升了全体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在全社会树立了崇尚英烈的鲜明导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得到完善有利于在全社会强化保护英烈的文化认同A.B.C.D.11大江东去的豪迈、杨柳依依的悱恻、长河落日的壮阔、彩笺尺素的缠绵、马革裹尸的肝胆、海纳百川的胸襟、乘风破浪的逸兴、青天揽月的

8、壮思一生命中的一切体验和东方审美意境,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鲜活的表达。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中华传统文化阐述了东方审美意境的价值生命中的一切体验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东方审美意境寓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并通过其表现出来东方审美意境和中华传统文化在共存与融合中渐趋一致A.B.C.D.12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某班同学在策划纪念板报展时,计划展示内容为“五四运动救亡图存,保家卫国”、“五四精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和“精神延续奋斗拼搏,担当新时代使命”三大版块。你认为该板报展最为贴切的主题是( )A承袭传统文化,继承奋斗精神 B筑牢理想信念,发扬爱国精神C营造文化氛围,培育创造精神 D认同外

9、来文化,传播时代精神13习近平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下列对这一讲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统一才有国家的统一 B.尊重文化多样性,集中展示民族文化C.统一的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D.用文化来铸造中华民族的灵魂,推动祖国统一大业14由人民网、央视网等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展示了2017年以来在重大政策、重大主题等方面发挥网上正能量引导作用的优秀人物和作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下列对该活

10、动影响传导顺序判断合理的是()营造积极向上向善的浓厚网络文化氛围 增强人们的辨别和抵制落后文化的能力提高人们的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 为众多网民提供了强大的榜样力量和精神动力A.B.C.D.15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希望大家的创作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要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就要(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拒绝和抵制西方文化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扩大交

11、流,增强各国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民族话语的独立性ABCD16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指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新时代新征程凝聚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吸收外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面向未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渗透要坚持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ABCD 第 卷 共52分17简答题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华民

12、族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执着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1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发展变化非常大,“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中外文学交流日益深化、中国文学世界影响力显著提高的五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刘悲欣、曹文轩等接连折桂国际文学大奖,这证明中国文学正成为世界文学越来越重要的创造性力量,中国作家与世界

13、对话的自觉和自信大为增强。同时,借助网络等新媒体,中国当代文学正以独特的魅力参与世界文学的建构,丰富世界文学的面貌。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能够走向世界的原因。(12分)19、 材料一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点赞。该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该节目是运用电视媒体、采取形象化方法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次成功尝试,生动而又深入地展现了新时代与中华文明历史的同根同源与一脉相承,表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14、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相连和精神相通。该节目具有正面引导和深刻教育意义,催人向上,使人奋进,鼓舞人们积极投身于新时代的祖国建设。材料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让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发社会各点赞的原因。(12分)(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6分)61C2C3B4D5A6B7A8C9D10B11B12.B13D14A15B16A17(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