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1(解析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19247489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1(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1(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1(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1(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1(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1(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1(解析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得分:一、单选题(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用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C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 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答案】C来源:Zxxk.Com【解析】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A、ab段变红,bc段变蓝可以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C、b处产生白烟,说明氨分子运动的快,氯化氢分子运动的慢;D、在该

2、过程有新的物质氯化铵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来源:学+科+网Z+X+X+K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可再分【答案】B【解析】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错误;B、分子、原子都在不断运动,正确;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错误;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错误。故选B。3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 )来源:学。科。网Z。X。X。KA核外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内中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答案】B【解析】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

3、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汞 B石墨 C水 D氯化钠【答案】D【解析】A、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B、石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水是由分子构成的;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D。5下列物质中,既含有分子又含有离子的是( )A铜锌合金 B氯化钠溶液 C医用酒精 D液态氧气【答案】B来源:Zxxk.Com【解析】A、铜锌合金是金属混合物,故只含有原子,故错误;B、氯化钠在溶液中以氯离子和钠离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的水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故正确;C、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溶液中存在酒精分子和水分子,故错误;D、氧气是由分子构

4、成的,故液态氧气中只含有分子,故错误。故选B。6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结合下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是易失去电子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从图中可知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第一层为2;第二层为6。此项不正确。B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此项不正确。C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个,在化学反应是易失去电子。此项正确。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C项。来源:Z.xx.k.Com7 2018.4月国家药监部门查处了一批利用废旧皮革加工药用胶囊的不法厂家。这种方法生产的胶囊重

5、金属元素铬严重超标,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右图是铬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铬原子中含24个质子 B铬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C铬属于非金属元素 D化学科学对人类来说是过大于功【答案】A【解析】A、从元素周期表中铬元素的信息可知,铬的原子序数是24,依据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所以一个铬原子中含24个质子,正确;B、从元素周期表中铬元素的信息可知,铬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2.00,错误;C、铬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D、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化学对人类来说是功大于过,错误。故选A。8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

6、原,瓶子变瘪,瓶内气体A分子体积变小 B分子质量变小 C分子数目减少 D分子间隔变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瓶内气体分子间隔变小。故选D9关于如图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 B、都有相对稳定的结构C是阴离子 D、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答案】D【解析】A、的质子数为11,是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A说法正确;B、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故都有相对稳定的结构,故B说法正确;C、的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2,是阴离子,故C说法正确;D、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故核外电子排布不相同,故D说法错误。故选D。10一种

7、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6 B30 C56 D4【答案】A【解析】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6,故选A。1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 B金属铜 C金刚石 D氨气【答案】D【解析】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错误;B、金属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C、金刚石墨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D、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正确。故选D。12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A2O B2O2 CO2 D2H2O2【答案】B【解析】A、表示两个氧原子;B、表示两个氧分子;C、表示氧气或

8、一个氧分子;D、表示两个过氧化氢分子。故选B。二、信息分析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13(8分)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MN=10时,该粒子属于_(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当N=8时,该粒子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是_。【答案】 原子 Ca2+【解析】若MN=10,说明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表示的是原子;当N=8,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则其核内质子数是20,为钙元素,该粒子表示的是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a2+。14(8分)下图分别是 X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 Y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1)X 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9、,变成_(填离子符号)。(2)X 和 Y 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答案】 Al3+ AlCl3【解析】(1)X 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变成了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的铝离子,符合为Al3+;(2)Y元素是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故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15(8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如下图所示。图中试管A和装置D的试管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浓氨水,试管B和C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酚酞溶液。 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1)实验和实验都会出现的现象是_,但出现此现象的快慢不同。(2)请从微观的角度解

10、释产生上述现象快慢不同的原因是_。【答案】酚酞溶液变红色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不同(温度高时,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解析】(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从氨水中运动出来的氨气分子进入酚酞溶液,并且显碱性,所以酚酞变红。(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中温度高,所以氨分子先运动出来使酚酞溶液变红。16(16分)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1)图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它的元素名称是_。(2)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_。来(3)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上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4)图中所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5)根据图示信息,确定1

1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_。【答案】 氖 5 铍 原子核外电子层为2 22【解析】(1)根据相对稳定结构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考虑;(2)根据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考虑;(3)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解答;(4)根据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进行解答本题;(5)根据原子中所含电子来进行计算解答。(1)最外层电子数为8(一个电子层最外层是2)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所以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氖元素;(2)对于原子来说核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2+3=5;(3)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2,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为2,故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4)图中所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层为2;(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碳原子中有6个电子,1个氧原子中有8个电子,故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2个电子。来源:学#科#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