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调查问卷的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26761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古诗词调查问卷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古诗词调查问卷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古诗词调查问卷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古诗词调查问卷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古诗词调查问卷的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关于古诗词调查问卷的分析2009 年 11 月份,课题组针对中学生古诗词教学现状,在初中部随机抽取了四个班级(七,七,八,九)进行调查问卷考查,分析如下:教师目前教学手段还是传统性的,先示范朗读,然后根据文义进行支离破碎的讲解。现状表明,现代化的手段很少在教学中用,也仅涉及到朗读这一较为合理的教学手段。但,我们知道,古诗词教学不是仅限于朗读,千古绝唱的古典诗词编织了中国人太多的情结,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借助这些古诗词获得情感的归属和生命的安顿,中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有助于提高自我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但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显然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教师教法单一,上课常常以教师讲解为主,

2、老师讲学生记,讲解过于琐碎或者学生没有理解,就要求熟读背诵。大部分是要么不加理解死记硬背,要么统一理解千人一面,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根本没有兴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了,对诗词感悟的理解更为老套,大多是“送别之情” “羁旅之思” “爱国之情” “怀才不遇”等等,学生表面上似乎是知道了诗词的大致含义,但根本没有做到融入诗词的意境,动不了他们的情感,真正的文学素质的提高谈何容易。具体分析中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有以下问题:1、重视串讲,轻视诵读。字字落实,全诗串讲是如今教师在古诗词课堂上用的较为频繁的方法,把诗词当成文言文翻译, ,甚至是逐字逐句,对号入座,而在课堂上给学生诵读吟咏的机会很少,有的教

3、师在教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句时,甚至要求把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把那种诗歌里的意蕴美翻译的支离破碎,毫无宁静美之感。- 2 -2、忽略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特别是诗词教学,所谓“诗言志”每首诗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在诗词学习中,都要注意把握诗作者的情感,如果脱离了情感的把握,而去做更多的解释,都是在做无用功。而中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们总是“轻情感重知识” ,这样只能是舍本逐末。在教学时,从教材本身入手,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在诗词的意境欣赏中理解情感,在领悟诗人的情感后,就吏容易把握所学诗词。3、重课内、轻课外。古诗词的学习必须要课内外有

4、机结合,但大部分学生只能简单把课内的东西学习一下,课外知识根本不去接触。这也是多方面的原因学生的态度,家长支持与否,教师的引导,应试教育的误导等等都是古诗词学习不能拓展的原因。总的来说,中学古诗词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不浓,时间不能真正保障,学习范围过于狭窄,学习方法过于僵化,诵读的效果不够理想,大致停留在诵读的目标上,而这只是古诗词学习的初级目标,缺少对诗词内含的领悟。基于这些不足,浅谈几点意见,以备在本次课题研究时参照:创设诗词学习的情境,激发兴趣教学中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可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合理组织画面,配以动感的音乐,不仅

5、可以传播一些信息而且可以变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就可以为学生出示几幅中秋月明夜景图,并配上音乐可以使“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不言而喻,使诗词和主旨不道之明。重视情感的教育情感教育的缺乏是当前整个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语文教育担负- 3 -着重要的任务。古人在写作诗词时,无不是对自己心中情感的抒发,我们在教学时,要抓情感教育这条宏线,不但要让学生理解知识层面的诗词,更要让学生正解情感层面的诗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把感恩之心的教育发挥到了淋漓尽致,比起我们空调的说教胜过百倍,在教学时配上画面,辅之以音乐,我相信学生会一辈子记住慈母那“意恐迟迟归”

6、的心情,那么他们就会懂得父母之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是教师支离破碎的讲解,然后让学生背诵就算完事,而对诗词中的情与景根本不会营造氛围让学生发挥想象,殊不知诗词学习中想象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联想而只是狭义的理解其含义已经完全脱离了诗词学习的本意,本课题研究重在进行了书法和多媒体进行诗词教学,好在探索诗词教学的新方式,学生在书写的同时其实也是对诗词意境的再想象,在书写的同时,仿佛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在他们面前。多媒体(主要是 MP3)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鉴赏的同时领悟诗歌的意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样可以让学生自主的理解诗词的主旨。当然,诗词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学生的基础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诗词这一古典的文学学习中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健全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