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部分花卉意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24951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的部分花卉意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经》的部分花卉意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经》的部分花卉意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诗经》的部分花卉意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经》的部分花卉意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的部分花卉意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诗经的部分花卉意象文学院 0903 王方慧 “花”是历代文学中至为重要的意象。叶嘉莹在她的几首咏花的诗和一些有关诗歌的话一文中写道:“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都可以纳入花这一短小的缩写之中。 ”形形色色的花卉为中国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题材,而被融进了诗意的“人化” 、 “情化”了的花卉,又给人们带来审美上的愉悦。诗经以花卉这一题材作比起兴,使其作为一种描写对象,真正进入了文学审美视域。诗经里的花卉总体给我一种平和美好的感觉,而在另外的一些文章中我感觉到强烈的阶级色彩,以自己的喜好将花卉或喻君子或喻小人,背离了花卉的本质,实在是对那些自然界的灵物的亵渎,生活在诗经里的植物

2、,是幸福的,安详的,让我们隔着几千年,亦觉得亲,让我甚为怀念,以下我将小部分诗经中出现的花卉罗列出来简析。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我还记得很久以前读“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时的悸动,少女美好的脸和繁华的桃花交替出现在我的脑中,让我心醉。而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比前者更让我回味无穷。姚际恒诗经通论中写到:“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可见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诗经里的茂盛的桃枝,艳丽的桃花和新娘的美貌婚礼的热闹喜庆相衬托,其后的桃树结果(“有蕡其实” )暗示出新娘出嫁后多子多孙的幸福生活。桃果蜜甜且汁多,它的丰满意象很容易让人联

3、想到健康活波的生命, “夭夭”二字更是将它繁盛的情景再现出来了。在这里面,花卉暗示出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 诗经里的桃,艳丽端庄,是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的引导物,其中可以看出踏入新婚之初的两个丰饶健康的生命是怎样开始新的生活的。长久安宁的家庭气息里,桃的清香、包容、和日积月累的成长蕴含着丰富的生活象征意义,我想这或许是古人取桃为诗,祝福家庭之福长久的另一重愿望吧。谖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便我心痗。卫风.伯兮谖草即萱草,喜欢萱草,是因为她美丽的传说,古说萱草为忘忧草。忘忧,是单纯的人追求的境界,现在很多女孩子的名字里面也有“萱”字,大概有父母美好的寓意寄托在里面。在百合科的同宗姐妹

4、中,谖草实在算不上大家闺秀,然而焕发出一种外柔内刚、端庄雅达的风采,让人感到亲切和蔼,赏心悦目,有一股小家碧玉”的温婉之感。 在诗经中,谖草成为一个女子思念丈夫不得见的的寄情物,爱而不能相见,只能背靠着秋树,对着空落的天空喃喃倾诉,长久之间,竟生出爱的病症来,这是古来痴情的样子,无论是应对古代的伦常戒律,还是今时欲望浮泛的道德影子,这种情态总会让人感动,因为爱着的人总比无爱的人要来的幸福,痴情的人总要比在爱里飘忽不定的人来的更为安然。嵇康养生论:“合叹蠲忿,萱 草 忘 忧 ,禺智所共知也。 ” 当生活的琐碎冲击苦苦的思念时唯有忘忧才能使心态放平和,这也是现实与美好的幻想之间的平衡支点吧,实在是

5、同情这样的苦情之人,也确实只有谖草才化的开她的情。葛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周南葛覃葛,又名苎麻,山林的坡地上,城市公园里的无人区,路边的脚底里,草原牧野的落日下,恶风沙石的缝隙间,就是葛藤的生长地。藤本植物给我的直观感觉是随意和任性,学校后门的一处楼房被爬山虎遮蔽的严严实实,早已看不出原来的光鲜亮丽,它有着看不见的爆发性的内在生命力。而在诗经中它成了被乖乖驯服的的织布原料,大概意思是女子做了新衣服欢天喜地回娘家,沿途黄鹂鸣叫,这个从远古的诗情里取下来的镜头,是人在自然里,象鸟又象风一般的样子。读

6、这样的诗,并能够感觉到一种熟悉的贴近心灵的松弛情绪,这种情绪的影响物,就是阅读者流淌在内心的流水变的清澈了,安然了,平静了。我以为,这是好的诗应该具有的力量当中的一种-松弛感,内在性。人在年少的时候总有许多任性,像葛藤一般的有野性,然而遮蔽太紧让别人没有喘气的机会确是无知的过分,到最后伤的是自己。稍微懂事的时候,便知道如葛藤一般还是有韧性的时候比较可爱,能在布衣之家为他人遮衣蔽体岂非另一番情趣!诗经里的每一首诗都有多角度的解释,道德家批判其野性,诗人挖掘其性情,歌者看中的是它的音韵,好物趣者,如我一般,则是在诗经的广阔世界里,看到其中夹杂的星星点点的妙趣,所谓思无邪里的一点自然的物性,出于一点好奇的,还想把一如小小书签一样轻微的自己夹入其中。每一种山野植物在我眼前出现,都是某种想象的台阶,把我带入一个新奇自然,亲切自如的性灵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